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遊快解封了,國內出遊成本將大降?

核心觀點:當市場都聚焦在一個點上,需求必然增加,成本必漲,以為疫情後國內遊會比以往更划算?這可能性很少!

這次疫情下,旅遊業大受打擊,我們看看這段時間整個產業鏈已經產生了怎樣的變化事實。

市場環境

熱門境外出遊目的地無一倖免,主要受相關因素影響,美加、歐洲、澳洲、越南、韓國等板塊恢復遙遙無期,在10月或年底前有望陸續恢復的有泰國、日本、印尼、柬埔寨、中東非、東歐、海島板塊等。國內板塊的周邊遊,錯過了春節旺季一波,五一小部分回血,預計端午前後有望全面開放。國內板塊省際遊,暑期前有望解封,為拉動內需刺激經濟注入強心針。但,今年度的暑期一定會縮短,影響到的是淡季的延長和旺季的再濃縮,所以整體環境也是不容樂觀。

上游資源方


國內遊快解封了,國內出遊成本將大降?

航司:上座率大幅下跌,境內外航線減少,資金鍊壓力大,虧損最為嚴重。飛機數量不變,境外航線減少,勢必會轉戰國內航線,而國內航線每個機場航線的增加不是那麼簡單,會有航線新增成本以及容量等因素影響,以往獎勵航司增加航線的政策今年或許會因航線的競爭而減少,但最終國內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間的航線增加,出遊成本降低可能性較大。但實際上,新增航線申請需要有一個過程,而每個航季為半年,一般是每年3月底-10月底為夏秋季,10月底-次年3月底為冬春季。目前夏秋季已過,要臨時再申請增加國內航線,一個是時間上尷尬,二是到冬春季境外開始復甦時,運力的調配問題也要考慮。另外一些比較熱門而機場較小的目的地城市,原本已經沒啥國際航線的,再想增加國內航線,比較難,出遊成本降低的可能性較低。所以,整體來說,在理論上國內航線會增加而降低出遊成本,但實際上今年暑期開始實際增加航線的旅遊城市不一定會有太多,因為市場形勢太多不確定因素,對於航司來說,飛機停飛是損失,但繼續飛而上座率不上去,損失更大,也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國內遊快解封了,國內出遊成本將大降?

火車高鐵:這個資源屬於國家統一管控,價格穩定,但當需求增加的時候,下游預訂渠道會增加手續費而影響出遊成本。對於這個版塊,以往一直說嘗試做階梯優惠,但這個只限於淡季情況,而且不是全面推行,而國內疫情穩定後,解封國內遊時,是否會有一波優惠折扣來刺激內需?這個可能性不太大,當然希望相關部門真的能給予人民驚喜吧。但整體來說,淡季出遊的驚喜猶如一道漣漪,沒啥力量,旺季需求大也只有漲價的結果。


國內遊快解封了,國內出遊成本將大降?

酒店:錯過了春節大回血的一波,又經歷疫情下的衝擊,酒店行業同樣大受打擊,在前段時期的大幅預售活動後,餘下時間有限的房間,已不可能像預售那般低價拋售,並且隨著各渠道的需求增加,在代理和直客中選擇,很多酒店會選擇渠道優先,而渠道的競爭也導致渠道價格提高,同時給到直客的價格同樣水漲船高,所以整體來說,酒店業下半年整體的成本極有可能會比去年同期高。


國內遊快解封了,國內出遊成本將大降?

景區:中國的下半年是絕大部分景區的主要旅遊旺季,經歷上半年的衝擊,很多景區也不敢貿然大量裁員,只能支撐著過度寒冬,因為一旦開放,國內的需求會給市場帶來利好,服務跟不上的話,會導致得不償失。而同樣,渠道和直客的需求同時增長,但在運營上景區更偏向直客/OTA,渠道優勢更低,因為景區的運營原則同樣離不開利潤最大化,而一些容量有限的室內景區,下半年的門票利潤必然控制得更高。

下游推廣方


國內遊快解封了,國內出遊成本將大降?

旅行社:作為整個產業鏈資源的整合者和推動者角色,但疫情之下,原本做境外市場的都只能轉戰國內市場,這導致原本已經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包括周邊遊市場)一下子多了很多競爭對手,這樣的結果會導致怎樣的變化?於上游資源而言,一下子玩家多了一倍,那麼作為莊家,會怎樣做?另外對於玩家而言,會私下聯合一起跟莊家玩麼?這隻會在一些小玩家身上出現,幾個小玩家聯合變成一箇中玩家,但對於大玩家來說,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是的話,以往就不會出現那麼多惡性競爭。所以隨著資源成本的提高,旅遊組合的成本將會更高,推送到遊客面前的產品價格也自然會更高。

國內遊快解封了,國內出遊成本將大降?

OTA:作為一個純中介平臺,沒有自己打造的產品,價格也是隨著市場的拉動而提升。機票、酒店、門票、旅遊團等都會跟著市場走,而在自由行市場,地區性的旅行社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競爭對手,而對於資源性的旅遊團隊,OTA的現象是淡季團隊多的是,旺季旅行社自己渠道都不夠收,更不願意再被OTA過一重。所以控價權不在OTA,在其各領域的供應商,各領域在升價時,他也只能跟著走,但控價權又在OTA,因為淡季流量大於需求,很多預售以及目前大熱的直播帶貨,都是OTA佔著主要議價能力。而目前的預售,旺季資源艙底已鋪設,後面餘下的資源各資源方會更加珍惜利用,要保持之前預售或比之更低的價格出街,可能性很低。

國內遊快解封了,國內出遊成本將大降?

餐飲:餐飲業面對疫情同樣是脆弱的,這期間有多少餐廳倒閉,能堅持下來都希望能活下去,但如果後面面對客流的增加,在有限的餐桌和人力資源下,提高利潤率也是首選的,而且旅遊區的餐廳,會更加明顯。


國內遊快解封了,國內出遊成本將大降?

車隊:疫情下衝擊不弱於旅行社,甚至更高,因為沒有了團隊,很多車隊旅遊大巴面臨斷供,而這些一般在熱門的旅遊目的地市場上體現,就是市場一下子少了很多接待的旅遊大巴,而轉變為成本更低的商務車等形式。但國內一旦解封,縮量的資源+激增的渠道需求,必然會導致價格暴漲。而增加的小車型,由於與以往大巴核算人數基礎相差太大,所以出遊成本客單價也必然會升高。另外,後疫情時期,也極有可能對大巴車輛的載客量有要求,例如只能承載不超過50%的載客量,這樣也必然會導致成本的拉高。所以在原本境外市場都轉入國內市場的後疫情時期,有限的車隊資源和政策的限制,必然會導致出遊成本的增加。

結語:俗話說“瘦田沒人耕,耕開有人爭”,當吃瓜群眾都以為今年旅遊國內市場為了刺激內需拉動消費和自救,一定會大幅讓利促銷求生存時,這種想法或許就是最完美助攻,同時也會為未來的不合理低價遊埋下伏筆吧。當市場焦點都在一個市場的時候,這個後疫情時期,出遊或許不是你以為的更便宜,很有可能會變得更“奢侈”,任何企業都逃不過利潤的誘惑,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積極留言交流!


我是@玩者榮讑,一個資深旅遊從業者+運營策劃者+商業模式研究者,誠心為您剖析旅遊業中的所見所聞,如果喜歡請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