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攝影師通過製作攝影集能讓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照片,這也是最適合照片展示的方式之一。

而製作手工書和攝影集樣書則是在正式出版攝影集前,對作品的呈現方式進行實驗和探索的過程,好的手工書和攝影集樣書會對批量印刷的版本起到參考作用。

2019年2月14日-17日,第二屆影像西湖藝術現場言由攝影書工作坊共錄取了10位學員,大家在3天的時間裡製作出了各自第一版攝影集樣書。明天,其中的8本樣書將在1908閱覽室展出。

書單如下

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獨立攝影師 紀錄片導演 汪瀅瀅《洄》

數字微噴,線裝手工書,封面材料為日本進口棉布,內頁使用宣紙、全棉紙、銅版紙。

本書是汪瀅瀅對出生地、原生家庭的“再觀察”,“再整理”,書中的影像、文字和塗鴉成為主要的與“自我”對話的方式。她在一些剝離色彩的地形風景照上進行電子繪畫或舊照片拼貼,完成內心對“出生地”複雜而厚重的情感抒發;使用文字、塗鴉和圖像並置的方式,延展圖像敘事的語言邊界。

汪瀅瀅在工作坊第一天展示了這本書,言由老師似乎對此另有打算~

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大學畢業生 丁鐵林《象外》

數碼打印 鐵圈裝

丁鐵林是一位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喜歡拍照的他有志向去美國學習攝影。這本書收錄的照片都是他近期拍攝的,風格酷似著名攝影師Wang Yishu。前不久,Wang Yishu還在微博上轉發了丁鐵林拍的一張監控探頭,這讓他高興壞了。

丁鐵林說,他剛學攝影的時候風格可不是這樣,他甚至跟著一群大爺去拍過模特,現在想想還十分可怕。

對於這本書的標題,丁鐵林解釋說,“象外”就是表象之外的意思。我沒聽懂,也不在乎,反正照片拍的好說什麼都行。


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機關幹部 倪海雲《樂成》

數碼打印、線裝+硬殼膠裝 內藏毛筆手書自述一張,材料宣紙

一千六百多年前建城,置樂成,後因避帝王名諱,改為樂清。新名雖顯得年輕、仙氣、詩性,但缺少樂成亙古和平實。人們不斷從海上遷徙到山谷、平地,又不斷下山圍堤造城,世世代代。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樂成已不是用“有一座醫院、一所郵局、一座人來人往的辦公大院”簡單的小城來概括。我常常行走在這個山海之城,用相機相遇那些著迷的和不舒服的日常。

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機關幹部 鍾黎明《七個冬夏》

數碼打印 膠裝

從2013年起,鍾黎明持續拍攝杭州工地的農民工,7個年頭共拍攝了20萬張照片。精挑細選編輯而成的書像一本磚頭一樣厚。

他試圖用最傳統的紀實攝影,謳歌農民工為杭州城市建設付出的艱辛和智慧。

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政府職員 廖雄《機修60年》

手工書翻拍 數碼打印 膠裝

溫州蒼南縣礬山鎮是因礦而建的一個小鎮,曾經一片繁榮的小鎮如今隨著礬礦停產變得冷清起來。當地人廖雄是礬礦工人的兒子,他從伯父工作的機修車間入手,用新老照片並置的方式,回溯了整個礦鎮60年的光榮歲月。

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公司職員 王士傑《青春》

數碼打印 膠裝

露天溜冰場裡有震耳欲聾令人興奮的音樂,有形形色色奇裝異服的年輕人,有最低層的上班族,也有富二代。每逢週末或過節,這裡就是他們聊天、聚會、泡妞、打架和發洩的場所,地痞流氓也不時在這裡出沒。

每當夜晚降臨,霓虹燈閃爍的時候,整個露天溜冰場塞得滿滿的,爆棚的音樂和刺耳的尖叫聲強烈刺激著每個人的聽覺系統。

2009年到2018年,王士傑持續拍攝了寧波北侖高塘村的露天溜冰場,這裡是外地打工者發洩荷爾蒙和戀愛的場所。王士傑說,拍攝這些照片是為了尋找自己年青時的騷動,或者說尋找一代人的青春。

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高中物理老師 吳晶《訴說》

數碼打印 線裝

自述:

我是一名班主任,

有些同學喜歡跑過來跟我聊聊他們的心事,

我也喜歡觀察他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

我想用攝影的方式記錄他們。

我取了4個人的故事,

把他們放進了這本手工書當中,

書名叫《訴說》。

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攝影圈外圍男 葛亞琪《"小夥子,耐克阿迪要不要?"》

數碼打印,騎馬釘 共13冊zine

杭州龍翔橋持續5年的街頭攝影,20000多張照片被歸成40多個種類。這次挑選了其中13類編輯成書。

書名 “小夥子,耐克阿迪要不要?”是20年前龍翔橋街頭山寨運動鞋販子的口頭禪,也是作者對龍翔橋最深刻的印象。雖然這些商販如今早已絕跡無蹤,但龍翔橋街頭可疑的氛圍卻依然沒有改變。

除了這次工作坊學員的作品,明天的展覽上我們還將展出一些其他攝影師的書。這些攝影集放在一起,可以看到作者們對各自作品所適用的呈現方式的思考。


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報道攝影師 陳中秋《蘆茨溪》

數碼打印,硬殼膠裝。

蘆茨,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西南部的一個小山村,因古時漁民靠鸕鷀捕魚為生而得名。

村前有一條小溪蜿蜒流過,名叫蘆茨溪。源出浦江縣馬嶺,入境後,向西北匯入富春江,全場20多公里。

清澈的河水、蔥鬱的樹林,與下溪戲水、捕魚的村民,形成了一幅優美的江南水鄉百姓生活畫卷......

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藝術家 陳榮輝《Freezing Land》

數碼打印 蝴蝶裝對裱 共兩種封面,封面照片的材料為牆紙

陳榮輝《空城計》的英文版圖錄,共44張照片,其中許多都是國內從未公開展示過的作品。目前,這一項目還在繼續拍攝中。

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前新銳攝影師 朱丹陽《錢塘新城》

數碼打印 膠裝

新杭州人朱丹陽在錢塘江兩岸日益崛起的幾座新城間遊蕩拍照,用新地形攝影的方式審視杭州從以西湖為中心的江南水鄉,快速轉變為一座新一線城市。

這本樣書集合了項目早期的主要作品。目前,朱丹陽改用810相機繼續著他的新城拍攝。

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前文藝女青年 江玥《散步者》

家用便攜打印機打印 純手工綵線縫製 封面水彩上色 配封套

自述:

這些照片。在,旅途、採訪間隙、喧囂中、靜默時、天空下……一個閒遊者,在想停之地,在應去之處。以一種完全隨意的方式,遇見一些只存在於關係之中的事物,以偶然聞名的事物;不止形狀,還有顏色、氣味的特點。

並非一切從很久開始就已經設想好的。我留給目光,許多時間,多久也不限。

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前學生 邵潔瑩《94 2 2》

數碼打印 硬殼 手縫線裝

自述:

我從小就是個摯愛探寶遊戲的小孩兒。

小時候日記裡整天寫:今天撿了塊石頭,今天找到個什麼寶貝如何如何之類的。

這習慣延續至今。

在父母結婚25週年之時我找到了2個膠捲。

它們拍攝於1994年2月2日,

記錄了我父母的婚禮現場。

這場婚禮在單位舉行,由同事拍攝,

拍攝曝光並不精準,有很多空白虛焦點的畫面

膠捲上甚至還有和婚禮在同一天舉行的工作會議照片,

我一張不差全部收錄了進來,並按照底片拍攝的先後順序編排,

取名為《94 2 2》

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書店管理員 樂子毅《長壽水井》(已於2018年自出版)

數碼打印 pur膠裝

自述:

大概是厭惡乏味的生活,

我時常掛著相機在海邊晃悠,

每當看見這無所事事的工人和一望無際的大海,

總能讓我感到一絲快感,

可能萬物之間有種奇妙的磁場,

它們互相吸引,就像我按下快門一樣。

或者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我和它們一樣無聊和漫無止盡的晃盪。

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攝影記者 李傑《expired》

數碼打印 硬殼膠裝

這組作品拍攝於2014年-2018年間,在業餘時間用135膠片創作,拍攝對象大多是平時見到的人和物。我所想要表達的是在一日復一日中,時間的流動感以及人所帶有的微妙的情緒和情感,僅此而已。

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獨立攝影師 龍骨《Zoo》

數碼打印 騎馬釘 zine

動物園是很多人都會拍攝的題材。但凝視動物園的動物並非一件易事。拍攝柵欄背後的動物,這種不對等的關係,讓人類對動物的拍攝,即便是同情,也顯得有那麼一點虛偽甚至難堪。

龍骨一直在調整自己的拍攝,並不急於否定之前的拍攝,也不希望一下子就形成一個固定的結論。他希望有一個開放的態度。

這本冊子關注動物園的社會環境,這裡面不僅有動物的故事,也有人的故事。

書單:出版前或自出版的攝影書

公務員 汪雪涯《公共衛生間》

印刷 鎖線精裝

2017年底,女攝影師汪雪涯開始以家鄉衢州為起點,拍攝浙江城鄉的各色公共衛生間。從這些裝修風格各不相同的衛生間照片,可以發現涇渭分明幾千年的城鄉外觀差異正在模糊,中國的公共建築形式也變得越來越多元、豐富,且具有地域特徵。這本書是汪雪涯對城市化議題做出的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