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器械:透視抗疫“爆品”的交易亂象


瘋狂的器械:透視抗疫“爆品”的交易亂象

誰也沒有料到,新冠肺炎這隻“黑天鵝”,會演變成人類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口罩、防護服、呼吸機...這些抗疫物資的缺乏從各國政要口中頻繁喊出,它們似乎替代了石油、黃金,成了全球範圍內的“硬通貨”。

中國作為最早發現疫情的國家,忍受了痛苦,經歷了跌宕,在抗疫的不同階段,醫療器械“硬通貨”也在隨之變化,讓這一市場撲朔迷離。

  • 第一階段:疫情突如其來,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民瘋搶;
  • 第二階段:復工復產,額溫槍一躍成為各單位防疫的第一道關口;
  • 第三階段:全球疫情蔓延,呼吸機搖身一變為“救命機”,缺口巨大;

更誇張的是,一覺醒來,口罩產能暴增,原材料熔噴布又被快速推上了舞臺。

馬克思很早就教育我們:商品價格受供需關係的影響而上下波動——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供過於求,價格下跌。但如果這個商品跟生命安全掛上了鉤,市場交易的亂象就會魔幻上演,套路叢生。

瘋狂的器械:透視抗疫“爆品”的交易亂象


口罩:最緊俏的“年貨”

新冠疫情爆發於年關,在眾多專家的急呼下,口罩成了有史以來最緊俏的“年貨”。據阿里國際站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3月,該網站全球醫用口罩需求環比增長137倍

無利不起早。疫情導致的經濟下行趨勢下,門檻較低又需求旺盛的口罩行業,成了寒冬中的“救命稻草”,各路人馬聞風而動,紛至沓來。

  • 2月1日~4月13日,天眼查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口罩和呼吸防護相關企業新增超3.1萬家,同比增速高達2013.54%
  • 3月1日~4月4日,中國海關共驗放出口口罩、防護服等防控物資共102億元,其中口罩38.6億隻——超出2019年全年出口口罩總和。

超高的投入回報率強烈刺激著人們的腎上腺素,但生產口罩真的有看起來那麼容易嗎?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口罩生產必需品:

  • 生產證書:效率高的地區可在5天內申請到,效率低的地區不可預計;
  • 十萬級無塵車間:生產口罩的必備場地,建成最快也要10多天,費用5000元+/平;
  • 口罩機:一次性醫用口罩機35萬+,N95口罩機50萬+(相比疫情之前至少翻五番);
  • 熔噴布:口罩的“心臟”,也是最緊缺的原材料,目前價格已經炒上了天,最高達70萬/噸(疫情之前每噸1-2萬)。

不包括無紡布、耳帶繩、鼻樑條等原材料,以及人工、管理成本,以上這些,就意味著至少需要500萬元的現金。

而且,想要做成口罩生意,還需要一顆堅強的心,理由很簡單:在風口下做生意的人總是要交點學費。

首先,口罩機是最難搞定的設備。福建一家轉產口罩廠丁老闆在自媒體表示,2月初的時候,正規口罩機廠已經不接新單了,他找到一家原來做石材加工轉產臨時改做口罩機的公司,去到現場時,發現廠裡只有5個工人,樣機沒有,成品更是沒有。後來一經詢問,發現這家廠商根本沒有能力自己研發口罩機,只能照著網上幾千元買的圖紙,自己組裝生產線,就是這種水平,還接到了十幾臺訂單。

瘋狂的器械:透視抗疫“爆品”的交易亂象

▲淘寶上的口罩機圖紙,價格從幾十元到幾萬元不等

另一位東莞熊老闆表示,他就是買到了這種“臨時組裝”的口罩機,花了175萬,機器買回來沒法用,叫了三四波師傅過來調機器,前前後後請師傅又花了十幾萬,耽誤了十幾天,機器也沒調好。只好將五臺機器退了回去,175萬現金暫時還沒退回來。

其次,價格很難掌控。3月初的時候有一個新聞,深圳一家原來做光電自動化設備的廠家,從2月18日開始做口罩機。從2月19日,就開始接訂單,先後簽了100多臺,每臺都是在50萬以內。快到交貨的時候,老闆突然反悔,要求50萬以下籤訂的合同一律取消,馬上退款。甚至在內部,還搞起了的微信競價,一臺現貨價格被炒到了150萬。

瘋狂的器械:透視抗疫“爆品”的交易亂象

從各路新聞來看,口罩機市場幾乎沒有邏輯,合同、違約金都沒有約束力,跳單是常態,這個行業只認錢,只認更多的錢。


額溫槍:現貨與期貨的誘惑

額溫槍比口罩複雜得多,它既屬於第二類醫療器械,又屬於電子產品,需要傳感器、電路板、LCD屏等組件,生產進度無法與口罩同日而語。這使行業“倒爺”們瞄準了流通端,硬生生把額溫槍炒成了“金融產品”。

瘋狂的器械:透視抗疫“爆品”的交易亂象

瘋狂的器械:透視抗疫“爆品”的交易亂象

看這一波生猛的操作:

A以200元價格把額溫槍賣給B;
B加價後以300元的價格賣給C;
C再加價變成400元賣給D……

這很像醫藥行業兩票制之前的狀態,經銷商層層倒賣,層層加價。但與醫藥行業不同的是,這些中間商之中,大多數人其實根本就沒見到貨、也不確定有沒有貨,他們的消息渠道也多是未經確認。換句話說,他們多數人在炒幻想存在的額溫槍。


雖然連額溫槍的影子都沒見到,但這些賣家的口氣可不小,幾萬個起的訂單比比皆是,更有人開口就要100-500萬個,這種被營造出的旺盛需求,導致“一槍難求”,價格水漲船高。

  • 2月初,額溫槍的出廠價差不多在400元以內,但市場上零售額溫槍單價已經被炒到了430~450元;
  • 2月中下旬,隨著炒家大軍的加入,額溫槍買賣消息蜂擁而來,同批貨賣幾撥人、一日三價、毀單爽約等屢見不鮮。有時一覺睡醒,立漲50%都拿不到現貨,堪比販毒大片情景再現。在疫情之前不到100元的民用額溫槍,最高峰時漲到了650元/把。


瘋狂的器械:透視抗疫“爆品”的交易亂象

▲額溫槍民間炒家群

問題來了,這些“空買空賣”的操作,炒家們如何從中盈利呢?

舉個例子,比如說炒家A先交30%定金,從廠家採購10萬把額溫槍,期貨的訂單價為250-270元/個,廠家會固定的每天出貨5000-10000把,這些貨到手就能以400多元的現貨價格賣掉。

疫情期間,額溫槍大廠都被政府徵用,每天早上9點到下午5點,工廠可以產出5000-10000把,供政府調配。下午6點到晚上9點加班生產出的額溫槍才會放給代理商拿到市場交易,數量大概也就500-1000把,所以,這些所謂的大量現貨實際上並不存在。

由此一來,市場上就出現了所謂的現貨和期貨的玩法。一方面,由於額溫槍使用者和中間買家急需拿到現貨,就必須出高價,等不了價格合適的期貨(約定時間週期交易,一般在30天內交貨完畢);另一方面,一些工廠額外生產的散單因為沒有穩定的訂單而被代理商牢牢控制,完全把銷售權落到了炒貨商的手中。

所以,額溫槍進入了一個特別惡性的狀態:有貨的囤貨不出,沒貨的瘋狂推銷所謂的期貨。

更有一些中間商,用大訂單騙優惠價,拿到30%左右的貨源,就直接違約,後面的不要了。炒家只要拿到相當於定金的貨源就可以了,因為不會有人真需要那麼多。

瘋狂的器械:透視抗疫“爆品”的交易亂象

▲中間商炒貨邏輯(來自:網絡)

太陽底下並無新鮮事,馬克思早已預言:如果有超過100%的利潤,法律風險基本就不在人的考慮範圍。

誘人的高利潤驅使額溫槍市場變得愈發肆無忌憚。

據自媒體放大燈文章透露:額溫槍零部件中漲價最快的要數測溫傳感器,有一部分廠家就開始作假,操作特別簡單,只要在一個空殼子裝一個自動隨機顯示數據的東西。

這會導致什麼結果?用這種“額溫槍”不管測哪裡,都固定是35度7、36度5。

額溫槍“造”出來之後,就有人就開始“混貨”,比如一批10000臺的貨當中,混2000個假的,真假混賣。

假貨還能用來騙定金。一般在看貨之前,買家需要先交30%的定金,有些人會刻意選一個偏僻的鄉村,要求晚上十一二點鐘驗貨,如果買家驗不出假貨,賣家就能拿到100%的錢,全給假貨;如果買家驗出假貨,就佯裝無辜把定金退回。

好在,3月中旬,這場“全民賭局”因為監管介入和市場飽和,就已基本結束,目前額溫槍價格也回落到100多一隻。不知道誰是這場“擊鼓傳花”遊戲中,最後的韭菜。


呼吸機:全球剛需下的暴利

經過了口罩、額溫槍的歷練,倒爺們吸取了充足的經驗,對於第三階段的“硬通貨”——呼吸機,陌生的買賣雙方之間根本毫無信任可言,所有人都回到起點,撿起了最原始粗暴的交易狀態: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目前呼吸機的大單多來自海外,而且國內註冊呼吸機廠家也就60多家,貨源比前兩者更為緊缺。海外交易需要進出口資質,相比之下,呼吸機的交易門檻又抬高了一個級別:不僅要有錢,關係還要夠廣。

呼吸機倒爺的日常工作,就是匹配買賣雙方,從中賺取差價。

買方:多為國外政府、民間NGO組織

賣方:目前市場上最熱的呼吸機類型包括VG70、510S、812A、SH300、S1100等多種型號,廠家包括邁瑞、魚躍、誼安、長峰等。

一位呼吸機中間商張老闆向醫趨勢介紹,這些型號中,要數誼安的VG70最難買,因為質量過硬、適合ICU搶救,但產能有限,市場上現貨奇缺。另外,購買的手續更復雜,流程更長。

瘋狂的器械:透視抗疫“爆品”的交易亂象

▲醫趨勢獲得的某買手的呼吸機購買申請資料

為了更深一步瞭解呼吸機交易內幕,本人委託朋友與賣家進行了“信息交易”,具體流程大致如下:

1. 溝通供需要求,對接合適買賣雙方。賣方承諾有現貨後,要求買方提供三證一函,即國外的採購函、國內三類醫療器械的售賣資質(疫情之前該資質由廠家提供)和進出口資質。

2. 通道公司提供開戶許可。因為所有接受海外採購委託的,都是海外公司,而海外公司沒有國內的三級醫療資質,所以必須要委託一個國內具備三級醫療資質的機構,通道公司只是純粹出資質。

3. 買家提供資金證明,用來證明你“有錢買這個貨”。通常要拍攝亮資小視頻,即說出自己要採購的品牌名稱、數量、價格以及資金全部準備到位等話術,證明是現場拍攝,而不是“搬運”視頻。然後將上述資料交給呼吸機廠家代理商或中間人,由他們去向廠家做備案申請。

4. 上述步驟都通過了就可以進入看貨環節。“誠信”的中間人之間會籤對賭協議,即一方保證有貨,一方確定買貨,違約則賠付相應罰金,如果雙方覺得沒有問題,就立即簽訂合同(一般為A/B合同,A合同與供貨廠家簽訂,B合同是居間協議);不誠信的就會各種拖延,把你的貨賣給那些要現貨的買家,然後強行收取一個很高的通道費用,一般在3%-5%之間。

價格是交易的主旋律。張老闆介紹說,由於大量中間人以及炒手的存在,

VG70的價格一路飆漲,以前出廠價基本上就是10萬出頭,現在報價已經沒有低於35萬的了。長峰812A的出廠價在39550元,過了2遍手之後,價格暴增3倍,不知道後面還有幾手,反正現在已經到了26萬以上。

瘋狂的器械:透視抗疫“爆品”的交易亂象

▲醫趨勢獲得的某買手的呼吸機交易信息微信截圖


熔噴布:“人為”通脹的盛宴

隨著口罩廠的增多和疫情常態化,口罩市場已經從最高熱度開始回溫,進入了一個公平競爭的狀態,價格趨於穩定。但在過去的一週裡,熔噴布價格的行情急轉直上,再度打破了已有的平靜。

據張老闆介紹,熔噴布疫情之前定價是1-2萬元/噸,

  • 2月初,第一波漲價潮,價格炒到了20萬/噸;
  • 3月初,市場上炒到了30-35萬/噸,到了3月底,直接上漲到了40萬/噸;
  • 4月10日開始,熔噴布報價一路上揚到50萬/噸,截至目前,市場最高已達70萬一噸。

價格上漲背後,一方面是全球疫情大爆發的需求,另一方面之前所有的口罩工廠都在滿負荷運作,國內的熔噴布供不應求。隨著整體庫存不斷降低,熔噴布一路緊俏,價格自然飆升。

市場剛需之下,國家宏觀調控出手。4月6日,中石化出了一則告示,說熔噴布只“定向供應”,所有的外部渠道都是騙子,大家不要相信。

瘋狂的器械:透視抗疫“爆品”的交易亂象

兩隻手一抓,原材料渠道收緊,讓原本已經分化的市場,回到更加緊張的狀態,大家都在瘋狂地哀嚎,有貨的囤貨、沒貨的搶貨,全球熔噴布市場告急。而中國官方認可,能保證熔噴布質量的只有中石化一個渠道,也只能保證官方認定的大型口罩廠供應,其餘的口罩小廠只能從土耳其、巴基斯坦、俄羅斯等國家進口。但這些國家出口的熔噴布中有許多不符合標準,甚至還上了黑名單。

據媒體報道,全國多家口罩廠,因為買不到熔噴布,被迫停產。因為正常情況下,熔噴布一旦到了45萬/噸以上,大家就沒得賺了,而現在是70萬/噸。


亂象叢生,後患無窮

抗疫器械奇貨可居的現象早就被國家相關部委注意並著手整頓,疫情以來,全國大大小小的文件不下數十個,醫療器械行業從未受到過如此之多的國家部委同時關注:

  • 3月5日,國家市場監管管理總局印發《關於開展熔噴布價格專項調查的緊急通知》要求,江蘇、浙江、河南、山東、廣東等8省份對熔噴布生產企業開展專項調查。
  • 3月31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等發佈《有序開展醫療物資出口的公告》,從4月1日起,所有報關的防疫物品,海關嚴查資質並送檢,達到國家標準才能出口。
  • 4月21日,公安部發佈《公安部部署開展嚴厲打擊倒賣生產口罩核心原材料熔噴布違法犯罪專案行動》,共破獲倒賣熔噴布案件2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2人,涉案金額3445萬元。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強監管則意味著市場亂象已不可遏制。

4月1日,各地海關對防疫物品嚴查的第一天,就發現大量未經審批、夾雜、瞞報的不合格醫療物資:

  • 廈門海關所屬郵局海關查驗關員監管一票出口至意大利的防控物資時,發現貨物申報品名為“非醫療用無牌無型號一次性口罩”,但實際貨物卻為艾美牌KN95、鑫勝康牌KN95,共計4000個;
  • 北京海關在空運渠道布控查獲北京某生物科技公司將出口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偽報成“快速檢測試紙卡”,涉及300盒;
  • 寧波海關所屬大榭海關在對益陽市某公司申報出口至科特迪瓦的一批貨物查驗時發現,除申報貨物溼巾、塑料袋等外,夾藏口罩15箱,共計40500只,外包裝標示CE、FDA、SGS認證標識;
  • 上海海關
    布控查獲杭州某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的“快速診斷檢測試紙”,實際為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共計12.2萬份。

細思極恐。

現在我們能夠出口醫療器械,是因為全球疫情緊張,物資緊缺。但在這個時期,出現這樣的市場亂象,買方國家心裡會怎麼想?全球醫療同行會怎麼看?疫情過後他們又會怎麼做?誰都不敢想。

瘋狂的器械:透視抗疫“爆品”的交易亂象

在個別國家極端政要的“再三呼籲”下,去中國化的呼聲已經水漲船高,想要遏制這種勢頭,我們必須積極塑造對外形象,苦練內功,去蕪存菁,讓現階段使用中國製造抗疫產品的國外醫生和病患,直觀地感受到,我們的國產產品不輸於任何進口品牌,也可以同樣表現出色。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