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唯一在用的清朝鋼軌,每根都是無價之寶,過去百年依然沒生鏽

引言

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歐美等西方國家的經濟水平,科學技術等方面迅猛發展,引領全球。有了強大綜合國力做支撐,這些國家紛紛將目光聚集在遙遠的東方大國——中國身上。

當時中國,正值清王朝統治後期,閉關鎖國多年,國力早已不復當年榮光。在積貧積弊的情況下,中國被迫打開國門,外國資本主義勢力席捲全國,各國利用各類不平等條約紛紛在中國巧立名目建廠,攫取鉅額財富,國家危在旦夕。面臨國家內憂外患的情況,清政府一些先進之士,開始在全國各地掀起“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變法圖強運動。

我國唯一在用的清朝鋼軌,每根都是無價之寶,過去百年依然沒生鏽

▲打開我國國門的“鴉片戰爭”油畫

01

這些能人志士試圖學習西方國家先進優點,挽救搖搖欲墜的清王朝大廈,富強中國,全國由上而下建立起許多軍用工業和民用工業體系,有著“華夏鋼源”之稱的漢陽鐵廠就在這個時期興辦起來。暮去朝來,彈指一揮間已是百餘年光景,漢陽鐵廠早已在連年動亂戰爭中煙消雲散。而百餘年後的今天,漢陽鐵廠生產出的鋼軌歷經風風雨雨,至今仍矗立在祖國的大江南北,未曾生鏽,連專家都說它們每一根都是無價之寶!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我國唯一在用的清朝鋼軌,每根都是無價之寶,過去百年依然沒生鏽

▲漢陽鐵廠舊照

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唯火器萬不能及西方”的觀念秉持下,於湖北武漢主持興建起漢陽鐵廠。作為中國近代最早的官辦鋼鐵企業,漢陽鐵廠為列強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抵制作用,極大促進了中國近代冶金技術的傳播,推動了中國近代工業現代化發展進程。然而對於自己的官辦企業,清政府起初卻只給予了246萬兩左右的白銀作為創辦經費,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張之洞頂住壓力,依然沒有降低建廠標準。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漢陽鐵廠終於建設完成,耗資達500多萬兩白銀。

我國唯一在用的清朝鋼軌,每根都是無價之寶,過去百年依然沒生鏽

▲張之洞視察漢陽鐵廠場景復原

為張之洞等官員寄予厚望的漢陽鐵廠,在其開工之初,又因高價採購的設備不適於煉製大冶鐵礦提供的含磷較高的礦砂而陷入困境。耗費心血建立起來的鋼廠卻冶煉不出鐵路鋼軌等國家急需鋼工業製品,張之洞無奈之下只得硬著頭皮向德國和日本借貸週轉資金,更換機械設備。在張之洞的不斷努力下,漢陽鐵廠終於如願走上正軌,為國家制造出大量好鋼鐵,可惜不久之後,清政府垮塌,在多年的內外戰爭中,漢陽鐵廠又為日軍所佔,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我國唯一在用的清朝鋼軌,每根都是無價之寶,過去百年依然沒生鏽

▲漢陽鐵廠近照

02

2012年,鐵路線路檢查維修工人渠敬雷在四川萬源市境內的貨運鐵路專線檢查時,無意中發現有一處鋼軌的內側隱隱約約刻著什麼東西,仔細一看,赫然寫著“1902年漢陽鐵廠造”,至今已110年的清朝鋼軌竟然還在正常使用!不久之後,又有網友在陝西略陽縣的一座大橋上發現刻有“COCKERLL-1908- AT”、“KTPE-RSW1909”等字樣的鋼軌,查閱資料後發現,這居然也是漢陽鐵廠製造的鋼軌。隨著時間不斷推移,北京、湖南、河北等地都先後發現了漢陽鐵廠製造的鋼軌。

我國唯一在用的清朝鋼軌,每根都是無價之寶,過去百年依然沒生鏽

▲四川萬源市鐵路近照

2018年1月,漢陽鐵廠正式入選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在漢陽鐵廠最初的地址——湖北龜山一帶也建造起了工業博物館,供後人瞭解當年的歷史。而位於湖北武漢漢陽區的漢陽鐵廠原址,如今也成為武漢鋼鐵集團漢陽鋼廠,以一種新的面貌,再現當年“漢陽造”的輝煌。

結語

如今,中國早已擺脫了積貧積弱的境況,綜合國力位居世界前列,經濟發達,工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這些都離不開當年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變法圖強運動奠基。

《漢陽鐵廠興衰錄:一個古老帝國的工業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