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二戰結束後日不落帝國日薄西山,海外領地和利益不斷收縮,導致皇家海軍(RN)艦隊規模迅速減少,國防預算大幅削減。1966年英國海軍航空兵遭受毀滅性打擊,工黨政府決定逐步淘汰艦隊航空兵(FAA)的固定翼飛機,並取消計劃中的CVA-01大型航空母艦,隨後英國海軍現役航母迅速退役,只有“皇家方舟”號(R09)一直服役到上世紀70年代末,成為英國海軍最後的平頂航母。失去航母的F-4“鬼怪”艦載戰鬥機和“海盜”艦載攻擊機被轉交給皇家空軍,彌補後者因一些關鍵飛機項目被取消導致的戰力不足。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1972年的“皇家方舟”號

  這一切都意味著英國海軍要首次在失去空中掩護的情況下進行海上作戰。

  面對工黨政府的大斧,英國海軍也積極展開自救,在1969年提出“直通甲板巡洋艦”概念,該艦將能執行三項關鍵任務:部署反潛直升機、海空作戰指揮和控制、防空。為了避免刺激敏感的工黨政府,英國海軍將這種直升機航母小心稱為“直通甲板巡洋艦”,並試圖通過該艦重新裝備固定翼艦載戰鬥機,因為它擁有面積很大的飛行甲板,既然能搭載直升機,那麼也能搭載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直通甲板巡洋艦概念模型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短垂戰鬥機上艦概念

  此前英國海軍對短垂戰鬥機並沒什麼好印象,雖然霍克公司的P.1127已經進入皇家空軍服役成為“鷂”式,但該機孱弱的載彈量、作戰半徑和亞音速性能讓海軍搖頭不已。隨後英國海軍決定與英國空軍一起推進霍克P.1154超音速短垂戰鬥機的研製,但該項目最終在互相爭奪主導權的軍種內鬥中變成災難。1963年8月,英國海軍宣佈選擇F-4“鬼怪”作為艦載戰鬥機。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P.1154模型

  在這樣的背景下,P.1127 XP831原型機於1963年2月降落“皇家方舟”號,成為首架垂直降落在軍艦上的固定翼飛機,證明了在航母上部署“鷂”式概念的可行性。在整個60年代,隨著英美兩國對“鷂”式的積極海試,短垂戰鬥機的艦載操作經驗和知識也在迅速積累,到60年代末似乎已經沒什麼能阻止“鷂”式戰鬥機上艦了。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P.1127 XP831原型機的上艦測試


“鷂”式上艦

  1971年英國空軍第1中隊的“鷂”式戰鬥機儘管沒有防空能力,但仍被批准上艦部署,並且被分配了戰時保護北約北翼(挪威)的重要任務,同時英國空軍其他固定翼飛機也被分配了保護海軍艦隊的任務。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1970年“鷂”GR.1在“鷹”號航母上的測試

  但由於海軍航母和空軍固定翼飛機數量的大幅削減,由英國空軍為海軍艦隊提供全球範圍空中掩護的設想被證明不過是幻想,英國海軍唯一的機會是在直通甲板巡洋艦上裝備為自己定製的“鷂”式。

  霍克·西德利公司曾在60年代末向英國政府提出研製專用“海鷂”戰鬥機的建議,該機將與陸基版本完全不同,官方對此卻鮮有興趣。但在海軍施壓後,英國政府終於在1972年授予製造商一份“鷂”式艦載戰鬥機的設計研究合同。

  兩年後英國海軍的研究指出,搭載5架“海鷂”的直通甲板巡洋艦將能在97%的時間裡提供一架飛機用於艦隊防空,並在90%的時間裡讓另一架在甲板上隨時待命。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果讓英國空軍為距基地1200公里的海軍艦隊持續提供2架F-4“鬼怪”實施護航,則需要12架“鬼怪”和10架“勝利者”加油機的接力作戰,這至少需要一支30架“鬼怪”和19架“勝利者”規模的機隊。

  因此英國海軍開始強烈要求裝備“鷂”式艦載戰鬥機來執行海上攻擊、偵察和全天候防禦任務,促使英國政府在1975年5月簽訂了採購首批24架“海鷂”的合同。以英國政府的想法,這24架“海鷂”應該足夠使用了,可以為“無敵”號、“光輝”號和“皇家方舟”號這三艘新型“指揮巡洋艦”每艘裝備一個6機“海鷂”小型中隊,但誰知最終交付數量將增加到57架。

  這份合同還為三架配套的霍克“獵人”雙座教練機的改裝提供了資金,該機安裝上“藍狐”雷達被作為“海鷂”的武器系統教練機使用,編號T.8M。同時海軍還向英國空軍借用了一架“鷂”T.2作為飛行教練機。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獵人”T.8M與“海鷂”FRS.1和“鷂”T.4

“海鷂”的研發

  由於資金有限,霍克·西德利公司選擇英國空軍的“鷂”GR.3作為“海鷂”的研製起點,並確保不對該機進行重大重新設計。“鷂”GR.3在向“海鷂”進化的過程中所接受的改進基本上可被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完成其設計任務所需的改進,另一類是承受嚴酷艦載操作環境所做的必要改進。

  “海鷂”火控系統的核心是費倫提(Ferranti)公司研製的“藍狐”雷達,派生自“山貓”直升機的“海上浪花”海面搜索雷達。武器系統集成了更大的史密斯平顯和具有空空和空地功能的數字計算機。與GR.3一樣,“海鷂”也有5個武器掛架,翼下4個機腹1個,此外還能安裝兩個機炮吊艙。但“海鷂”能發射更多重量的武器,包括AIM-9“響尾蛇”紅外製導空空導彈(位於機翼外側掛架)以及“魚叉”和“瑪特爾”反艦導彈,該機甚至還被批准掛載核武器。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藍狐”雷達

  “海鷂”的前機身經過重新設計,機鼻雷達罩內安裝了“藍狐”雷達的平板天線,座艙高度提升了28釐釐米,並配備全新的氣泡式座艙蓋以提供更好的全向視野,這對艦載戰鬥機來說至關重要。“海鷂”的雷達罩可以向左打開方便航母機庫存放。該機的座艙配備了馬丁貝克Mk.10零零彈射座椅和新的供氧系統,GR.3上的慣性導航和攻擊系統(INAS)也被導航、航向和姿態參考系統(NAVHARS)取代,校準速度更快。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海鷂”FA.2的雷達罩

  “海鷂”安裝了推力9.75噸的羅爾斯-羅伊斯“飛馬座”104渦扇發動機,並改進了傳動箱和發電機,可為航電設備提供更多電力。為了抵禦鹽霧腐蝕,“海鷂”的發動機和機身製造材料除去所有鎂元素,改用不活潑的鋁元素,這導致重量略有增加。用於在懸停中控制姿態的反應控制系統(RCS)也經過調整以提高懸停性能,在更小控制輸入下就能讓噴嘴進行較大幅度的偏轉。“海鷂”的機身也為航母艦載進行了加強,但後續服役操作證明這種加強還不夠,又對後機身進行了大量補強。

  1978年8月28日,第一架“海鷂”FRS.1(XZ450)在約翰·法利的駕駛下完成了在鄧斯福德的首飛。之後霍克·西德利又製造了三架試飛用機,分別在1978年12月(XZ438)、1979年3月(XZ439)和1979年6月(XZ440)首飛。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海鷂”FRS.1(XZ450)


滑躍起飛

  “海鷂”研發和上艦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滑躍起飛”(Ski Jump),這是是1973年由英國海軍泰勒少校提出的新穎想法,通過在飛行甲板鏡頭佈置一個斜坡,就能增加艦載機升空時的上升速度,此外滑躍甲板還具有降低起飛速度和增加起飛重量的優點。英國國防部與霍克·西德利合作開發了滑躍起飛的計算機模型,並在貝德福德皇家航空研究院建造了一個地面滑躍甲板,於1977年8月5日再次進行了首次滑躍起飛測試,約翰·法利駕駛“鷂”GR.1 XV281成功完成起飛。滑躍甲板角度一開始只有6度,後來逐步增加到12度和20度,儘管最後一種角度對起落架和相鄰機身產生很大的應力,但使起飛速度降到了僅僅42節(78公里/小時)!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正在進行滑躍起飛測試的“海鷂”FRS.1(XZ450)

  在完成對單座和雙座“鷂”的成功滑躍試飛之後,英國海軍決定為“無敵”號和“光輝”號安裝7度滑躍甲板,這是因為當時這兩艘航母艦艏配備了“海標槍”防空導彈,限制了滑躍甲板的角度。最後一艘航母“皇家方舟”號直到1985年才服役,該艦具有12度滑躍甲板並加長12.19米,才能以最大的重量起飛“海鷂”。在1980-81年,“競技神”號航母(當時被作為直升機航母使用的“半人馬座”級航母)也加裝12度滑躍甲板以搭載“海鷂”,從1986年起,“無敵”號和“光輝”號接受了12度甲板升級。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馬島戰爭期間的“無敵”號,同時搭載了“鷂”GR.3和“海鷂”FRS.1

  1979年6月英國海軍在耶維爾頓海軍航空站成立了密集試飛小隊,但僅裝備了一架“海鷂”FRS.1(XZ451)和以及從英國空軍借用的“鷂”T.2(XW927),這是因為製造商遭遇罷工嚴重影響了“海鷂”的交付。該小隊在9月成為第700A海航中隊,隨後在1980年3月又被改組為第899中隊,成為英國海軍航空兵“海鷂”部隊的總部和訓練中隊。裝備“海盜”的第800中隊於1980年3月在耶維爾頓進行了改編,成為第一和“海鷂”作戰中隊,另一個裝備“海盜”的第801中隊1981年1月在該基地改編,但此時兩個中隊僅擁有五架飛機。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組裝中的“海鷂”

臨危受命

  “海鷂”很快就證明了自己的價值。1982年4月英國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成立特遣部隊遠程萬里抵達南大西洋,在惡劣條件下與阿根廷海空軍圍繞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歸屬大打出手。

  在已失去其他固定翼艦載機的情況下,英國海軍航空兵的“海鷂”必須在這次“共同作戰”(Operation Corporate)行動中扮演關鍵角色。當時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架艦載戰鬥機將很快大放異彩,將成為此後幾周的新聞頭條。

  所有可用的“海鷂”和飛行員都參加了這次遠征,其中有些飛行員剛完成換裝培訓。第800中隊登上了“競技神”號航母,第801中隊則登上“無敵”號。1982年4月8日,正在耶維爾頓接受換裝的第809中隊和第899訓練中隊的人員也分別部署到兩艘航母上。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馬島戰爭中的“鷂”和“海鷂”

  在馬島戰爭中的空戰中,由英國海軍和空軍飛行員駕駛的“海鷂”在空戰中擊落了至少20架阿根廷飛機,並摧毀了地面上另外幾架。“海鷂”在空戰中未遭受任何損失,僅有兩架被地面火力擊落,併發生了四起事故,導致四名英國海軍飛行員戰死沙場。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在戰爭中掛載“響尾蛇”出擊的“海鷂”

  由於“海鷂”及其飛行員做出的傑出貢獻,戰後有人評價:“沒有‘海鷂’就沒有特遣部隊”。


戰後升級

  雖然英國國防部長在馬島戰爭之前取消了“海鷂”改進計劃,但戰爭強調了為“海鷂”改進雷達增加超視距空空導彈的必要性。由於成本限制,英國海軍沒有機會購買麥道與英國宇航聯合研製的“鷂II”,因此同意對“海鷂”FRS.1進行中期壽命升級,並與英國宇航和馬可尼公司簽訂了合同。

  該機一開始被稱為“海鷂”FRS.2,1994年改為“海鷂”FA.2。該機的“藍狐”雷達被“藍雌狐”取代,後者是當時最先進的脈衝多普勒雷達,具有引導AIM-120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和“海鷹”空地/反艦導彈的能力,並提供了改進的速度信息和遠程下視/下射能力,以及超視距多目標攻擊能力。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藍雌狐”雷達

  機身的變化包括容納新雷達的球形雷達罩,後機身增加34.29釐米的加長段,機翼前緣鋸齒也從中間移到翼根。“海鷂”FA.2的航電設備也經過升級,座艙進行了人體工程學升級,並換裝改進的“飛馬座”106發動機。

  英國宇航將兩架FRS.1改裝為FA.2原型機,ZA195於1988年9月首飛,隨後是1989年3月首飛的XZ439。之後所有FRS.1都被升級為FA.2,此外還訂購了18架新飛機。首架“海鷂”FA.2在1993年4月交付,最後一架在1999年初交付。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海鷂”FA.2 ZA195

  英國海軍於1993年6月在博斯坎比頓成立了FA.2的作戰評估小隊作為第899中隊的分支。1994年10月該機首次交付第801中隊,1995年初開始交付第800和899中隊。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滿掛AIM-120的“海鷂”FA.2

謝幕

  馬島戰爭之後,“海鷂”FRS.1和後來的FA.2繼續在英國海軍的小型航母上服役,參與了到世界各地的航母部署,並參加了90年代的海灣戰爭和北約針對南斯拉夫的軍事行動,以及2000年的塞拉利昂聯合行動,表現出色。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2005年第801中隊的“海鷂”四機編隊

  因此當英國國防部於2002年宣佈“海鷂”將在2006年退役時,令人許多人感到震驚。按照英國海軍的計劃,F-35B“閃電II”將在2012年服役,而“海鷂”要想繼續服役必須接受昂貴升級,特別是發動機要針對炎熱和多沙環境進行優化,在付出重大代價後只能換來延長6年服役壽命,根本不具備成本效益。

  第800中隊在2004年首先解散,隨後是2005年的第899中隊,然後是2006年3月的第801中隊。在F-35B服役之前,為了填補“海鷂”留下的空白,英國海軍航空兵被命令和英國空軍組成聯合部隊在航母上操作“鷂”式空軍型,但後者於2010年的提前退役讓英國海軍徹底失去了固定翼艦載機。雪上加霜的是,由於研發和試飛的延誤,F-35B直到2018年9月才登上英國海軍的“伊麗莎白女王”號新航母,距離“海鷂”退役整整過去了12年,顯示了英國政府的短視。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登上航母的“鷂”GR.7


最後的“海鷂”

  儘管有阿根廷(!)、伊朗和澳大利亞先後對“海鷂”表示出購買意向,但最後印度海軍成為該機唯一的出口客戶。1972年7月,霍克·西德利的雙座演示機“鷂”T.52 G-VTOL/ZA250前往印度進行了演示評估,其中包括登上“維克蘭特”號航母(前英國“大力神”號),隨後印度政府在1979年訂購了“海鷂”FSR.1來取代老舊的霍克“海鷹”艦載戰鬥機。

  在1983年至1986年間,印度海軍接收了23架單座的“海鷂”FRS.51和4架雙座的“鷂”T.60,2002年又接收了兩架“鷂”T.60用於補充損耗,這兩架飛機是經過翻新的英國空軍二手貨。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海鷂”FRS.51

  “海鷂”FRS.51裝備了“維克蘭特”號航母,並從1987年其開始登上“維拉特”號航母(前英國“競技神”號),前者滑躍甲板角度為10度,後者14度。印度“海鷂”主要裝備第300“白虎”中隊,此外還有第551和552兩個訓練中隊。

  印度政府曾幾次嘗試購買英國海軍二手FA.2或者將現有“海鷂”升級到FA.2標準,但前者在轉讓美國技術方面遇到了困難,而後者則在成本方面遇到了困難。最終,印度人在00年代中期選擇了對“海鷂”進行有限升級(LUSH)的計劃,為該機配備以色列Elta公司的EL/M-2032多模雷達和拉斐爾公司的“德比”超視距空空導彈,將服役壽命延長至2015年左右。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海鷂”FRS.51 LUSH在4.75g轉彎中發射以色列“德比”空空導彈

  經過33年的服役後,印度“海鷂”到2016年只有11架具備作戰能力,印度海軍決定在此時全部退役該機。當年3月6日,“海鷂”飛離“維拉特”號航母的甲板,抵達果阿海軍航空站封存。

短垂艦戰先鋒,“海鷂”的故事

印度“海鷂”的退役儀式,旁邊是米格-29K

  至此“海鷂”全部退役,最後一架完全由英國製造的噴氣式戰鬥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