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和《茉莉花》

現在,隨著傳媒的發展和國人思想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在談到李鴻章的時候會由衷讚歎一句:年少不懂李鴻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李鴻章和《茉莉花》


歷史教科書裡的李鴻章是一個喪權辱國的罪人,是賣國求榮的權臣。

李鴻章是麼?

1896年,巴黎萬國運動會開幕儀式上,各國國旗伴著國歌依次升起。輪到中國時,卻只有黃龍旗在一片寂靜之中緩緩升起,自始至終,沒有音樂聲,沒有掌聲,沒有國歌。

大清是真的只有國旗沒有國歌。

在場的所有人開始大笑。他們嘲笑偌大的中國,竟然連首國歌都沒有。

在一片嘲笑聲中,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拄著柺杖站了起來,邁著步子走到黃龍旗下。他挺直腰板,神態毅然,滿懷深情唱起家鄉小調《茉莉花》………

這個老人就是大清權臣李鴻章。

李鴻章和《茉莉花》


在八國聯軍進入北京的時候,其實慈禧老佛爺早就帶著當時的小皇帝逃走了,作為北京城裡最德高望重,最有外事經驗的李鴻章不得不親赴談判桌,簽訂了那個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當時,老邁的李鴻章身體狀態非常差,他想的最多的還是早點談判結束,早日還國家一片安寧,他深知病入膏肓的大清已經經不起這樣折騰了。可是,另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傲慢的洋鬼子居然一開口就是十億兩白銀,這對於當時的大清可以說是一筆鉅款了。然而不管怎樣李鴻章還是豁出老命去和洋人談判,最終以4.5億達成共識,儘管李鴻章對於這個結果也不是很滿意,畢竟這也是一筆鉅額開銷,但是他知道這就是弱國無外交,畢竟大清朝確實沒有和這些洋人再次交鋒的實力。在這個條約的簽訂中,原定的我方簽訂者本來應該是慶新王,可是李鴻章考慮到這個簽字可能會影響慶新王以後的國民支持,甚至令他無法在今後國事的管理中培養威懾力,於是,李鴻章便自己背起這個“賣國求榮”的大黑鍋。

李鴻章和《茉莉花》


當然了,李鴻章絕對是個聰明人。為啥這麼說呢?他在合約中並未籤自己的大名,而是寫上了自己的封號“肅毅侯”中的肅字,這也稍稍為他自己的晚節與清王朝的顏面有所挽回。當時的洋人看到了李鴻章簽了字,也沒有在意他寫下了什麼,畢竟這點小事不影響他們在晚清政府中榨取利益。

辛丑條約簽訂之後不久,李鴻章就帶著自己一生的榮耀和國人排山倒海的謾罵離開了人世……

再說香港,當初英國強行要求把香港租給他們,並且期限可是100年!但是李鴻章不畏英政府的威脅死活不同意,他堅持只租99年。100年和99年僅相差1年,這一年有什麼意義呢?

原來按照當時的國際規定,如果一個國。家把領土租給另一個國家租期如果達到100年的話,這個被租的領土就會被對方合法佔有。這就意味著,如果當時李鴻章答應把香港租給英國100年,香港就會永久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永遠無法迴歸中國了!李鴻章當時拼死都要堅持只租99年,就是為了避免永久性失去香港!

李鴻章和《茉莉花》


1997年,99年過去了,當五星紅旗飄揚在維多利亞港,還有幾人記得李中堂曾經的堅持………

當時,香港街頭和各大新聞媒體在報道香港迴歸時都不約而同使用了《茉莉花》的配樂,冥冥之中在向1896年在世界面前清唱此曲的那個老人致敬……

李鴻章和《茉莉花》


梁啟超說:“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如果你不能體會到在歷史洪荒中這樣一個渺小的人負重奮力前行時需要多大的勇氣,就更不會深刻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愛國。

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球》第六集卷一《花鼓》中有《茉莉花》原版歌詞: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的花開賽不過它

本待要,採一朵戴

又恐怕看花的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