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同意那些為羅永浩的辯護

我不能同意那些為羅永浩的辯護

最近關於“羅永浩成老賴”的事情討論的很多,有很多大V也出來站隊,其中有不少是為羅永浩做辯護的。

其實之前我在拙作《羅永浩差點洗白本屆老賴》裡就說過,我無意評價這個人,只能說評價一下這件事,然而我看到很多人的辯護似乎都是針對這個人的。

最讓我意外的是,居然有大V提出了所謂“增益論”,聲稱“你再把老羅過去吹過的牛逼、許下的承諾、唱過的外經,翻出來再盤點一遍,毫無意義”。

恕我直言,這恐怕我不能贊同了。

首先我還是堅持認為,不應該去根據這件事評價羅永浩這個人,他當年的落魄是這個人,他曾經的教師生涯也是這個人,到後來他歷次創業都是這個人,但是如果我們拿到一個人的履歷就有資格評價這個人了麼?恐怕除了跟他相熟的極少數人外,大多數像我這樣的人是做不到的。

但是我們關注這件事,又或者說去討論羅永浩成為老賴的過程,並不是專門為了評價這個人的,而更多是為了矯正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看法,所以這件事之所以是否有“增益”,並不是以我們對羅永浩這個人的認知是否有增益為依歸的。

具體說來,羅永浩過去吹過的牛逼、許下的承諾、唱過的外經,其實都是值得分析的,他是這個時代眾多創業者中極為獨特的一個,也代表了很多創業者的心思和弱點。

比如說他吹牛逼說要收購蘋果,這個從一開始就沒什麼人相信,而他曾經不止一次提到這件事,甚至還說不是開玩笑,但恐怕很多人都覺得是個玩笑,包括他自己未必認為不是玩笑,但是這顯然有助於他吸引眼球。

於是我們與其討論羅永浩是不是吹牛大王,不如反思一下當我們看到這番話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心態是什麼?我們是否相信了他吹的牛逼?我們是否因此對這個世界做了錯誤的判斷?我們以後還會不會被這種吹牛行為所蠱惑?

要知道,羅永浩只有一個,但吹牛的有一大群。

因此我想,把那些東西翻出來,一方面當然是對這個社會言論責任的一次落實,另一方面也是對自己觀察這個世界經歷的一次反思,我不認為這是沒有“增益”的。

退一步講,如果要求所有人都抱著這種態度,忽略他曾經吹過的牛逼、許下的承諾、唱過的外經,顯然等於說這個社會的某些人可以隨便吹牛逼、許承諾、唱外經而不被追究對錯,那麼這個社會還有一點公信力麼?

不能說你喜歡這個人你就放寬標準,你討厭這個人你就收緊標準,如果賈躍亭吹牛應當被嘲笑,那麼羅永浩吹牛也應當被嘲笑,僅此而已。

假如真的大家都去依所謂的“增益”來選擇性地討論羅永浩,那麼我想這恐怕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又一次誤讀,這是我不能同意的根本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