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子”的傳說(一)


“對對子”的傳說(一)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講了兩個關於“對對子”的故事,今天我再來介紹一個“對對子”傳說。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傳說只是流傳在民間的小故事,可能與史實不符。我們姑且聽之。

這一個“對對子”故事,就有可能牽涉到與史實不符,但這個故事聽起來比較悽美,我到寧可相信它是真的。

話說明成化年間,浙江山中有一樵夫,年輕時也飽讀詩書,只因屢試不第,看破紅塵,攜妻隱居山林,砍柴度日。

女兒五、六歲上,妻子亡故。樵夫得空便指點女兒小珠讀書識字。未曾想小珠卻是聰慧異常,讀書過目不忘。年近及笄,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無一不通。更善琴棋書畫,天生就是一個才女。

老樵夫看在眼裡,真個是又喜又悲。喜的是:小珠如此才貌雙全,不知是自己啥時候修來的福分。悲的是:可惜是女兒之身,不能登堂入室,博取功名。似小珠這般文才,強似自己當年百倍,博取金榜題名猶如探囊取物爾!

光陰荏苒,早又是秋去冬來。一日入夜,老樵夫在堂屋編織草鞋,小珠坐在油燈下看書。古時晚上取亮,有錢人家可以用蠟燭,一般平民百姓就靠一盞油燈。(一隻高腳小碗,裡面盛油,中間放根白色的燈草,燈草冒出碗一小截,把它點上後,就可以持續不斷的燃燒。)

抬頭間,小珠看著那盞油燈,觸景生情,立即提筆寫下了一句上聯:“白蛇渡江,頭頂一輪紅日”。

用燈油比喻是江,燈草比喻成白蛇,點亮的燈火比喻成紅日。有想象,有氣勢!

“對對子”的傳說(一)


未曾想,小珠再要對出個下聯來,卻是百思不得。日復一日,小珠為想下聯,已經走火入魔,茶飯不進。不上半年,大限已至,小珠隨她母親去了。小珠最後彌留之際,關照父親,她去後,在她神位兩邊貼上兩張紙,一邊紙上把她的那條上聯寫上,另一邊空著。如果有一天,誰能寫出下聯,有勞父親給填上去。讓她能在九泉之下得以瞑目。

老樵夫含淚安葬了女兒,安照女兒要求,在女兒神位兩邊把兩張紙條安排妥當。

早又過了半年餘,一日傍晚時分,一書生因進京趕考,錯過腳程,到樵夫處投宿。老樵夫欣然接納。那書生進屋後,見樵夫女兒神位及兩邊紙條,忙問其故。樵夫把女兒如此這般,一五一十告訴了那書生。那書生聽後,點頭道:“原來如此”。說著,環顧堂屋四周。突然眼前一亮,對樵夫說道:“拿筆來!”

樵夫一聽,立即取出筆墨。那書生提筆飽沾濃墨,即在小珠神位旁那張空紙條填上“烏龍掛壁,身披萬點銀星”。

你道為何?原來書生看見堂屋牆上掛著一杆秤。(老式的秤,是一根黑色木條,上面坎上無數金屬秤星,再有秤勾和秤砣組成。)

書生把秤比喻成烏龍,掛在牆上比喻掛壁,秤桿上的秤星比喻成銀星。

“白蛇渡江,頭頂一輪紅日”

“烏龍掛壁,身披萬點銀星”

烏龍對白蛇,掛壁對渡江,身披對頭頂,萬點對一輪,銀星對紅日。

絲絲入扣,珠聯璧合,渾然天成!最難得的是,比喻的兩件物品都是農家用物。

“對對子”的傳說(一)


老樵夫一看,哭拜在地道:

“”恩公在上,請受老朽一拜,恩公須臾之間,便將亡女難題解出。使小女在九泉之下,終能瞑目!”

那書生忙扶住樵夫道:“老丈趕快請起,休要折煞小生。”

樵夫道:“恩公真才子也!小女無福,早半年得遇恩公,也不至於含憾而去。”

那書生道:“老丈女兒能憑一盞油燈,寫下如此上聯,非一般之才,可惜天忌英才,未能謀面,實是遺憾之至。老丈休悲,待小生進京趕考,如能金榜題名,即來接老丈回去,小生願替貴女給您老人家養老送終。”

上面我講的就是由一副對子引發的,一件悽美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對對子”的傳說(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