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一切都是剛剛開始的樣子


可回顧我的2019,一切都是剛剛開始的樣子!2018年的時候,還說至少沒有懷疑人生。難道有什麼在倒流?


家與國

世界風雲、國家大事,金句不斷,看不懂需要專家解釋的名詞一度鋪天蓋地。對此我是這樣理解的:金句太多,擔心金子不夠用;凡我看不懂的,都是不需要關心的;廟堂越來越高,世界越來越遠。用鍵盤對隔著千萬裡、自己完全不知真相的大事件自以為是地亂噴,是我多年的毛病,2019年已經改了好多,連豬肉漲價都不去說它。這個好習慣,2020年一定要堅持。摸摸頭頂,離天好遠,高個子都沒發言,我一個勉強一米六的矮子瞎蹦達個啥?跟猴子似的。還是做一隻自由飛翔的鳥好,小小鳥。

倒是家裡的事比較關注。老父親在醫院雖然孤單,但理性來說,得到了更好、更專業的照顧,身體狀態不錯。二叔,三奶奶先後去世,都是人生歸途,一路好走。年底時,家族群中不知誰先說起,曾祖、祖父輩各種往事都被翻出,知道了許多家族往事,也順便理了一下血脈傳承,把各家上傳的信息、軼聞都保存下來,待我有空時,或許可以整理一點資料。對外人沒有意義,對自己家族、後人,還是值得一看的。在史書的旁邊,是普通人家與歷史息息相關的繁衍生息、代代傳承。

年初時因為兒子工作問題,幾近抑鬱。總算在武漢落腳,房子也買了,現在就差個女朋友。他既然不急,我也就不急,月老肯定會給他留一個的。2019年最意外的驚喜是老公突然就會做飯了!雖然品種單調了點,但清清爽爽拿出可口的兩菜一湯已經完全沒有問題。我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還有下班回來癱在沙發上盤手機、等著老公做好飯菜端上桌的一天!人生角色大逆轉啊!難道以前都是裝的?

故人勤尚友,至戚遠聯歡。這家風不知不覺守著。


閱與讀

所謂閱讀,不只是讀書,看電影、追劇、旅行……所有我們從這個世界接受到的美以及不美,都是我們的閱讀。閱讀,本質上,就是學習。

這一年,讀書任務完成得比較好。讀了11位作者的16本書,自己買的書基本都看完了,沒浪費錢。非常值得炫耀的是,其中有一本書的作者,是我的朋友張桂梅。名家的書自然更好,我們自己的書卻是最親的。大部分書都寫了書評,這個好習慣要繼續堅持。

看了26部電影,追了5部劇。電影以國外的居多,許多是老片,電視劇卻全部是國產。韓劇對我的吸引力越來越小了,國產劇也一樣,沒有什麼非看不可。追著追著就放下的也不少。目前在追《慶餘年》。國產電影今年好看的挺多,最喜歡的還是《哪吒》,國外電影新的老的文藝的動作的,最愛美國2009年的電影《弱點》,這一類電影,美國真是拍得好,比2019年的《綠皮書》還要好。

去了九個省市,專門玩的、蹭公差的,只想說:中國好大,山水值得。最難忘最愉快的是暑假中和浠水師範一幫同學川藏自駕遊,這一路風景,我沿途分享在公眾號裡。看過那樣的絕美風光,人生便是值得的。壞處是,看過西南西北磅礴遼闊的風雲畫卷,再看其他地方的風景,心中難生波瀾,總覺得等閒了一些。

教與學

工作是最重要的。2019年,先後被授牌兩個名師工作室:綜合實踐活動和語文主題學習。為什麼看起來忙忙碌碌?就是為這兩件事,一次次的大王巡山。綜實工作室成立得早一些,有33名成員,這一年,和他們一起做了許多事。創建的工作室公眾號,越來越規範、有規律地運營,已經有700多人關注,做為推送平臺,為工作室、為全縣、甚至為外地老師們展示自我、瞭解課程,還是發揮了積極作用。我深深地以我工作室的老師們為自豪,因為有他們,感覺自己光芒閃閃。年輕的他們,大多數在鄉村學校,那麼努力地工作,那麼樂觀上進,一次次站上講臺、站上領獎臺。幾天前,工作室一個老師到我辦公室拿證書,離開的時候突然轉身擁抱我。那一刻,我不知道到底應該是誰該感謝誰?——他們,就是世界往我臉上貼的金。

工作室申報了一個省級課題獲得立項也是一件開心的事,這個課題以我多年的實踐和觀察,肯定是有實用價值的。在這裡立個志:2020年,作為這個課題成果,要和工作室的老師們一起出一本書。工作室的奔波兒霸們,從2020年第一天起就打起精神來,別給自己任何停步的藉口和理由(那都是失敗者們用爛了的),我們一起去摘星——誰也別攔,攔不住!

2019年講課才十幾次,沒有2018年多。2020年,專業讀和寫都要加強,特別專業寫作,發表太少,盡在公眾號上自娛自樂,要向柱子老師學習。自己參加業務學習倒是比2018年更多一些。學然後知不足,古人誠不我欺。教育界厲害人好多,常常讓人感覺心虛。難忘的學習在北大與河南林州二小——啥也不說,咱也算是在北大的地盤上聽過課的。


寫與作

這一塊我是真佩服自己,發表不發表、質量不質量的放一邊,字數夠多啊!僅蓮花岸公眾號上,就更新了24萬7千多字,連續三年公眾號年更新字數超過20萬字。笨鳥先飛還不行,要一直飛;飛得不高就不飛嗎?不行。長翅膀就是為了飛的,不是為了讓人做烤翅,那是雞。

完成了自己的第二部長篇小說《親愛的燕子》。這部小說之前寫了五萬字,就一直放那兒提不起精神頭來寫。有天看到豆瓣網上搞長篇小說拉力賽,一百天內必須完成創作並同步更新。我自知自己這風格在網絡上寫小說也沒什麼優勢,但參加這樣的活動,或許可以逼我把這小說寫完,比賽結果倒真不是最重要的。結果就是,我堅持下來了,提前二十多天完成《親愛的燕子》的創作並同步更新。已跟豆瓣簽約,現在電子版就掛在豆瓣閱讀,9.9元便可讀,走過的、路過的,看看唄!閱讀鏈接在本文後面的原文閱讀裡。2020年如果有機會,希望能出版《親愛的燕子》實體書。

參加了三次省市作協活動,縣裡就更多了。省市作協的活動不說,最難忘的是在團風舉辦的小說創作筆會,第一次參加這種活動,才知道專業的作家們是這樣對待創作的,自己太野路子了。何存中老師給了我的短篇小說《痛罵》參加研討的機會,鄭能新主席把這篇小說推薦給《短篇小說》雜誌,前天責編通知在2020年1月號刊出。感謝各位前輩老師的指點與鼓勵。在文學創作上,我自知不是那種非常有力度、有深度、有厚度的作家,但百家爭鳴中,燕子也可有自己的聲音:唧的一聲,便從這邊的柳樹下飛到那邊的電線上。

零散寫過一些書評、影評和散文。電影《綠皮書》的影評,獲得今日頭條的青雲獎。我自己最喜歡的一篇散文是《路上一道轍》( )

雖然就文學寫作的話題,我很少說什麼,但寫作這件事,從沒停過。在我內心深處,一直把寫作當作我精神世界的退可守。所以無問西東,只管堅持。


地主婆

2019年做得最不好的,就是走路沒有堅持。二橋重修,切斷了我平常步行時走的路(看到沒有,這種,就叫做找藉口)。一整年運動性質的走路沒超過十次,運動這一塊做得很不好。二橋已經通車,再沒什麼藉口了,2020年一定要堅持運動。我們家嫂子連馬甲線都煉出來了,我這如果控制體重都做不到,那就說不過去了。

花是最沒種好的,多肉讓我這盆換到那盆,折騰得終於所剩無幾了。感覺2020年要往種菜上發展發展,老公接過了鍋鏟,我不得給他提供食材麼?經驗也有,在淘寶啊、頭條啊這些地方,已經種了十幾塊地的菜和糧食水果,還有水產、養雞、種樹,妥妥的虛擬地主婆啊!

在醃菜東施轉西施的路上漸行漸近已經到了南方。今年做了醃蘿蔔、豆豉(這個經歷發出來,在今日頭條閱讀過16萬 )、腐乳,醃蘿蔔寄給嫂子、桂梅和詩人同學。也不知是不是客氣,大家一致好評。某天晚上,桂梅幽幽地發了一張照片,紅酒配我的醃蘿蔔,如此不搭,她卻表示愜意;另一天晚上,細平兄也發一張照片過來,一碟醃蘿蔔,囑我如果做多了吃不完,儘可寄給他,他不嫌多。看來可以走走醃菜外交路線。

……

綜上所述,2020年,且得折騰,一切都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