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暴躁、抑鬱 復工復學後出現這些心理症狀怎麼辦?

  復工復產以來,市民生活逐步重回正軌,但受疫情影響,不少家長和學生們出現了焦慮、暴躁、抑鬱等不同程度的典型心理問題。


焦慮、暴躁、抑鬱 復工復學後出現這些心理症狀怎麼辦?

  今天(25號)上午,鎮江市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80後心理諮詢師曹照鵬接到一通諮詢電話,市民王先生說自己的兒子小王每天焦慮不已,每天玩遊戲到深夜並且作息日夜顛倒。4月7號開學後,小王兩週沒有去學校。曹照鵬說,焦慮是復工復學後的典型問題:“他說如果他把小孩帶到心理諮詢來了,就覺得好像小孩有病。我說你這其實是個誤區,我給他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對他孩子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跟他發脾氣。不能說你不想讓他上網了,你就把網線拔掉,把他電腦關掉,他肯定會跟你起衝突。你要跟他建立一個平等的對話關係。”

焦慮、暴躁、抑鬱 復工復學後出現這些心理症狀怎麼辦?

  除了線上的心理疏導,4月開始,鎮江市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恢復線下當面諮詢和心理干預。中科院心理專業碩士徐菲告訴記者,就在前兩天,劉女士一家三口來到中心。劉女士17歲兒子小夏休學在家,在疫情之後,小夏出現虐打母親,甚至動刀的暴躁情況。徐菲坦言:“讓他在我的對面,我寫了個6,他看的是9,然後讓他去思考,我說如果你說是9我說是6,我們兩個人誰都不讓,誰都不去站到對方角度去看的話,按你的邏輯,我們倆就會發生矛盾,讓他多換角度看問題。另外一個就跟他講情緒的控制問題,生氣的時候可以深呼吸,有愛好的話可以轉移自己注意力,可以以能接受的方式發洩出來。”

  疫情發生後的第一時間,中心的52位心理諮詢師、社工等專業人士,對市民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在疫情期間,前來諮詢的市民,更多地是“疑病”導致的焦慮和恐慌;而在復工復學之後,市民又面臨著孩子在家的疲憊情緒,對於復學存在的安全問題有著恐懼。對於這種矛盾心理,資深心理諮詢師於海鳳說:“第一條建議就是要疏解自己和孩子的壓力,比如說聽音樂做運動放鬆。第二,建議家長引導孩子管理好自己的學習時間。三是要適當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尤其是對於那些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你要指導孩子,比如說每次下課都去洗手,做一些細化的事情給孩子分析和學習。”

  2月開始,江蘇55家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超過千名社會工作者投入疫情防控心理疏導工作。截至目前,服務時長超萬小時。此外,對於未成年人重症心理患者,江蘇還開通66條24小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專線,覆蓋全省13個設區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