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經濟”雙壓下,硬科技或是西安度過“寒冬”的“火種”

“危難處,方顯英雄本色……”最近一個短視頻在朋友圈刷屏,主角是在西安戰“疫”中大顯身手的“硬科技”。網友跟評說,“身臨其中,倍感硬核力量。”

短視頻中有這樣一個畫面尤其值得關注:“國家領導人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最後戰勝疫情,關鍵靠科技。”

作為“硬科技”概念誕生地,西安不但科研實力雄厚,而且在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城市治理對新科技積極運用等方面進步顯著,特別是連續舉辦三屆的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有效激發了科技成果轉化熱情。

此次疫情中,從疫苗研究、藥物研發和出行安防等方面,“硬科技”的中堅作用無處不在,一大批西安科技企業的“硬科技”產品在抗擊疫情一線發揮了重要作用,西安也因此獲得了強大助力。

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在民眾最為關注的醫療保障方面,針對疫情期間各類門診部、診所的全面停診,西安重點醫院推出在線醫療服務平臺,通過視頻問診、在線諮詢、送藥到家等服務,減少到醫院就診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風險,解決了特殊時期下的老百姓基本看病需求。

“疫情+經濟”雙壓下,硬科技或是西安度過“寒冬”的“火種”

西安機場熱成像測溫

復工復產以後,疫情防控壓力增加,西安通過全市範圍大數據排查、機場車站熱成像測溫、村鎮街道無人機防疫消殺等技術搭建起多層面、立體式防護網。

尤其利用大數據技術跟蹤排查,通過數據檢測,提前預測疫情風險,檢索幾百億條數據,排除了上千個疫情風險點。此外,利用各種“硬科技”手段替代人工,實現精準防控,加速了社會生產力的恢復。

西安“硬科技”力量還積極參與到國內和海外的抗擊疫情之中。

“疫情+經濟”雙壓下,硬科技或是西安度過“寒冬”的“火種”

西安天隆科技的工人正在裝配核酸檢測儀器(來源:澎湃)

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設備一次能做96人份的檢測,最快2小時內就可以出檢測結果,被全國500多家醫院採用。隨著國際疫情爆發,韓國、迪拜、新加坡、法國、土耳其、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斯洛伐克等國家和地區發來訂單,200餘臺檢測設備、100餘萬人份檢測試劑、50餘萬份採樣套裝從西安走向世界的抗疫戰場。

“疫情+經濟”雙壓下,硬科技或是西安度過“寒冬”的“火種”

扎針神器——投影式紅外血管成像儀(來源:澎湃)

硬科技概念提出者米磊參與發明的“扎針神器”解決了醫護人員因穿著厚重防護裝備穿刺難、穿刺不準的問題,為保障疫區的病患救治提供了有效手段。

“疫情+經濟”雙壓下,硬科技或是西安度過“寒冬”的“火種”

泰豪紅外生產的紅外體溫篩查熱像儀(來源:網絡)

西安泰豪紅外科技有限公司的1200臺智能醫學紅外影像設備被快速投放到全國15個省、市。新石器交叉信息核心技術研究院(西安)有限公司的5G無人防疫車在武漢、西安等多個城市的特定地點執行防疫、非接觸式物資運輸等任務。


隨著中小學開學,生活漸漸恢復正常,但經濟面對的衝擊和壓力持續顯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4月8日召開的會議就指出,“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防疫情,保經濟,雙線作戰,不容有失。西安怎麼辦,怎麼幹?“硬科技”能不能再次發揮積極作用,成為西安抵禦當前衝擊,贏取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

“掌握核心技術的‘硬科技’企業,尤其是人工智能、智能製造類的硬科技企業,在本次疫情中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小,有些企業甚至還出現了逆增長。”硬科技概念提出者、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磊認為,受疫情影響,中國當前正在經歷經濟寒冬,“硬科技”是抗擊經濟危機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助力中國經濟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

“相信通過這場寒冬考驗,會有更多的落後產能被淘汰,在‘硬科技’賦能之下,新的生產方式和生產結構將會持續湧現。”

危難往往是化了妝的機會,危險當中往往蘊藏著機遇。很多經濟學家對當前形勢的判斷和應對策略的分析,與米磊觀點一致。

“怎麼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其實最有效的辦法還是‘新基建’,短期有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提升競爭力,改善民生福利。”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連續撰文呼籲,儘快形成對新基建的共識,做好應對全球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的充分準備。

“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佈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這是繼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之後,國家領導人再次強調提出發展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馬源認為,發力“新基建”是立足當前,應對疫情衝擊、促消費、穩增長的有效手段,更是面向長遠,構築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之基、謀取未來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之舉。

近日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長江小涓在分析《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時指出,在5G技術加持下,大量新機遇出現,百億級、千億級消費有望實現商業化。數字經濟對疫後復甦、吸納就業、消費迭代、產業升級、服務業和製造業融合發展、國際競爭力提升等都有顯著正向影響。

西安在“新基建”領域其實早有準備,2019年發佈的《關於加快建設先進製造業強市的實施意見》裡就提到,西安市將著力發展5G 技術、大數據與雲計算等領域新興產業,培育一批硬科技企業,加速構建先發優勢,實現高端引領發展。

米磊認為,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而新基建的核心就是“硬科技”,“硬科技”也是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具有基石性和引領性。做好“硬科技”基礎設施的佈局,才會有科技應用和產業經濟的繁榮。

‘硬科技’是抗擊疫情的‘尖兵’。放眼未來,它也將是經濟的新增長點,成為西安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石。”西安市科技局局長李志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實際上,西安在加快“硬科技”發展方面早有謀篇佈局,作為西安市重中之重的“十項重點工作”中,有大量“硬科技”項目的規劃和儲備,尤其是加快構建的“6+5+6+1”現代產業體系,高度契合中央提出的“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

近日,西安又連續迎來發展“硬科技”的新利好。3月9日,科技部致函陝西省人民政府,支持西安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要求試驗區建設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西安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新路徑新機制,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經驗,發揮人工智能對西安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有力促進“一帶一路”建設。

“疫情+經濟”雙壓下,硬科技或是西安度過“寒冬”的“火種”

西安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授牌儀式

僅僅用了1個月,4月9日上午,“西安·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啟動建設大會就在西安市高新區舉行。會上籤約11個項目,累計金額37.3億元。

3月25日,西安高新區與國家開發銀行陝西省分行、中國進出口銀行陝西省分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陝西省分行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家政策性銀行將為西安高新區提供不低於800億元的資金支持,支持高新區打造全國硬科技示範區建設。

米磊建議,面對新一輪經濟形勢的變化,西安更應鉚足勁頭,大力發展“硬科技”。建議西安加大對科技金融的投入,放開思路,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促進更多的“硬科技”技術轉移轉化,為市場經濟服務、為社會發展服務;積極利用已經趨於成熟的產業優勢,如光電芯片、人工智能等,加大在5G、物聯網上的搶先佈局,實現對新基建關鍵核心技術的技術研究和產業應用。

4月12日晚,西安市召開一季度經濟工作重點工作分析調度會,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浩指出,“一季度經濟發展好於預期,特別是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反彈,增強了我們的信心和決心。”

王浩指出,要圍繞建設先進製造業強市,構建“6+5+6+1”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建設,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助推追趕超越。要抓好“雙招雙引”,圍繞十項重點工作和重大產業項目等,引項目、引資金、引人才、引技術,增強發展後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