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察言觀色會意”,判斷當下心理狀態水平,合理應對情緒

學習“察言觀色會意”,判斷當下心理狀態水平,合理應對情緒

人際交往是生活必不可少部分。心理學視野下,看似是和麵前這個真實的人打交道,其實是和這個人在我們頭腦中的形象打交道。

這個形象就是一個人的心理狀態。

為此,人際交流是否順利,就要看我們大腦形象與這個真實人的心理狀態是否吻合,換句話說必須用符合這個人的真實心理狀態來交流。

否則,輕則 “雞同鴨講”“對牛彈琴”“瞎子點燈白費蠟”,重則 “老虎屁股摸不得”“逮不到狐狸惹來一身騷”“自討沒趣”“自取其辱”。

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要做好“察言觀色會意”,否則做不好情緒管理。

比如,以五一假期回農村老家的經歷,可以說明這一點,看看如何用判斷心理狀態處理情緒。

學習“察言觀色會意”,判斷當下心理狀態水平,合理應對情緒


察言觀色會意,識別4種心理狀態

心理狀態是否正常,這是統計學的判斷。我們可以繼續細化,對於一個人當下心理狀態,共分作四種:

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心理死亡。

當然,這裡的心理死亡是比喻的說法。

處理情緒時候首先判斷對面這個人,乃至於我們自己,到底處於上述哪個心理狀態中,以便於“見什麼說說什麼話”“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

我們回家是自己開車回去的,兒子去年剛拿到駕照,學校還沒有開學,就由他負責開車。知道假期高速公路免費,就商量繞道走高速,路上時間可以快些。

後來,高速擁堵上不去,改成走普通鄉間道路,第一次走這條路,大家不熟悉,比正常多出一倍長時間,終於到達家裡。期間多次情緒波動,體現出不同心理狀態。

心理健康狀態:出發之始,我心平氣和商量走高速,“合理表達訴求”,這是判斷標識。途中改走鄉間小路,被秀麗風景吸引,能與自然互動,也是心理健康狀態。

心理不健康狀態:趕到高速入口處,一大長溜車子等候著,查看高德地圖顯示,紅色擁擠路段長達1公里,耐心等待看著進展無幾,著急情緒開始了,最後決定改道走鄉間路。上火,著急,爭論,語氣不友好,語調太高,帶著情緒,“壓抑情緒”,這是判斷標示。

心理不正常狀態:常見的憤怒就是,比如路怒症。剛剛遇到一幕,小區物業採取設置路障措施,禁止車輛亂放影響消防通道,晚上有人開一破車,不聽勸阻,直接動手砸鎖,把路障挪開,這就是典型的心理不正常,“付諸行動”。

心理死亡狀態:心不在焉,比如回家後幾個小孩子玩手機遊戲,吃飯時候喊不動,比如害困後昏昏沉沉想午休。

這四種心理狀態區分,需要察言觀色會意,也就是要以對方需要為中心,不能單憑自己“形象”為準。

比如,路上有段時候,我們手機導航和人工導航不一致,有了爭論,兒子說咱有“四個導航啊”,果斷說就聽手機導航的。這時候“言”是話語,“色”是不高興表情,“意”是抱怨,處於生氣狀態,也是最常見的心理不健康狀態,識別到這一點,才能合理應對情緒。

又比如,吃飯時候喊孩子們,玩遊戲正上癮,處於心不在焉的心理“死亡”狀態,知道這點很重要。

上面心理狀態判斷,生活中稍微進行察言觀色會意,就可以識別出來,如下:

心理健康:大部分工作時候,理性,能表達訴求。

心理不健康:上火生氣發脾氣,講大道理沒完沒了,壓抑情緒。

心理不正常:缺乏現實檢驗能力的精神障礙,瘋子,路怒症,暴怒者,“付諸行動”。

心理死亡:心不在焉,獨自思考。

當然,也可以簡化為健康、不健康、不正常三大類,依據就是“殘餘規則”,也就是嘗試看這個人是不是瘋子,瘋子就處於不正常狀態,帶著情緒就是不健康狀態,能說出需要就是健康狀態。

學習“察言觀色會意”,判斷當下心理狀態水平,合理應對情緒


處理情緒方式

心理健康:講道理,“先跟後帶法”“表達感受法”“慢半拍法”“行為調適法”。

心理不健康:講心理,“先跟後帶法”“表達感受法”“慢半拍法”“行為調適法”。

心理不正常:順著說,“慢半拍法” “行為調適法”。

心理死亡:不說,“行為調適法”。

比如,孩子玩遊戲上癮,不說話,但是可以用行動喚醒,比如告訴我們要吃飯了,不理睬他們,很快他們就會走出原有狀態。

比如,遇到路怒症憤怒人,判斷心理不正常了,遇到瘋子了,不理睬就是,或者慢半拍暫停12秒。心理學家研究人的憤怒不超過12秒,一般幾秒鐘,之後順著說。

比如,遇到有情緒的人,除了上述辦法,還可以主動表達感受,“你很難受,是不是感到不被尊重,需要我們注意?”

也可以“先跟後帶法”,“你很生氣,這是自然的,換誰也會,你覺得生氣原因是什麼,需要我們做些什麼,我們是否出去走走呢?”

至於心理健康者,怎麼應對都可以。

上面四種應對方式,可以從心理過程的“知情意”理解,即認知“表達感受法”,情緒“先跟後帶法”,意志行為“慢半拍法”“行為調適法”。

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處理情緒時候給自己理性反應的時間。

因為,採取哪個方式,甚至還會有無數個其他方式,都是為了減少衝突,給自己理性思考時間和空間。

說到底,控制不住情緒,就是過於感性,一旦穩定心情,自然恢復理性,也就有了無數應對方式。

記住,情緒出現時候,就是慾望失控時候,就是感性迸發時候,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恢復理性,恢復理智,恢復常態,為此判斷心理狀態也就成了技術,也就有了意義。

至於幾種具體情緒應對方式,在以前文章有詳細介紹,感興趣朋友可以查閱。


學習“察言觀色會意”,判斷當下心理狀態水平,合理應對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