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作文枯燥無味

很多同學寫作文平淡如水,看到前面就知道後面。無法得到好評。下面我介紹一種寫作方法——設置懸念,讓你的作文告別枯燥無味。這一技法我們在生活實際中,早已不知不覺運用過了。比如對於一個急於想知道球賽結果的同學,我們常常故意不告訴他,急得他直跺腳;對於一個急於知道考試分數的同學,我們往往故意先告訴他不及格,弄得他神情淚喪,然後再告訴他考得不錯,才會使他一跳老高,比直接告訴考分更能使他喜悅…這種故弄玄虛的做法,就是在製造懸念。

告別作文枯燥無味

在作文中,所謂"懸念",是指讀者對敘述的人物或事件的動態表示關切的心情。因此,凡可以增進這一關切心情的手段,均可產生懸念。前面講過的倒敘,由於將"結果"提前,讀者不知"前因又急於知道"前因",關切的心情陡增,這無疑會產生懸念。但產生懸念的方法絕非僅止於此。

告別作文枯燥無味

一般地講,它有三種情況:一是讀者對將要發生的事件一點也不知道,急於弄清究竟;二是讀者對所敘述的事件知道得比較粗略,但急於知道更詳盡的細節;三是讀者對事件的發生和發展雖然知之甚多,但更急於知道事件的結局。不論是哪一種懸念,不論是對所敘述的事件一無所知,還是知之甚少,或是隻知其始,不知其未,讀者最初都是"有所不知",最後呢,都應到達無所不知的境界。

告別作文枯燥無味

從有所不知到無所不知,讀者的懸念由產生到消失時心理狀態會發生劇烈的變化,便能形成"波瀾"。尤其在小說中往往在事件的發生和發展的敘述中給讀者留下許多懸念,然後一一解決,形成一個又一個波瀾。有的小說並不在一開始設置許多懸念,而是在敘述中逐個設置,形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局面。當事件發展到高潮階段,作者又往往採用連續設置懸念的方式,形成"一波方平,一波又起的扣人心孩的場景。

中小學生作文,不可能設置太多的懸念,但是可以適當運用。因為這是加強敘述吸引力的最其有效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