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用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中山公用(000685)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概述

2019年,公司堅持“產業經營+資本運作”雙輪驅動的工作思路,聚焦“環保水務”核心主業,對外大力投資拓展主營業務,佈局全國市場,對內優化經營管理,強化技術創新,積蓄髮展動能。報告期內,公司重點開展了以下工作:

大力對外投資拓展

報告期內,公司積極推進對外投資,重點跟進環保領域投資項目,項目類型以市政供排水、村鎮汙水、環衛服務、固廢處理為主。2019年,公司分別在內蒙古通遼、浙江蘭溪以及北京房山區投成落地項目3個,涉及項目金額7.33億元。中通環境相繼獲得北京市通州區15座汙水處理廠(站)、北京市房山小清河、琉璃河沿岸汙水處理廠站等一批政府委託運營項目。省外工程建設業務板塊承建項目金額超1.2億元。

紮實深耕存量業務

報告期內,公司紮實深耕中山本土業務,為做強做大企業打下堅實基礎。水務公司積極推進汙水服務單價調整、建立市政供水水價聯動機制工作,進一步挖掘增量業務潛力。2019年,水務公司新簽訂二次供水維護協議共87份,合同金額1.05億元;完成中山市三鄉新盛世直飲水項目試點項目,已有649戶用戶完成報裝。名城科技中標10個環衛項目,中標金額2.96億元。市管公司營收及利潤均實現10%以上的增長率。

推進企業機制改革

報告期內,公司積極推動企業機制改革,進一步釋放企業活力。公用水務旗下檢測業務完成國企混改試點項目,通過引進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澳實分析檢測有限公司作為戰略合作伙伴,共同參與中山市中能檢測中心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公開掛牌項目,探索建立市場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涉足外部商業化檢測業務。

升級技術打造核心競爭力

報告期內,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強化信息化建設及技術創新應用,打造行業核心競爭力。

一是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升級智慧水務平臺。公用水務完成了供水運營平臺系統9大模塊的開發應用,強化對下屬水廠的遠程管理。二是進一步推動自動化、系統化、智能化的科學管理模式。公用水務下屬5家水廠完成了自動化改造,155個泵房試運行巡檢監控系統。三是推動創新技術平臺建設及技術應用。中通環境成功受讓哈爾濱工業大學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核心成果,獲得其核心知識產權。“城鎮汙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山公用分實驗室”與中山市科技局簽訂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合同,獲得專項資金支持。公司共申請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4項,軟件著作權4項,開展重點科研項目超10項,技術研發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拓寬融資渠道,保障資金需求

報告期內,公司成功發行10億元公司債,利率為4%,低於三年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4.75%。

天乙能源三期項目、公用環境江門項目獲得銀行貸款6.6億元,貸款利率低於同期貸款基準利率,公司債銀行項目貸款的利率較低,極大地降低融資成本。公司同時獲得銀行授信總額度45億元,統籌使用授信額度12.5億元。公司通過多渠道融資有效保障公司業務發展的資金需求,為公司對外拓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重點工程項目順利完成

報告期內,天乙能源三期項目順利完成建設及併網發電,天乙能源整體垃圾處理能力可達到2,170噸/天,較好地緩解中山北部八個鎮區的垃圾處理壓力,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公用水務完成中嘉汙水處理廠、珍家山汙水處理廠、黃圃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項目。光明市場順利搬遷整合至中山農產品交易中心後,該交易中心形成為一個集水果、蔬菜、水產等於一體的綜合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區域影響力和輻射能力大為增強。

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達到191.3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公司淨資產131.32億元,資產負債率為29.57%,淨資產收益率為8.24%。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20億元,同比增長8.9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0.24億元,同比增長64.37%,剔除廣發證券投資收益後淨利潤2.68億元,同比增長10.46%。

二、核心競爭力分析

1、穩健可觀的資金流

公司自有產業帶來了持續、穩定的收入,擁有充沛的現金流,同時投資廣發證券、中海廣東、銀達擔保也獲得較為可觀的回報,為促進公司對外拓展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2、實力雄厚的股東

公司第一大股東中彙集團擁有國企政策優勢和區域項目資源優勢,第二大股東復星集團擁有前瞻性的投資視野與全球範圍的產業資源,產業與資本、投資與運營的有機互動與協同,為做大做強“大環保”核心主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3、戰略協同的投融資體系

公司成立公用環投、公用國際,並與廣發信德合作設立了環保併購基金,通過與合作機構的信息、資源共享,形成了戰略協同的投融資體系,為項目獲取、論證、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持,也是公司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依託。

4、國內先進的技術水平

公司擁有60多年專業的水務運營管理經驗,積累了豐富的行業技術,並構築了以“智慧水務”為代表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形成了可複製、輸出的運營管控模式。同時,與全球知名資源管理企業建立良好的戰略合作關係,並獲國家工程院士指導建設國家級中山分支實驗室。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1、環保水務行業的發展態勢

2019年,水利部先後印發了《水利業務需求分析報告》、《加快推進智慧水利指導意見》、《智慧水利總體方案》和《水利網信水平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推進智慧水務建設。同時,各省市政府也積極響應“水十條”,不斷提升水務行業的智慧化水平。目前,我國正從信息化階段,邁向智慧化階段,將會進一步強化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綜合應用。

汙水治理也一直是政府部門重點關注的環境問題。根據行業研究院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1-2月,我國政府在汙水治理領域發行的專項債規模為435.24億元,已超過2019年全年的發行規模。可見,在未來幾年,汙水處理行業的市場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

2020年,公司將繼續圍繞“行業領先、國內一流的綜合環境服務提供商”的戰略目標,以環保水務為主導,緊隨行業技術升級步伐,進一步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並面向全國市場進行項目篩選,通過併購進行區域化投資佈局,做大做強環保水務核心業務。

2、固廢處理行業的發展態勢

多年來,生活垃圾一直困擾著城市管理者。垃圾焚燒發電作為處理生活垃圾相對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佔地小、減量效果明顯、餘熱資源可利用等特點,是解決垃圾圍城的重要手段,在多項政策推動下,我國垃圾焚燒處理規模正迅速擴大,預計2020年將會進入投產大年。

根據行業研究相關數據,到2019年底,我國建成並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超過430座,處理能力達到45萬噸/日。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垃圾焚燒產能將達到60萬噸/日,垃圾焚燒產能持續增長,十三五規模或達2,000億。

在此推動下,2020年1月20日,財政部、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通知,要求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各地應加快組織編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

2020年,公司將通過技術創新、降本增效等有效舉措,全力將天乙能源項目打造成行業標杆項目,形成品牌效應。同時,牢牢把握固廢處理行業的發展契機,適時延伸產業鏈,壯大公司固廢處理業務板塊。

3、環衛服務市場的發展態勢

環衛服務包括垃圾分類清運、清掃保潔、市容景觀養護等;下游垃圾處理還包括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新冠肺炎疫情下,從上游到下游,環衛產業消毒成守護城市衛生安全,防止潛在危害的重要產業,未來環衛產業勢必將得到政府大力支持。根據行業研究相關數據,2015-2019年,我國環衛服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9年市場規模約為1741億元,預計2020年-2022年將以平均複合增長率7%持續增長,2022年將超過2000億元的市場規模。

2020年,公司將紮實深耕本土業務,將本地環衛服務的運營管理模式複製輸出,繼續推動環衛服務以中山市為起點向域外拓展,不斷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二)公司的發展戰略

公司將圍繞一個轉變,堅持雙輪驅動、打造三大板塊、提升四項能力,實施五大工程”,實現行業領先、國內一流的綜合環境服務提供商的發展目標,簡稱“12345”發展戰略。

圍繞一個轉變:從非相關多元化發展向“歸核化、生態化”轉變;

堅持雙輪驅動:堅持產業經營和資本運作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

打造三大板塊:大環保、大投資、輔助業務;

提升四項能力:提升項目獲取、資本輸出、模式複製、異地管控四大能力;

實施五大工程:優化提升戰略管理、組織管控、財務管理、人才發展、技術創新,為戰略目標實現提供保障。

(三)公司的經營計劃

1、前期披露的發展戰略和2019年經營計劃的執行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圍繞董事會制定的戰略目標,根據年初制定的年度經營計劃實施開展。

2019年,公司通過採取強而有力的舉措,主要包括:一是推動加大對外投資,強化戰略執行力度;二是優化管理機制,持續釋放企業活力;三是加強隊伍建設,推動深化人才強企;四是推動技術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確保順利達成戰略目標。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20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0.24億元,剔除廣發證券投資收益後淨利潤2.68億元。

2、2020年度經營計劃

(1)堅定戰略方向,對外投資走出去

2020年,繼續走出去,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臺開展融資、併購等資本運作,在業已形成的全國業務佈局基礎上,精耕細作,做大做強,將中山公用打造成為一個立足中山,面向全國的上市公司。2020年將圍繞城市供排水、環衛、固廢處理、村鎮汙水等業務方向積極開拓項目,爭取投資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2)堅持技術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

一是加大科研投入,推進國家級創新平臺分支機構建設工作,促進技術創新及應用轉化。

二是藉助互聯網、自動信息化技術手段,融合水務、環衛、市場等業務的管理與運營需求,促進傳統產業升級。三是積極探索“投資+建設、運營+技術”全產業鏈盈利模式,打造新的競爭優勢。

(3)深化人才梯隊建設,打造高效專業團隊

進一步深化人才梯隊建設,打造一支優秀的、敢想敢幹的經營管理團隊。通過優化組織架構提升管理效率,擇優選拔中、青年骨幹併為其設計清晰發展路徑,以及強化人才梯隊培養等舉措,為公司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4)藉助上市公司平臺,拓展融資渠道

通過資本市場,創新融資方式,為戰略發展提供動能。同時,利用資金、融資優勢,與技術、運營優勢方,探索合作共贏模式。

(5)探索市場化機制,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選取市場化業務板塊作為試點,融通市場化優勢,並逐步建立完善結果導向化的激勵和容錯等方面的機制,讓中山公用既有國企的實力,也有民營企業的朝氣和活力,外企的格局和視野。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1、宏觀政策風險:宏觀經濟政策、稅收政策、水務產業政策以及環境管理政策的調整,將影響公司的經營業績。

對策:密切關注宏觀經濟政策動態,加強行業政策信息研究分析,並與地方政府保持密切溝通和聯繫,提高公司抵禦政策性風險的能力。

2、盈利增長風險:隨著經濟結構性調整,以及工業技術進步和節能減排意識的增強,公司現有區域的供售水量增長預計將放緩。同時,因公司加大城鎮供水管網、農貿市場等改造項目投資,以及客運業務或受到衝擊,給公司盈利增長造成較大壓力。

對策:積極拓展產業鏈及新產業(300832)領域,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落實精細化管理,加強節能降耗,努力降低運營成本,優化服務措施,提升服務質量。

3、水質安全風險:自來水作為公司的主要產品,關係到供水區域居民的用水安全,而環境破壞、水源水質汙染給保障水質安全帶來巨大挑戰。

對策:公司高度重視自來水的水質安全,擁有行業領先的水質檢測實驗室,並採用國內、國際先進的技術工藝、設備設施保障出廠水水質指標超過國家衛生標準。同時,建立應急處理預案,以便及時妥善處理水質安全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