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考失利,到拒絕美國全獎offer,我用了4年時間

從高考失利,到拒絕美國全獎offer,我用了4年時間


背景介紹


學校:國內普通985(大一),UIUC (大二到大四)

專業:環境科學

大二到大四GPA:4.0/4.0(大一GPA:3.44/4.0)

GRE: 329

申請方向:Environmental Biogeochemistry


Offer:

UIUC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hD (全獎)


UMich Conservation Ecology research MS ($15,000 fellowship)


ETH Zürich Biogeochemistry and Pollutant Dynamics MSc(最終去向)


決定出國


高中時一直想念美本,但是父母不希望女兒離家太遠,堅決反對。高考那年本省第一次採用全國卷。在考場上感覺特別好,查分的時候卻看到了高中三年考過的最差排名。記得當下第一反應是:為什麼高考查分系統也會出錯?(哈哈哈哈哈)過了幾天重新登錄系統,成績還是一樣,這才清醒過來居然真的考那麼差。

一週後再次和父母商量出國的事。由於成績低於預期太多,他們的態度也緩和了,只表示國內的大學還是要先上著,不能gap year,拿到offer再和他們討論。六月底查到成績,二十分鐘填完志願,七月準備SAT,八月準備託福,大一上努力刷GPA,向老師們要推薦信,完成網申。因為一切都太過倉促,雖然申了十幾所學校,只收到三個offer。大一結束轉學到了UIUC。到美本後發現整體環境的確更適合自己,很慶幸做了正確的選擇。


從高考失利,到拒絕美國全獎offer,我用了4年時間


關於世畢盟


由於之前轉學申請時的匆忙吃了不少虧,在申請研究生的時候,首先明確了自己需要中介的幫助,並且:

1. 大體的申請工作要自己完成,這樣比較放心

2. 中介提供必要的指導,比如在我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給我指引,在我大概知道怎麼做的時候幫我確認這樣做是不是對的

3. 因為轉學美本+冷門專業的背景,中介要有足夠大的學員數據庫作為指導的支撐

我在大二下開始找中介。當時想到中介一般都會把學員offer放到網上宣傳,所以簡單粗暴地在微信公眾號裡搜了自己感興趣的幾個項目,鎖定了其中有學生收到過這些項目offer並且提供DIY指導的幾家。先是電話簡單聯繫一遍。因為超過半數都在北京,暑假回國的時候自己就順便去北京實地看了看。選擇世畢盟的原因是,世畢盟明顯每年的申請結果是最好的,並且諮詢的老師沒有用營銷套路,全程按過往的案例擺事實講道理,對於我之後申請的介紹和分析也讓我認可。

我在世畢盟的培訓師姐姐和學術mentor(清華生物+MIT CEE智慧貌美的學姐)在申請過程中都非常認真負責、積極熱情。她們會定期和我check in,確認我的申請進度。每次安排meeting的回應都很及時。培訓師姐姐耐心又溫柔,在幫助解決我的奇奇怪怪的問題和層出不窮的狀況時,一直保持著嚴謹和專業。Mentor在給我分析背景和修改申請材料時提的建議總是一針見血,並且會結合她身邊同學的例子給我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參考。真的非常感激申請季有她們的幫助~


從高考失利,到拒絕美國全獎offer,我用了4年時間


GT考試


因為不是四年都在美本,很多項目仍然需要託福成績,加上一些提供teaching assistantship的項目需要國際生的口語成績,我在大二時又考了一次託福。總分116分,其中口語27分。我覺得對自己託福成績提高幫助最明顯的兩個方法是多做聽力(尤其是精聽)和把握結構。托福考試除了閱讀部分都涉及到聽力,所以用聽力輸入的方法來準備託福是很高效的。我在備考期一般會用難的tpo聽力做精聽,平時用相近話題的材料泛聽。掌握結構是我參加了幾次托福考試後總結出的經驗。託福的每一個部分,比如每篇閱讀或聽力,實際都有一個大框架。識別提煉出框架,再往框架裡補充細節,就不但可以把握住出題區間,還可以依據全文脈絡理清答題思路。


我的GRE是329分,寫作4分。但是備考幾個月的分數和裸考(325 + 4)並沒有多大差別,也就沒有什麼經驗分享啦。


從高考失利,到拒絕美國全獎offer,我用了4年時間


課程與GPA


大一在國內的GPA只有3.44。上學期雖然事情超級多,但還是有好好學習的,因為轉學需要提供大一上的成績單。下學期拿到了offer也確定要出國後開始放飛自我,喜歡的課拿A+,不喜歡的拿D。申研究生時發現每個項目都要求提供讀過的所有full-time學校的成績單,當時的心情簡直欲哭無淚。。。最後在SoP裡找了點藉口解釋。事實證明,連ETH這麼GPA控的學校都給了offer,可能大學剛開始的成績的確沒那麼重要吧,尤其如果四年的趨勢是不斷進步的。


到美本後,因為普高出身,基礎學科學的都比較紮實,英語基礎也不差,適應地很快。到申請季的時候依舊保持著滿績,每一門課都是A+或A。美本選課的自由度比較高,所以我把對research和申請方向相關的課都提前在申請前上完,把通識課都留到了大四最後一個學期。沒有因為刷績點而選過“水課”,一是國際生學費很貴,用來上水課明顯不划算,二是希望用難度大一些的課來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三是這樣的課的老師寫的推薦信更有說服力。


從高考失利,到拒絕美國全獎offer,我用了4年時間


科研


大一下收到轉學offer後,我開始考慮適應美國大學和之後研究生申請的事。當時想著如果能到一個language of instruction是英語的地方過渡一下,應該會對之後的學習生活有幫助。於是我申請了港大的summer lab exchange(自己申請,不是學校間合作項目),去了一個做plant biology的實驗室搬了一暑假磚。


大二到了美國後,開始在系裡找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積極地聯繫教授。最後在大二下開學加入了ecosystem ecology的實驗室,主要幫一個研究高海拔苔原灌木帶擴張對碳循環影響的項目分析樣本。這個項目從大二下一直做到了現在。老闆給的獨立空間一直有變多。從剛開始由一個phd supervise,到後來有問題老闆會找我直接討論,最後讓我oversee其他本科生再每週向她彙報進度,甚至連實驗的setup和protocol也全交由我負責。可是由於ecology這個學科本身的限制(需要很多funding,側重實驗,週期長),沒有獨立成果產出。在大三項目告一段落後,我經過老闆同意,在大氣科學系的一位教授指導下嘗試用python分析數據,不過到申請季也沒有做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大三暑假在系裡另一個實驗室和一個phd做了一個研究native carbon constituents對伊利諾伊洪泛區磷循環影響的項目。我還是保持著寫每週報告/總結抄送老闆的習慣。隨著實驗進展,主動要求承擔更多的任務。在合作的phd需要去國外參加conference期間,一個人負責了兩個人的工作量,有時候會在實驗室待到晚上八九點。不過暑期結束時努力也都pay off。老闆讓我以二作身份代替他參加conference,還給了phd的return offer。

然而,research沒有大的客觀成果(沒有paper),直接導致了我在phd項目申請中競爭力明顯不足。這點在下面介紹項目的選擇時也會說明。


從高考失利,到拒絕美國全獎offer,我用了4年時間


推薦信


我一共找了五位推薦人給自己寫推薦信。其中兩位科研老闆,一位合作過一整年波多黎各的disaster relief program的教授,一位教過我兩門modeling課的教授,還有一門ecology課的教授。找了這麼多推薦人是因為一些老師給了封數限制


聯繫推薦人一定要早一些,建議至少在deadline前兩個月


在找課任老師們要推薦信的時候,我一般先郵件說明意圖,再詢問是否可以見面聊一聊。見面的時候,我會帶上自己的紙版成績單,CV,在該教授課上做過的project。然後簡單介紹自己想要申請哪些項目,申請這些項目的原因,為什麼認為自己和它們匹配,我和這位推薦人之間的往來怎樣影響了我的這個選擇。同時也問老師是否願意給自己寫一封強推(i.e., Would you be comfortable writing me a strong letter to help support my application?) 。反正要不要正面回答是他們的選擇嘛。這樣在聊天結束後,推薦人就

對我的背景有了更清晰的瞭解,也知道該如何用他的身份/他對我的認識來幫助我的申請

在見面後,我會整理出電子版的材料發送到老師的郵箱。郵件內容先是感謝他們願意幫忙(畢竟寫推薦信確實也很麻煩哈哈哈),附件再抄送:

1. 所有項目名稱和deadlines

2. SoP初稿 (so that they could help me tell a coherent story)

3. 最近的成績單

4. 最近的CV

5. 在他們實驗室/課上做過的重要的事情,和他們互動中學到的東西及培養的能力(實際上就是引導推薦人寫出一個你想讓他們寫的關於你的故事

教授們答應寫推薦信後,一定一定要一直跟進提交的進度(非常重要!),否則老師們後期事情多了真的可能會忘。我在申請季全程有一個application tracker的表格,其中一欄就是推薦信是否提交。一般每隔兩週就給推薦人發reminder。到臨近deadline的時候,每隔幾天都會提醒一下。


從高考失利,到拒絕美國全獎offer,我用了4年時間


選擇項目


由於推薦信數量的限制,我最後只申請了8個項目。其中ms和phd各半。從申請結果來看,我是

強烈建議有條件的同學多申一些項目的。畢竟不是人人都能拿到dream offer,多幾個options在最後權衡利弊的時候心也會寬一點。


而關於項目的選擇,還有一些想說的:


1. MS or PhD?

我從一開始就堅定要申科研導向的ms。主要原因是:

1)作為轉學生要想如期畢業,幾乎每學期都會overload或者修到學分上限,我知道自己在本科階段絕大多數的精力會放在課業而非科研上,而最終GPA和標化的優勢一定會強於科研上的,也就更適合申請ms。

2)我喜歡research,但還沒有到可以commit五年,完全投身其中的地步。對於自己具體喜歡什麼領域有大概的想法,但仍舊需要進一步探索。


2. 環境專業方向的選擇

本科環境科學再讀研究生,一般有三個主流方向可選:

1)environmental studies/環境政策等社科方向:我自己對社科方向不是很感興趣。

2)環境工程:如果要讀環境工程的話,要麼本科轉專業(大概率延畢),要麼讀professional master(今後再申phd難度就很大),所以也不作為主要選項。

3)環境健康/公共衛生:為了看看自己會不會喜歡公衛方向,我在大二暑假去了新加坡國立的public health department交換,最後發現也不大感興趣。


知道三種主流的方向都不是很喜歡後,我就繼續堅定地純粹申請環境科學/地球科學了。雖然這樣可選範圍小了很多,但是知道只要有offer都會是自己真正想去的。


3. 套瓷

環境科學是個小方向,有research ms的項目很少。很多喜歡的項目/PI都只招phd,很多有ms的項目好像也只是nominal,事實上並沒有查到有錄取ms學生。我在申請前套瓷主要是為了確認對方是否有招生,以及自己的背景是否匹配。由於我對直接申請phd並不自信,我只申請了那些收到了積極的套瓷回覆的phd項目。

以最後的申請結果來看,套瓷的作用似乎不大——它幫助我除去那些一定沒可能的項目,可是正面回覆不等於高的錄取概率。舉個例子,我和Cornell一位教授Skype時,他說以我的背景申請應該沒有問題,會向committee推薦我,最後告訴我“以防萬一”不要只申請這一個項目。結果2020 fall的第一封拒信就來自這個項目。哭了。。。


4. 歐洲vs美國?

我申請的學校裡只有ETH一所在歐洲,但也曾經考慮過一些北歐的學校。這裡簡單介紹一些兩邊的差別:

1)美國的學校的申請流程和要求大多類似,而歐洲學校和項目的不同,

流程和要求都可能差很多,申請前一定要在官網上了解清楚。比較重要的一些方面有:是否全部是網申(有些可能要郵寄資料),如何提交推薦信,獎學金是否需要另外申請等等。

2)歐洲學校另外一個普遍特點是科研型的碩士項目比較多,學費也更低,甚至接近於沒有。

最後之所以選擇了ETH是因為學費幾乎可以不計,有比較多給國際生的獎學金機會。兩年的項目裡有半年實習和半年科研,可以幫自己確定今後更想做什麼。同時在biogeochemistry領域,ETH的確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之一,有仰慕已久的教授,能提供更大的成長空間。還因為斷斷續續學了將近八年德語,一直希望能有在德語區學習和生活幾年的人生經歷。同時ETH也算是一所多年的夢校啦。雖然留在本校讀phd的話一切都很熟悉,又有全獎,但趁年輕還是想多嘗試一些可能性。最初出國就是為了走出舒適圈,不想現在再把自己限制在另一個舒適圈裡。


從高考失利,到拒絕美國全獎offer,我用了4年時間


申請季心態


我一直覺得自己遇到什麼事都看的很開,但在這次申請季明顯心態崩了幾次,失眠和暴食都經歷過。主要原因大概是站在人生的岔路口,總會回想起當初高考的打擊。即使周圍人都告訴自己沒問題,也還總會有點imposter syndrome。直接原因是合適的項目很少(擔心結果全會是chance event?),直申phd難度大,對於推薦信的擔憂等等。11月任務最重最繁雜的時候又得了流感,低燒三個星期。期間一邊做實驗,一邊忙申請,一邊準備conference,一邊複習midterms,一邊負責學校裡某些活動,生著病凌晨四點起床做事是常態……

能堅持下來,真的非常感激家人朋友的支持,感謝我在世畢盟的培訓師姐姐和mentor的幫助,隔著時差也一直關心我的小夥伴們,還有為我在國內大學的材料奔波的大一室友~

申請季心態爆炸大概是很難避免的,只能盡力調節並且提前規劃好。如果之前已經畫好了路線圖,就算中途受到干擾,依舊能夠按部就班地把該做的事做好。這點我認為是很重要的。心態再崩,該做的事還是要好好完成的。分享一句一直提醒自己的話吧:

“You are still the protagonist of your life, even if you are having a rocky time right now.”

最後祝願大家申請順利,都能去到想去的地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