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講解——《小雅·斯干》之一

趙宗來/文

題解:

此詩首句為“秩秩斯干”,何不以“秩秩”或“秩幹”為題,而以“斯干”為題?“秩秩”有“眾多、肅敬而通暢有序”之義,用於流水則可謂順暢流淌,用於德行則可謂仁智兼擅。是故,《毛詩詁訓傳(毛傳)》謂“秩秩”為“流行”,明言流水而實言德行也。

“幹”字之篆體,其上一橫,形如牛角,或形如凹槽,皆兩側高聳而中部低下之形;從其兩側高聳而言,或有“干犯其上”之義,或有“水流涯岸”之義;從其中部低下而言,則或有“謙遜卑順”之義,或“水流其中”之義。《毛傳》解“幹”為“澗”,何也?

由此可知,“岸”與“澗”,乃是一體之兩面,由水邊之土石而言則謂之岸,由兩岸間流水而言則謂之澗。岸在水兩側,水在兩岸之中,是故,岸不可喻王者,而澗可以喻王者之象;澗卑下而岸高聳,是故,澗有謙遜卑下之義焉。

然而,“澗”必在高峰之間,方可謂之澗。《易》曰:“山澤通氣。”澗水雖低下而山峰高聳,其水依舊可以潤澤山上之草木,山上雨雪之水可以匯入澗中之水。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相依,山環水繞,如仁智之自然發乎善性也。

澗必有水,若無水則謂之山谷而已;其水或大或小,或湍或緩,或曲或直,而未必皆能“秩秩”。“斯干”者,“此澗”也,惟有“此澗”卑下而納細流、沛然而能緩暢、直順而能有節,然後能“澗水流行”而“秩秩”也。此與王者何干?

王者惟有既仁且智、禮賢下士、志氣浩然、中正以禮,然後能政教無違於道,能舉賢任能,能君臣合於義,能德澤施及萬民,如此之“流行”方可謂“德行”;若無此“德”則所“流”所“行”者不知為何物矣。“秩秩”賴於“斯干”,故以“斯干”為題也。

《詩經》講解——《小雅·斯干》之一

第一章講解:

原文曰:“秩秩(音至)斯干(音甘),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音浩)矣,無相猶矣。”《毛傳》注:“‘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興(音星)也。秩秩,流行也。幹,澗也。幽幽,深遠也。苞,本也。猶,道也。”

層巒疊嶂如軍陣,一澗水流似閱兵;山仁水智兼動靜,究是山行是水行?山川草木皆茂盛,又多禽獸與魚龍;萬物如何能秩秩,端在澗水潤且通。斯干便是王者象,有德方能潤蒼生;遵道禮賢德惠普,仁民愛物天地寧。斯干得一以充盈,侯王得一天下正。

秩秩斯干言德行,德行流行天下平;幽幽南山言事功,事功既成安百姓。欲安百姓須修己,堯舜不敢言必成;是故幽幽謂深遠,功德圓滿方是終。事功需要才與智,衣食住行安百姓;存仁存禮修德行,方可身心俱安寧。功德圓滿雖難至,王者須由始趨終。

竹在澗邊松在山,竹喻君子松喻賢;翠竹虛心而有節,松柏生機耐歲寒。須志於仁而學禮,君子務本德可全;能志於道且遵道,方能成賢而合天。松竹茂盛且眾多,天下生氣必煥然;賢人君子得其位,王道可行百姓安。事功為末德為本,本末不可成倒顛。

同父母者為兄弟,骨肉親情定於天;同氣連枝共根榦,一傷父母心不安。兄友弟恭順天意,兄弟相殘則逆天;孝子不忍傷父母,盡心盡力使心安。親情豈可如買賣,天理終究不可掩;自古家和萬事興,兄弟鬩牆家敗散。至德要道在於孝,教化以此為最先。

式相好矣何謂也?兄弟相好有道焉;式字含有法式義,或謂模式相似然。和睦之家皆相似,不幸之因萬萬千。無相猶矣何謂也?彼此之間無爭端;猶字本義為獸名,跳躍多疑而不安;疑心往往生暗鬼,相互猜忌怨怒言。王者有德興教化,家齊國治天下安。

《詩經》講解——《小雅·斯干》之一

第二章講解:

原文曰:“似續妣(音比)祖,築室百堵。西南其戶,爰(音元)居爰處(音楚),爰笑爰語(音羽)。”《毛傳》注:“似,嗣也。西鄉(音向)戶,南鄉戶也。”

宣王身居王之位,固然並非無功德;實則天下時已亂,竟然自謂已平和。修建宗廟及宮室,大興土木自安樂;好似恢復古之制,實則貌合神不合。建廟祭祖誠要事,民安方合於祖德。文王能得天之命,所賴在於其仁德。背德神靈豈能享,宗廟華麗又如何?

似字何以解為嗣?不肖子孫愧其祖;子嗣豈止傳形貌?心性尤其當衛護。其中續字是何義?子孫代代傳門戶;為何物後大不孝?無子永遠斷門戶。此處妣字謂祖母,祖字則是指先祖;天恩祖德不可忘,故建宗廟願永固。人而不仁如禮何?不誠不敬則無物。

王者築建其宮室,百間一時平地起;居室宮殿固應備,民安然後民樂意。莫貪奢侈與享受,王宮建造亦須禮;倘若庶民尚貧寒,王者如此違仁義。宮室門戶各不同,或向南方或向西;北房東房或依制,民安天祿方不移。文王靈臺與苑囿,庶民服役卻歡喜。

宣王於此而安居,宣王於此而出入;宣王因此而歡笑,宣王因此而樂語。王者安居與笑語,皆是誘發於外物;王者慾望既達成,因此心滿而意足。為人君當止於仁,德大惠光方能普;庶民身心未能安,宮室雖美難久駐。惟有百姓能富足,王者方能獲富足。

《詩經》講解——《小雅·斯干》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