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帝”李煜作品鑑賞

李煜是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李煜精通書法、繪畫、音律,詩詞,尤其在詞方面成就最高,被稱為“詞帝”。李煜的詞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這裡挑選幾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給大家賞析。

“詞帝”李煜作品鑑賞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一般 一作:一番)

這首詞是作者被囚於宋國時所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是他宮廷生活結束後的一個插曲,由於當時已經歸降宋朝,這裡所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這首詞感情真實,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間詞以綺麗膩滑筆調專寫“婦人語”的風格,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

“詞帝”李煜作品鑑賞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五代: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李煜從他做南唐國君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北方強大的趙宋政權的威懾下過著朝不慮夕的日子,隨時都有滅國為虜的危險,這在南唐君臣的心中投下了很深的暗影。宋太祖開寶八年(975)金陵為宋兵佔領,李煜肉袒出降。作為俘虜,他與子弟四十五人被宋兵押往北方,從此開始了他忍辱含垢的生活。三年之後,宋太宗畢竟容不下這個亡國之君,將他毒死在汴京,時僅四十二歲。此詞便寫於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中。

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五代:李煜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

這是一首抒寫傷春懷舊之情的作品。從全詞看,充滿著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應是李煜後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稱其為是後主絕命詞第二首。此詞追昔撫今,在對生機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對往昔的依戀懷念中也蘊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五代:李煜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菸草低迷。爐香閒嫋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這首詞,巧於用典,頗具特色。此詞用櫻桃事,渾化無跡:若不加深思,但知其以眼前景物寄內心傷感;其實他是化用《禮記》、《漢書》天子取櫻桃獻宗廟的典故。用此一典,則眼前景物,不僅結合圍城局勢,且外現主觀情愫,更顯出帝王的身份。表明一個飽學的亡國之君,自被圍直至被俘的過程中所不能忘懷於宗廟的必然心態。用典如此,自無詬病,堪稱典範。

“詞帝”李煜作品鑑賞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五代: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全詞以“夢”為中心,集中寫“空”,筆意直白,用心摯真。全詞八句,句句如白話入詩,以歌代哭,不事雕琢,用情摯切。全詞有感慨,有追憶,有無奈,有悲苦,這一切因其情真意深而感人不淺,同時也因其自然流露而愈顯其曲致婉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