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曾戰平太史慈?歷史中真實的王朗是什麼樣的?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為您帶來奇聞異事,歡迎觀看鬼谷奇聞。

《武鄉侯罵死王朗》是《三國演義》後半部分中很精彩的片段,諸葛亮把蒼髯皓首、企圖勸降自己的王朗罵的狗血噴頭,氣滿胸膛,墜馬而死,令讀者稱快。王朗作為一個反面人物既讓讀者感到痛恨而又忍不住嘲笑,自不量力、奸臣、老賊等貶低之詞統統加在王朗的身上。這樣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老頭子似乎只是為了襯托出諸葛亮的智慧與忠誠。但細讀《三國演義》,我們不難發現,王朗在書中曾出現多次,並且有著戰平太史慈的履歷

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曾戰平太史慈?歷史中真實的王朗是什麼樣的?

▲《新三國》中的王朗

戰平太史慈

《三國演義》第十五回中,孫策攻打吳郡的嚴白虎,時任會稽太守的王朗領兵前來救援。兩軍陣前,“王朗拍馬舞刀,與慈戰不數合,朗將周昕,殺出助戰;孫策陣中黃蓋,飛馬接住周昕交鋒。兩下鼓聲大震,互相鏖戰。”太史慈是孫策軍中的第一勇將,武力冠絕三軍,能與太史慈鏖戰,可見王朗武力也不弱,且勇猛非常。後來孫策用周瑜之計擊敗了王朗,王朗引部下逃走,投奔了曹魏。

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曾戰平太史慈?歷史中真實的王朗是什麼樣的?

▲演義中,王朗曾與太史慈大戰

這裡的王朗即是之後名列魏國三公的王司徒,而王司徒以博學多才,曉通古今而聞名,可見王朗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過了三十多年後,諸葛亮伐魏,王朗已年過七旬,勇武之力已然不在,不能再提刀上陣了,只能憑三寸之舌為國效力。然而辯才稍遜一籌,被諸葛亮罵死,落得個慘淡收場的結局。

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曾戰平太史慈?歷史中真實的王朗是什麼樣的?

▲王朗影視形象

歷史中真實的王朗

王朗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曹魏的三朝元老,代表作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王朗集》等,他才智過人而學識淵博,性格謹慎而又節儉慷慨,常散財接濟貧苦之人,在當時擁有很好的名聲。是一個以德立世、才德兼備、不趨炎附勢的廉潔之人。魏文帝曹丕評價他:“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

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曾戰平太史慈?歷史中真實的王朗是什麼樣的?

▲諸葛亮罵死王朗

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為通曉經史子集而被拜為郎中,並被任命為菑丘縣長。楊賜去世後,王朗辭去官職為老師服喪,期間多次獲舉孝廉而不應命,博得了尊師重道、不慕名利的美名。而立之年後,被徐州刺史陶謙舉為茂才,留在身邊效力。

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曾戰平太史慈?歷史中真實的王朗是什麼樣的?

▲王朗影視形象

公元193年,漢獻帝被董卓部下李傕郭汜劫持,王朗建議陶謙應勤王救駕。後陶謙被朝廷升為徐州牧、安東將軍。王朗被任命為會稽太守。抵達會稽後,王朗勤政愛民,勵精圖治,在任四年,獲得了當地百姓的愛戴。196年,孫策引兵來攻,王朗堅守城池拒不投降,最後被孫策擊敗並俘虜。孫策因敬重王朗為人而不予加害,放他歸野。

後來應朝廷之徵召,王朗回朝任官。魏國建立後,歷經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恪盡職守,以治獄而聞名,並在朝堂上多有諫言,是魏國建立的一大功臣,於227年被封為蘭陵侯,任為司徒。公元228年,王朗去世,諡成侯。

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曾戰平太史慈?歷史中真實的王朗是什麼樣的?

▲王朗影視形象

鬼谷簡評

嘉靖版本的《三國演義》中並無王朗戰太史慈的記載,毛宗崗父子點評版本的《三國演義》中為什麼插入了這樣一段呢?可能是受三國志中記載曹操有名叫王朗的部將的影響,其實二者只是重名罷了。從真實的史實中,我們可以看出王朗是不折不扣的文官,遍翻三國志也無法找到他領兵作戰的記錄。而且王朗高才博雅,德高望重,似乎不大符合《三國演義》中的形象,羅貫中將王朗刻畫成奸佞之臣一方面是為了側面表現出諸葛亮的忠誠,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三國演義》尊劉抑曹的基調,王司徒屬實是被冤枉了。

▲《三國志》、《三國演義》

對此,你有什麼觀點和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