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經典—《國富論》

勞動分工是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

最難的想法用最簡單的事兒來證明,就以吃豬肉為例。

原始社會,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要吃到豬肉,原始居民只需要準備石器或者繩子將豬抓住,並用火烤熟,再用石刀將豬肉割開,吃豬肉的任務便算完成。

我們無法保證吃的豬肉是不是熟的,也無法保證吃的豬肉是否每天都有等一系列問題。

工業革命以來,吃豬肉這個簡單的問題被分成了很多的步驟。

在豬肉是否有毒這個簡單環節上,我們做的有大規模生產保證質量,樣品檢驗保證豬肉質量。雖然豬食用的飼料添加了很多的添加劑,但是這個代價是我們能夠承受的。通過這樣細緻的分工,即提高了豬肉的產量,也保證了豬肉的質量,最終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勞動分工使得個體的勞動效率提高,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更多,產品的增加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反作用於生產,推進了社會生產力的進步。

勞動分工給予我們個體的意義就是選擇好一個行業,並埋頭苦幹下去。如雷軍所言,你只有比別人少做一點,才能比別人做的更出色,相信你自己一定會做出卓越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