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現在應該相信《易經》嗎?

今天的我們,是看不到孔子之前的《易》的。

孔子五十學《易》,然後作“十翼”來向世人解釋《易》,並把自己的思想篡入《易》,以向後人禪發。所以,我們談《易》就只能追根溯源於孔子,從孔子的觀點出發去發現《易》的本質,或者說讓我們回到孔子的時代,用孔子的眼睛再向孔子之前的時代去窺探古人的《易》觀念。

孔子認為,古人用《易》就是占卜,所以古人留下了六十四卦的符號,也是從占卜中得來的記錄;而古人占卜的目的就是“決疑”“絕異”。

決疑:是以為有問題而無法解答。上古之人沒有書籍可供學習參考,遇到問題只能自己或者是同族人向長者詢問請教,然後一起來分析判斷解決;如果是新的問題發生了,長者沒有見到過也沒有聽他的長者談起過,又沒有聰明人來解答,而當事人必須要弄明白搞清楚,以便於後續的行動,怎麼辦?長者的長者的長者……傳下來方法了:占卜。

掐幾葉茅草擺一擺,鬧個龜殼子燒一燒,卦象出來了,聰明人也就出來了,這個聰明人就是巫師,或許還就是巫師自己卜卦解疑。

絕異:這個詞彙,是我穿越到孔子之前,看了一眼老輩子人的生活後,給孔老夫子補充的。[大笑][大笑][大笑]

為什麼“絕異”?出了問題,大家一定是站定自己的立場考慮,然後再向分析判斷解決。人們七嘴八舌,胡亂吵吵,統一不了思路達不成一致意見,怎麼辦?長者的長者的長者……傳下來方法了:占卜。

舉個例子說明一切:

這一年大旱望雲霓,雲來雲去就是沒有雨,莊家無收、牛羊無草。鐵蛋族年輕氣盛的族長鐵蛋將軍看著族人餓的堪堪欲斃,咋辦?族叔智伯說:“山那邊土豆族富裕,過去也受過咱們的恩惠,不如派個人去聯絡聯絡感情,興許借個一石兩斗的糧食草料,助咱度過難關。

好吧,飛毛腿跑的快,讓他去。…………

兩天後,飛毛腿一瘸一拐的回來了:“蛋哥,土豆不借給咱糧草,還把我收拾了一頓。他們說:‘回去讓鐵蛋把地契準備好,把戶口簿子拿出來,再來換糧食’ 。蛋哥,咋辦?”

鐵蛋紅了臉:“咋辦,打!”

智伯 :“莫莫莫,土豆族大人多實力強。”

鐵蛋弟弟鋼棍:“他強咋地,俺人高力足棒子狠。”

問題來了,是打是降?

飛毛腿他爹牛叔拿著一把乾枯的茅草葉子:“蛋崽呀,我給你佔一卦吧”

好,開佔。十分鐘,結果出來了:打!

智伯:“唉,不行不行,得佔兩卦。”

好,再佔。牛叔又佔,佔了兩鐘點,牛叔咿咿呀呀地說:“還、還是打。”

智伯:“不行不行,這個卦不準,三佔。”

鋼棍:“還佔啥?就是得幹!”

族盟裡最年長的倔爺發話啦:“不要佔啦!幾百年後有個聖人說啦:‘再佔,可以’ 。”

鐵蛋立馬精神抖擻:“不打是死,打還能活。就這麼定了,打,狠狠打。”

於是,月黑風高夜…………

這就是《易》的源頭。孔子看了鐵蛋土豆的故事,參考了夏商周的歷史,觀察了春秋和自己經歷的人生,思考了許久許久,給我們留下了思想深刻而又活生生《易-十翼》。我們好好學習,用自己的智慧分析它能不能相信,該不該相信,走好自己的人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