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個果園越來越“燒錢”,普通果農的出路在哪裡?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消費成為中國人生活中每天必不可少的“菜”,加上我們國家物產豐富,南北維度跨度大,水果種植更是豐富多樣,隨著水果產業發展的加速,電商生鮮快運的提速,導致水果種植模式上的升級改變也在悄然進行。

“死磕技術”、“只做有機”、“高端高賣”的口號出現,意在兩點:

一是資產創業介入,投資者要殺出紅海栽培方式的價格劣勢。

二是突破常規銷售渠道,小眾高價的出售方式才能支撐種植成本。

搞個果園越來越“燒錢”,普通果農的出路在哪裡?

之前就有人斷言,低成本、小規模放羊式水果種植早晚成為時代的背景,而品牌、自主化、高端貨終究從原來的一席之地演變成行業大趨所向。很早以前,水果種植以養家餬口為主,而偌大的中國消費市場提供了這一行業較大的消費需求,安於現狀的種植買賣,是最開始的水果行業的現狀。

現在變了。

變得更加專業了,好果不愁賣,可惜你沒有好果,那咋辦?種好果。

搞個果園越來越“燒錢”,普通果農的出路在哪裡?

現在很多水果的栽培方式都是進行更加新一代的升級,比方說:草莓、葡萄、櫻桃、柑橘、獼猴桃、蘋果,這些水果都是我們常見的水果,他們的種植方式雖然說還沒有完成新一代的轉變,但是已經有很大部分人都喊出了“好產品就是價格高”的口號,這所對應的是高成本、高效率、高質量的栽培。通過現如今發達的網絡與暢達迅速的物流快遞,將精緻水果打上品牌文化,價格也會高出市場很多,甚至幾倍。

那也有很多網友問什麼是“品牌文化”?不同於普通大眾的栽培模式其背後的故事就成了“高端自營水果”的品牌文化。

搞個果園越來越“燒錢”,普通果農的出路在哪裡?

這部分以“死磕技術”、“只做有機”、“高端高賣”的水果行業注入者,成為很多人效仿的對象。大量的包裝文案與營銷策略讓整個水果行業開始對水果價值開了新的窗戶,也讓消費者真正認識到自己吃到一個蘋果,背後還有感人的故事,曲折的經歷,艱難的管理,說白了,就像本山大叔的《不差錢》,上來就讓孫女丫蛋表演“獲獎感言”,講述自己多麼多麼不容易,在水果高端世界裡,或者這是一個品牌締造的渠道。

在栽種方式改變的同時,真正潛心潛力去研究如何將水果高品質種植的人正在普及一個水果的基本常識,其背後的品牌故事,讓普通消費者從一個簡單的“吃貨”成為水果認知達人。因此,水果行業的身價,也自然而言起範兒了。因為高端消費者覺得,從產品獲得了新領域的知識,同時看到這麼辛苦、這麼費勁種植出來的一個蘋果,就該10塊錢一個,價值與商品對等。


搞個果園越來越“燒錢”,普通果農的出路在哪裡?


他們賺到錢了嗎?賺到了,都賺到了嗎,我看未必。水果高端化品牌運營的方式成為目前很多投資者喜聞樂見的方式,但是不是說你有錢投資就一定能成功,而是你要親自躬身踐行,頂得住壓力,跑得了銷售,玩得來潮流,管的好果園,這背後的艱辛付出是難以估量的,產品價值的升級,非一日之功。同樣,也有把自己搭進去的,水果栽培種植新模式也不是一般人能燒得起錢的。

那回到剛才的問題,普通種植戶呢?


搞個果園越來越“燒錢”,普通果農的出路在哪裡?


普通種植戶擺脫不了土地流轉的命運,隨著水果栽培模式轉變,水果品牌附加值會增多,而單一的水果種植很難再按照以前的模式繼續下去,而從目前來看,家庭農產式的小規模果園也越來越多,只是從筆者所瞭解的,大部分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都是處在探索階段,甚至很多小規模的果園投資主,折戟已成常事。就拿蘋果這種全民都熟悉的水果而言,銷售模式的單一局面亟待得到解決,沒有附加值的品牌衝擊,難以讓一個水果銷售方式發生更加未來化的改變,這也是制約蘋果產業發展的一大問題,勢必要有一部分的人退場,有一部分人打開新的窗戶。

打造具備有附加值的產品是一部分具備經濟實力投資者的一個方向,需要能夠拉開普通種植戶產品品質距離,又能夠靈活適應目前發達的物流運輸銷售渠道,但是這條路的資金投放要求比較高,而且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優勢,現如今大多數的新型栽培方式的試驗都有借鑑國外的技術,這是具備資金與技術的較高門檻的一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