春秋楚國留下一千古難題,一千年後宋朝時,被此人用一則公告解決

無論是中華文明,還是古埃及文明、兩河文明,或者古印度文明,都源於大江大河。這是不爭的事實,中華文明實則屬於農業文明,我國也是一個古老的農業大國。

農業文明和農業國度自然離不開興水利、絕水患。這可以說是歷代中華兒女孜孜不斷的追求。自大禹治水,至現代水利建設,水文化凝結了人類在面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的璀璨文明。

春秋楚國留下一千古難題,一千年後宋朝時,被此人用一則公告解決

中華源遠流長的歷史上創造了很多傲視的水利工程,比如先秦時期的鄭國渠、都江堰,秦朝時期的靈渠,後來的京杭大運河,這些都是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除此之外,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水利工程,那就是芍陂(quèbēi)

芍陂(quèbēi),也叫安豐塘,地處淮河中游南岸,位於今天的安徽省壽縣境內。

春秋楚國留下一千古難題,一千年後宋朝時,被此人用一則公告解決

芍陂相傳由春秋楚莊王時期楚國令尹孫叔敖主持興建。這個說法最早見於《後漢書》,而在此之前,《淮南子》也有類似記載:“孫叔敖決期思之水,而灌雩婁之野,莊王知其可以為令尹也”。

公元前601年,平群舒之亂後,楚國與吳、越結盟,對抗北方的晉國。為了擊敗這個強大的對手,孫叔敖便在群舒之地興修水利,芍陂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誕生了。

春秋楚國留下一千古難題,一千年後宋朝時,被此人用一則公告解決

芍陂建成後,使附近一帶每年都能為楚國生產出大量的糧食,成為楚國重要的經濟來源。有了這個能源源不斷提供糧食的基地後,楚國於公元前597年在著名的晉楚邲之戰中,扭轉了幾十年前城濮之戰失敗的局面,大獲全勝,楚莊王因此而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安徽的芍陂比四川的都江堰還早300餘年,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大型陂塘蓄水式的水利灌溉工程,享有“天下第一塘”的美譽。無論在人文領域,還是科學領域,都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超凡智慧。

春秋楚國留下一千古難題,一千年後宋朝時,被此人用一則公告解決

不過當年孫叔敖在修建這條舉世矚目的水利工程時,也留下一個千古難題。

事情是這樣的,雖然芍陂富裕了沿岸老百姓,但當地有一陋習,一到天旱的時侯,沿堤的農民就在河道里耕田種地。實際上,現在社會也能遇到,比如把河邊當成菜園子。

春秋楚國留下一千古難題,一千年後宋朝時,被此人用一則公告解決

到雨季的時候,渠水上湧,這些農民為了保住自己的莊稼和渠田,又偷偷地在堤壩上挖開口子放水。使河渠中的水白白流走,失去灌溉之利益。

這種情況隨著時間慢慢前進,越發的嚴重,於是到最後一條辛辛苦苦挖成的水渠,被弄得面目全非,基本無法使用,甚至演變成了禍害,渠道也經常發生水災。

春秋楚國留下一千古難題,一千年後宋朝時,被此人用一則公告解決

面對這種情形,歷朝歷代的苟陂縣官員都有無計可施、一籌莫展。每當渠水暴漲成災的時候,當地官府不得不調動軍隊去修築堤壩,堵塞漏洞,浪費巨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力。而且年年如此。

這個問題直到一千年後的宋朝,這時有一個叫李若谷的人出任苟陂縣知縣。當然,他也遇到這個難題。

春秋楚國留下一千古難題,一千年後宋朝時,被此人用一則公告解決

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人,李若谷出生於江蘇徐州下轄的豐縣。他是北宋早期的一代名相,歷任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元老,官至資政殿大學士、吏部侍郎。

李若谷出身並不高,從小父母雙亡,他是個孤兒。為了改變命運,他發奮讀書,最終進士及第。宋仁宗慶曆年間,李若谷官至參知政事,推誠保德功臣、太子少傅。

春秋楚國留下一千古難題,一千年後宋朝時,被此人用一則公告解決

李若谷這個人此人是一個頗具智慧的人,他很喜歡用一些智慧來處理複雜或者別人很難解決的問題。

比如他在任長社縣尉時,發生了這樣一個故事。當時知州府衙建造軍營工程,需要當地百姓運輸木材。這時有的官員就趁機中飽私囊,以不合規定為藉口,將繳來的木材大多退回,以此來刁難輸送木材的百姓,趁機收取賄賂。

春秋楚國留下一千古難題,一千年後宋朝時,被此人用一則公告解決

李若谷聽說後就分別把所用木材的長短、大小作為標準,放置在衙門院內中,讓百姓們自己據此輸送。此招一出後,問題解決,貪官們無計可施。

李若谷在山西幷州也留下一個故事。

春秋楚國留下一千古難題,一千年後宋朝時,被此人用一則公告解決

有一家,有一個獨生子,不過這個獨生子因故少小離家,在外謀生,等到回到老家的時候,已經是中年了,父母也已經去世,只有他的叔叔健在,而且搶佔了本來屬於他們家的田產。

獨生子回來後,並沒有想過奪回家產,只求他的叔叔給點田地養活自己,但獨生子的叔叔不想給,於是不承認有這個侄子,將其逐出門外。

春秋楚國留下一千古難題,一千年後宋朝時,被此人用一則公告解決

獨生子不服氣,就將叔叔告到縣衙州府,案子落到了李若谷手上。

李若谷想了想,心生一計,告訴獨生子。

獨生子依計而行,到叔叔家中多方挑釁,故意發難,甚至毆打他的叔叔。他的叔叔實在受不了,就直接說“那有侄子毆打叔叔”的道理,甚至以這個罪名將獨生子告到了官府。

春秋楚國留下一千古難題,一千年後宋朝時,被此人用一則公告解決

結果獨生子的叔叔這才明白,他們的叔侄關係豁然開朗。最後李若谷判令獨生子毆打叔叔,給予笞刑,當然他獲得了屬於自己的田產。

由此可見,李若谷這個人的確有點本事,所以,這樣的官遇到芍陂這個千古難題,他想徹底解決掉。經過一番苦思後,他終於想出了一個法子。

春秋楚國留下一千古難題,一千年後宋朝時,被此人用一則公告解決

李若谷讓人張貼出了一張公告說:今後如果再遇到水渠決口,官府不再調動軍隊修堤,全部抽調沿渠的百姓,讓他們自己把決口的堤壩修好。

而這則公告發布出來以後,果然效果顯著。從此,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人去決堤放水,也就沒人去種田。

為什麼歷代無人解決的難題,為何宋若谷一則公告就解決了呢?

春秋楚國留下一千古難題,一千年後宋朝時,被此人用一則公告解決

利益而已。這則公告最大的厲害是大家無利可圖,而且還要自己去修水渠。可以說李若谷充分摸透了人性,小老百姓無非是貪圖小利,小利沒了,自然就收手了。

我們不得不佩服李若谷,對人性的把握很到位。而歷史上的李若谷的確是一位清正廉明、仁慈寬厚、體恤百姓、愛民如子的好官。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為其撰文立傳,稱李若谷“質厚,長於治民,所至郡邑,去,多見思。”

他從一個基層小吏做起,最終官至資政殿大學士、吏部侍郎,位極人臣。靠的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這樣的官,就應該越多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