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1、 海外疫情進入全面爆發期,歐美成 COVID-19 蔓延新策源地(略)

2、 全球疫情加速蔓延下,中國醫藥產業的外需拓展

全球疫情蔓延下各國防疫醫療資源告急,我國在全球醫藥產業鏈中價值凸顯, 醫療器械、原料藥領域優勢突出,中國製造有望護佑全球。從歷史來看,根據 中國醫藥進出口商會統計,我國醫藥產品出口主要以醫療器械和原料藥為主, 2018年醫療器械佔醫藥產品出口貿易總金額的36.68%,原料藥出口佔42.66%; 其中醫療器械以監護儀、呼吸機等儀器和口罩手套等耗材為主,原料藥以抗生素 和維生素等大宗原料藥為主。目前隨著全球疫情蔓延,各國醫療資源出現短缺, 歐洲禁止口罩等防護用品出口,印度禁止 26 種原料藥及製劑出口主要是疫情相 關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 中國作為最早實現疫情控制全面復工復產的國家,有望依託自身完善 的醫藥製造能力體系護佑全球公共安全。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 原料藥——新週期、新產能、新制造三重機遇:海外疫情引發大宗、特色 原料藥新週期,特色和專利原料藥(CMO/CDMO)產能加速向國內轉移

原料藥主要可以分為大宗、特色和專利原料藥三大類別:大宗原料藥為已過專利 期很久、生產規模較大、技術工藝較穩定的原料藥,主要包括維生素、抗生素中 間體、解熱鎮痛類藥物。特色原料藥為已過或即將過專利期的原料藥,即現有的 主要仿製藥的原料藥。專利原料藥為藥品還在專利期或臨床試驗期的新藥的原料 藥。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中國為原料藥出口大國,佔全球原料藥供給的約 28%。目前全球原料藥供給主 要集中在中國、西歐、美國、印度、日本五大生產區域,中國以出口大宗原料藥 和部分特色原料藥為主;印度以出口部分大宗和特色原料藥為主;西歐和北美以 生產部分特色和專利藥原料藥為主。我國原料藥出口主要由規模較大、工藝技術 路線穩定的大宗原料藥起步,目前仍以大宗原料藥佔比最高。在疫情影響下我國 原料藥行業面臨新週期、新產能、新制造的三重機遇:第一,大宗和特色原料 藥新週期,疫情影響下,全球產業鏈供給、運輸和生產活動受到干擾,剛需型大 宗、特色原料藥,特別是疫情下有需求的原料藥價格有望不斷上漲,且目前中國 為全球僅有的最快實現疫情控制全面復產復工的國家,有望迎來相關原料藥的量 價齊升新週期;第二特色原料藥新產能凸顯,疫情下世界各國生產停擺,印度等 主要原料藥大國限制出口,中國特色原料藥企有望憑藉中間體、原料藥產業鏈配 套一體化優勢滿足全球原料藥需求,繼續擴大提高特色原料藥的市場佔比;第三 專利原料藥 CMO/CDMO 新制造,海外疫情對製造產業鏈穩定性考驗深遠,衍 生的經濟危機將進一步提升製藥企業的成本效能考量,成本驅動下 CMO/CDMO 產業從海外向中國轉移的步伐有望加速。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 大宗原料藥:新一輪漲價週期開啟

疫情影響下歐洲維生素供應鏈受限,VA 和 VE 開啟新週期。我國是維生素出口 最大的國家,2019 年出口額達 22 億美元。從 12 種常見維生素 2019 年供給分 布情況看,維生素 A 和 E 海外產量佔比較高,VA 海外佔比 60%,VE 海外佔比 約 35%,全球疫情蔓延下,歐洲重點產能所在地德國、法國疫情加劇,相關工 廠均有確診案例出現,VA、VE 物流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價格有望持續提升。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維生素 A 企穩回升,海外疫情對檸檬醛影響將是漲價新週期潛在核心驅動力: 歐洲為 VA 的主要產地,2019 年歐洲地區廠商產量佔比約 59%,隨著全球疫情 持續蔓延,近期歐洲地區法國(安迪蘇)、德國(巴斯夫)均為重點疫情國,歐 洲維生素供應鏈受到顯著限制,有望顯著助推 VA 價格進一步提升。根據 wind 統計,截止 3 月 30 日,VA 的價格已經升至 535 元/kg,我們看好 VA 價格至少 上漲到 800 元/kg,主要受益標的為金達威、新和成。

維生素 E 產能格局重塑,海外疫情加劇有望繼續拉長景氣週期:目前全球維生 素 E 的主要供應商僅帝斯曼、能特科技、新和成擁有 3 萬噸油以上產能,2019 年能特科技被行業龍頭帝斯曼收購,產能格局重塑開啟 VE 大週期起點,原計劃 今年春節后帝斯曼專家將對能特科技進行技術改造,受疫情影響位於湖北的能特 科技產能技術改造時間將顯著延後,疊加歐洲近期疫情加速蔓延,帝斯曼瑞士 VE 產能開始減產,VE 高景氣週期有望顯著延長。根據 wind 統計,截止 3 月 30 日,VE(50%)價格已經升至 72.5 元/kg,我們看好此輪 VE 大週期至少漲 價到 120 元/kg 以上,主要受益標的新和成。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印度在疫情爆發後限制 26 個原料藥製劑出口,抗生素和解熱鎮痛類供給缺口顯 著。印度限制的原料藥和製劑主要是疫情相關的抗生素和解熱鎮痛類,此次限制出口的原料藥佔印度所有藥品出口的 10%,限制出口造成了相關原料藥和製劑 全球供給缺口,相關品種中國出口公司有望顯著受益,市佔率預計將得到提升。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抗生素中間體價格觸底回升。一季度受國內疫情影響相關抗生素品種需求增加影 響,幾大重點抗生素中間體均開始價格上漲,特別是 6-APA、硫氫酸紅黴素經過 2019 年的持續價格戰,主要供應商均在成本線附近艱難運營長達近一年,本次 疫情機會下,主客觀提價意願充分。6-APA 從 2020 年 3 月 2 日 145 元/kg 的歷 史底部位置開始抬頭,截止 3 月 30 日價格上漲到 180 元/kg。7-ACA 和硫氰酸 紅黴素價格略微上漲:7-ACA 從 2019 年 12 月 350 元/kg 上漲至 2020 年 2 月 355 元/kg;, 硫氰酸紅黴素從 2019 年 12 月 295 元/kg 上漲至 2020 年 2 月 305 元/kg。 4-AA 價格趨於平穩維持在 1800 元/kg。隨著全球疫情進一步蔓延,海外抗生素中間 體需求持續增加,價格有望進一步提升,抗生素中間體有望迎來新一輪漲價週期。 主要受益標的為科倫藥業、聯邦制藥、富祥股份。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解熱鎮痛類藥物——抗炎經典老藥需求穩定,受益疫情有望開啟新一輪漲價周 期。解熱鎮痛類藥物主要包括布洛芬、安乃近、阿司匹林、咖啡因、撲熱息痛、 萘普生鈉六大品種,其中布洛芬、阿司匹林、撲熱息痛使用最為廣泛,主要用作 抗炎、鎮痛、解熱,為近期疫情輕症患者相關用藥。中國和印度佔據全球解熱鎮 痛藥物原料藥出口的主導地位,根據健康網統計,我國是解熱鎮痛類原料生產大 國,其中布洛芬年產量達 9000 噸,撲熱息痛年產量達 8.42 萬噸;阿司匹林年 產量達1.61萬噸。印度撲熱息痛產能的佔比為10%,在布洛芬產能的佔比為43%, 而近期印度限制瞭解熱鎮痛類相關原料藥和中間體的出口,全球供給缺口凸顯, 價格有望迎來新的上漲週期。根據 wind 統計,撲熱息痛今年 2 月報價已從 50 元 /kg 升至 70 元/kg,布洛芬從 1 月的 165 元/kg 上漲至 2 月的 175 元/kg。近期隨著 海外疫情蔓延加劇,下游製劑需求旺盛,我們判斷相關解熱鎮痛類藥物價格將繼續 上漲,主要受益標的為我國解熱鎮痛類藥物龍頭新華製藥。

 特色原料藥:短期供給缺口顯著,國內新一輪產能投建週期啟動有望迎來 全球話語權再提升

歐洲和印度受疫情影響無法出口,從長期看原料藥全球格局在疫情後將有所變 化,中國特色原料藥話語權有望再獲提升。3 月 3 日起全球特色原料藥的主要產 地印度限制了 26 種原料藥及製劑出口,而歐洲原料藥主要的產能是特色和專利 原料藥,近期疫情在歐洲大流行,加劇了產業鏈供應緊張度,近期 WHO 向中國 列出原料藥和中間體短缺清單,中國原料藥產業鏈重要性凸顯。我們認為除了短 期對特色原料藥價格的週期性影響外,未來原料藥全球市場的產能格局預計將有 所變化,中國有望憑藉技術優勢、產業鏈配套、供應鏈穩定性開啟新一輪產能投 建熱潮,進一步提升在特色原料藥領域的全球話語權。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中國特色原料藥目前在抗生素複方製劑、糖尿病、高血壓和造影劑賽道已有所 鋪墊,2015 年以來供給側改革下高標準的新一輪產能升級改造計劃來臨。目前 中國在抗生素、糖尿病、高血壓和造影劑已經基本實現原料藥、製劑一體化,在 全球市場具有一定話語權。隨著 2015 年國內供給側改革的實施,國內原料藥企 業經歷了一輪殘酷優勝劣汰,在新的環保高標準下,成功走出來的頭部企業相繼 開啟了新一輪產能投建計劃,有望憑藉新技術、產業鏈配套等優勢進一步提升國 際市場話語權。

 專利原料藥:成本驅動+完善專利保護,CMO 產業鏈有望加速向中國轉移

近幾年成本驅動下,CMO(製造外包)產業鏈逐漸從歐美向亞洲轉移,中國和 印度在 CMO 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根據 Informa 統計,2017 年中國 CMO 佔全 球市場佔比已提升至約 8%。在全球疫情加劇下,一方面歐美、印度 CMO 產業 鏈受到開工率和物流等因素限制,另一方面,對經濟的中長期影響預計將進一步 加深製藥企業的成本效能考量,CMO 外包比例有望進一步提升,成本驅動下 CMO 產業也將加速向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轉移。根據 Frost&Suvillin 統計, 中國CMO的平均成本是美國的約25%,印度CMO的平均成本約是美國的30%, 而相比印度製藥產業我國擁有更完善的專利保護體系和技術優勢,有望加速承接 海外 CMO 產業鏈的轉移。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 新制造:國產醫療器械和製劑出口有望進一步打開海外市場

過去我國醫療器械以一次性耗材和家用醫療器械出口為主,新冠疫情下呼吸機 等 ICU 設備和檢測試劑盒有望突圍。從 2006 年到 2019 年我國以一次性耗材和 家用醫療器械等低值醫療器械出口佔比雖有所下降, 從2006年佔比77%到2019 年 60%,但是依然佔據主導地位。大型儀器(CT、B 超、彩超、MRI、內窺鏡)、 ICU 設備(監護儀、呼吸機、心電圖)和診斷試劑的佔比分別提升 2.19、4.31 和 2.16 個百分點。目前在新冠疫情蔓延的情況下,醫療資源全球告急,各國紛 紛向中國訂購相關的醫療器械;從目前各國訂單情況看,中國醫療器械主要圍繞 著監護儀、呼吸機等儀器,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以及試劑盒,實現從低端耗材 到中高端醫療器械的全方面出口;未來潛在的訂單方向主要是 ICU、方艙醫院、 實驗室和防疫用品方面。因此我們認為新冠疫情下我國醫療器械出海將迎來新局 面:1.繼續發揮傳統低值醫療器械的優勢,加大出口力度;2.高端醫療設備和診 斷試劑國際認可度提升,進入出海放量新階段。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傳統醫療器械出口項目為疫情防控剛需,中國產能豐富,政府支持出口,看好 防護用品進一步放量。在疫情蔓延下全球急缺口罩、手套、防護服等防護用品, 中國產能充足:目前中國的口罩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 N95 口罩在內, 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 1.1 億隻,日產量達到 1.16 億隻,分別是 2 月 1 日的 5.2 倍、12 倍,其中醫用 N95 口罩日產能產量分別達到 196 萬隻、166 萬隻。截至 3 月 11 日全國共有醫用防護服醫療器械註冊證 216 張,因疫情防控應急審批新 增加 175 張;現有相關生產企業 184 家,應急審批的企業新增 143 家,最大日 產能達 84.2 萬餘套。3 月以來我國已出口 38.6 億隻口罩,價值 77.2 億元;防 護服 3752 萬件,價值 9.1 億元。目前美國禁止 N95 口罩出口加拿大且對中國醫 療用品進口免稅,我們看好中國出口醫療器械傳統優勢項目進一步放量。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新冠疫情帶動 ICU 相關高端醫療設備和試劑盒的出口需求,中國相關醫療器械 有望趁勢擴大國際影響力。新冠疫情出現傳染性高和重症率偏高兩大特點。傳染 性高帶來大量的患者,要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需要進行大量的核酸檢測, 試劑盒的需求量大:僅按照目前全球確診超過 120 萬例,每個患者確診需要檢 測至少兩次計算,按照核酸陽性率 5%測算,也至少需要檢測 4800 萬次。由於 中國最開始爆發新冠疫情,試劑盒的研發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國內企業獲國家藥 監局批准註冊21家;獲歐盟CE認證或准入100家;華大基因和樂普醫療獲FDA EUA。2019 年中國試劑盒出口約 8 億美元,佔醫療器械的 4.72%,我們看好在 新冠疫情大量試劑盒需求的契機下,國產試劑盒出口量顯著提升,相關企業有望 中長期打開國際銷售市場。新冠重症率偏高帶出 ICU 相關高端醫療設備需求量 激增,湖北省在病例加速增長時期的重症率為 15%-25%,目前歐洲各國和伊朗 的 ICU 資源緊缺,通過測算目前的 ICU 病床短缺的有 13 個歐洲國家。根據《ICU建設與管理指南》,一個 ICU 床位需要配備 1 臺呼吸機、1 臺監護儀、1 臺心電 圖機、 1 臺除顫儀和 1 臺血液淨化儀。按照截止 4 月 4 日各國的確診人數和 15% 的重症率測算,預計目前歐洲至少需要增加 40294 張 ICU 病床和設備,伊朗至 少需要增加 4599 張 ICU 病床和設備,歐洲和伊朗一共至少需要增加 44893 張 ICU 病床和設備。呼吸機、監護儀和除顫儀等醫療器械需求缺口大,ICU 設備中 國 2019 年出口金額為 18 億元,佔總醫療器械出口的 10.73%。3 月以來我國已 經出口呼吸機 1.6 萬臺,價值 3.1 億元;新冠病毒檢測試劑 284 萬盒;未來我們 看好 ICU 設備持續出海銷售,進一步提升國際市場的份額。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海外市場有望成為醫療器械產業鏈中長期新藍海。隨著全球疫情的爆發,中國 支持口罩等醫療物資出口,美國對中國醫療用品進口免稅。短期我國醫療器械迎 來海外訂單爆發期,長期利好中國醫療器械出海,提振國產醫療器械國際地位。 醫療器械板塊建議關注:疫情搶救等儀器已經收到海外訂單的相關標的邁瑞醫療、 寶萊特、魚躍醫療和九安醫療;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出口標的英科醫療、奧美 醫療、藍帆醫療、振德醫療和尚榮醫療;診斷試劑已經獲得中國、歐盟 CE 和 FDA 認證的華大基因、已經獲得中國和歐盟 CE 認證的萬孚生物、達安基因、 邁克生物、麗珠集團、明德生物、獲得歐盟 CE 和 FDA 認證的樂普醫療。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疫情下印度限制製劑出口,中國迎製劑出口絕佳契機。近幾年受到國內一致性 評價政策助力,大量仿製藥企業優勝劣汰,在提升自身質量的前提下也積極出口 市場,中國藥企申報出口美國的 ANDA 批文數量不但提升,2018 年迎來歷史最 高量,共獲得 99 個 ANDA 批文,其中 80 個 ANDA 批文為已經批准,19 個為暫定批准;2019 年獲批量為 65 個。此次疫情在涉及到抗生素、抗病毒以及激 素等製劑印度無法出口,海外各國急需藥物治療新冠的大背景下,中國藥企持有 相關的製劑 ANDA 批件有望實現彎道超車快速擴大海外銷售份額。

國海證券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中國醫藥產業的三重外需拓展機遇

3、 投資策略

全球疫情加速蔓延,考慮三重疫情控制限速步驟,海外諸國預計疫情控制時間仍 將顯著長於國內,歐洲、美國、印度、日本仍是未來 2-3 個月需要警惕的疫情新 震中。在全球醫藥供應鏈緊張的情況下,我們看好中國醫藥產業的新週期、新產 能、新制造三重外需拓展機會,給予醫藥行業推薦評級。

大宗原料藥新週期:建議關注維生素漲價相關的新和成、億帆醫藥,抗生素中間 體相關的科倫藥業,解熱鎮痛類藥物相關的新華製藥;

特色原料藥新產能:建議關注抗生素複方原料藥龍頭富祥股份、糖尿病科原料藥 龍頭華海藥業、造影劑原料藥龍頭司太立;

新制造方面:1)在醫療器械板塊建議關注:疫情搶救等儀器已經收到海外訂單 邁瑞醫療、魚躍醫療;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的英科醫療;新冠診斷試劑盒已經 獲得中國、歐盟 CE 和 FDA 認證的華大基因、已經獲得中國和歐盟 CE 認證的 萬孚生物、獲得歐盟 CE 和 FDA 認證的樂普醫療。2)疫情相關製劑出口的健友 股份、普利製藥;3)CMO 領域的藥石科技、博騰股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