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能活在別人的評價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你是否會有這樣的感覺:說得灑脫,做起來難呀!

今天,小魚為你來解析“別人的評價”,讓它變成你可以選擇的鏡子,真正做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我們怎能活在別人的評價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01

什麼是“鏡中我效應”?

心理學有個“鏡中我效應”,是1902年由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提出來的。

這個理論認為:

“一個人的自我觀念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是其他人對於自己看法的反映,他所具有的這種自我感覺,是由別人的思想、別人對於自己的態度所決定的。”

通俗點說呢,就是,“我”對自我的認知,大多數是來自別人對我的看法。

坦白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鑽牛角尖的現象,可氣的是,常常不是跟別人鑽牛角尖,恰恰是跟自己鑽牛角尖,讓自己陷入到無盡的委屈中,很難逃脫掉自己給自己粘上的泥巴!

比如,別人說我們的身高不高,身材不好,臉蛋不漂亮,普普通通的,在人堆裡,很容易被埋沒。

這樣的話,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時時刻刻在自己的心裡反覆照映:是呀,我就是個普通人,我就是這樣,我全身都是缺點……

久而久之,在我們的心中,果真就形成了一面牢不可破的鏡子,它就定格了我們自己的樣子。

於是,即便是我們自己,已經比以前優秀了好多,進步了好多。可是,那個牢不可破的鏡子,始終不會轉一個角度,照出自己出色的那一面!

你看,這樣的我們,是不是在跟自己鑽牛角尖?始終不願意去認可自己!

我們還真不能小看和忽視了這個“鏡中我效應”,它的作用直接決定了我們的好與不好!

它就像一個小小的攝像頭,用好了,可以幫我們拍出美好的生活點滴,還會神奇般的讓一個人的人格,向好的方向發生改變;

用不好,它反而會成為我們每個人,心裡頭一個解不開的小疙瘩,會讓一個本來溫暖善良的人,變得冷漠憤怒;

或者,會讓一個本來特別優秀的人,陷入到無限的“不自信黑洞”中,以致於,無法重新獲得自信……

我們來看看這樣的一個“魔法鏡”,究竟都有什麼樣的魔法呢?

我們怎能活在別人的評價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02

“別人家的孩子”和“經常受批評的孩子”。

其實,我們本可以讓自己輕輕鬆鬆地生活,可是,往往這心裡頭的想法,卻在無意中,成了我們的心理負擔。

如果你的童年是在鄉村度過的,你一定會知道,在一個村子裡,一定會有一兩個,人人都喜歡誇的孩子,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但,與之相反,也一定會有一兩個,人人都特別不喜歡、或者經常拿來批評的孩子。

村裡的大人們,最喜歡在茶餘飯後間,談談誰家的孩子怎麼樣,誰家的媳婦如何,誰家的男人能幹不能幹……

其實,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和那個“經常受批評的孩子”,在小孩子的心中,也有一個對自己的評價標籤,比如:

好孩子,就會一直認為自己需要聽話,需要好好的,乖乖的,才會被大人一直誇!

這樣,在他們幼小心靈裡的那面鏡子,很容易照出來,別人對他的評價;

那,那些不太聽話的孩子呢,會認為自己就這樣了,好與不好,在他們心中已經不重要了。

即使是自己做得再好,在別人心中,也還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同樣,心裡的那面鏡子,照出來的都是,別人對他的評價!

我們怎能活在別人的評價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這讓我們想起,暑假期間熱播的電影《哪吒》,本來不壞的小哪吒,被陳塘關的大人們和小孩兒們,都貼上了“小妖怪”的標籤。

這樣的小哪吒,心裡的那面鏡子告訴他:你就是小孩兒們嘴裡的“小妖怪”,你就要做出小妖怪所做的壞事兒出來!

才有了小哪吒做出種種不聽話的惡作劇,讓人們給他貼的標籤,成了真的。

這部電影,最讓人高興的是,小哪吒的母親和父親,從來沒有放棄他!

才使得,小哪吒心裡頭的那面鏡子,沒有一直順著別人的評價,照出自己的樣子!

可喜的是,小哪吒自己轉化了鏡子的角度,照出了一個不一樣的哪吒,照出了一個讓陳塘關所有百姓崇拜的哪吒!

我們怎能活在別人的評價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回到現實中的我們,往往“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妻子”、“別人家的老公”、“別人家的爸媽”……

這樣的稱呼,其實早已給每個人定格了一個固定不變的榜樣,但,我們卻忽略了,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

無論一個大人,還是一個孩子,一旦被別人這樣稱呼了,那,這面鏡子,也就定格了那個人的一切……

人,不可能是完美的,生活的真實樣子會告訴我們:

有風光無限的時候,更有累到無力的時候,甚至,有時會糟糕到,自己都不想看到自己……

如果那面“榜樣的鏡子”,要求一個人完美到極致,那,只能說,真實的世界裡,或許還沒有出現……

我們怎能活在別人的評價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03

“完美”妻子,“叛逆”老公,都是“鏡中我”弊端的縮影!

記得一個同學的姐姐,她是一位老師,在她的世界裡,永遠有一面鏡子,那面鏡子,就是,永遠要做一個好老師、一個好妻子、一個好兒媳……

這三個大標籤,就像三座大山,表面看,是她的自豪,是鏡子裡最完美的風景。

實際上,一直因為努力要求三座大山的“完美”,最後,只能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在她的鏡子裡,這三座大山的風景,必須座座都是最完美的風景,座座都是匹配她完美標籤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明在現實中的鏡子裡,是吃喝嫖賭樣樣都有的丈夫,是刁蠻、不講理、心機多多、不好惹的婆婆,還有個敗家的小叔子……

現實中的鏡子不騙人,騙人的是,在自己心中,自己給自己擺的那一面“完美的鏡子”!

直到最後,婚姻走到盡頭的那一刻,她才知道,原來,好傻,白白浪費了整個青春!

所以,這個“鏡中我效應”,就像個多面鏡,關鍵在於,我們從哪個角度,去照這個鏡子!

我們怎能活在別人的評價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再說我朋友的老公,最近讓朋友特別頭痛的是:老公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喜歡逃避!

你可能會問,怎麼“不聽話”呢?

看看這些壞毛病:越來越懶,越來越愛打遊戲,越來越不講衛生,越來越喜歡吃肉……

那,逃避什麼呢?

跟個孩子一樣:逃避家裡的大小事,逃避孩子的教育問題,逃避跟老婆長時間說話……

這個大男人,用“沉默”當作自己的盔甲!

你說氣不氣?

記得有一本書裡說:

對待自己的愛人,不是說,你表面上,去怎樣傷害她,就是傷害;

而是你不去搭理她的愛,讓她冷在那裡,比傷害,還要厲害!

終於,我的朋友決定反擊,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把老公約到了她們戀愛時,常常去的一家咖啡屋。

首先,朋友很坦誠,一股腦兒把自己的種種不易,統統都說出來了。

接著,她用期待的眼神,看著對面這個“一坨肉”的老公,期待著他把“叛逆”的原因,統統都說出來!

好了,出來了,原來,這個“叛逆”的老公,也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糟糕,只是,他想告訴這個“愛挑刺”的老婆:

“我就這樣了,你能怎麼樣?你整天,說我這,說我那,我在你眼中沒有一點好,你的話就是我的鏡子,我照出來了,自己太不好了,毛病太多了,太不優秀了!

可是,無論我怎麼努力,在你‘評價的鏡子’裡,我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老公!”

朋友心裡一咯噔:在他的心中,我原來就是這樣一個人?

還好,這兩個人的感情基礎還是特別牢固的,這樣一坦誠,才知道:

原來,婚姻中,我們常常是在無意間,把對方的評價,當成了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

所以,在婚姻中,雖然說,我們需要不斷地進行反思,至於對方的話,需要聽,需要理解,需要包容……

但,常常忽略了,我們還需要自己有對自己的正確認識!

也許,對方在氣頭上說的話,並不是真正的心裡話。

或者,對方的沉默,也並不是真正在冷落我們,也可能,他只是在對自己不滿意……

所以,你看,這個“鏡中我效應”,只要我們把自己心中的那面鏡子,調整一下放的角度,得到的心靈反饋,就會有天壤之別。

想想看,如果我們轉換到一個好的角度,興許,我們看到的都是自信,還有,很多好的評價!你也一定覺得,鏡子裡的自己,也不錯喲!

好了,我們來看看很多的小說家,都是怎麼在小說裡安排人物的?

我們怎能活在別人的評價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04

“鏡中我”塑造“真的我”的過程。

你有沒有在影視劇,或者小說裡,看到過這樣一些故事?

一個無惡不作的人,彷彿心裡住著魔鬼,骨子裡流著邪惡的血液。周圍人對他,既是害怕,又是厭惡,還會把所有的壞事情,統統推給他。

在人們心中,早已給他貼上了根深蒂固的壞標籤,甚至連他偶爾做出來的善事,也全盤否定,連最親的人,也對他表示不屑一顧……

只要有他生活的世界,常常是充滿了冷冰冰的指責,完全不給他一點點解釋的機會,更不要說,這個人骨子裡僅存的那點脆弱,也不會得到絲毫溫暖……

也許是上帝有意用另外一種方式來懲罰他,一次大冒險後,這個人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

出奇,這裡的人們生活的無憂無慮,見到他就如見到客人一樣,無論大人們,還是小孩子們,都會對他微笑,於是,他本能地,把微笑一個個,又還了回去……

就這樣,他彷彿感覺自己重生了,學會了微笑!

在自己得到了幫助的同時,又幫助了一個個需要幫助的人,於是,他成了村子裡的大好人!

接踵而來的是,更多人對他的認可,對他的稱讚。

他成了村子裡的超人,無所不能,打抱不平,成了全村人嘴裡的大善人,直到老了,還被人尊稱為聖人!

我們怎能活在別人的評價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這些故事,就是“鏡中我”塑造“真的我”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碰到類似的場景:

我們常常在人流密集的地方,總能碰到一些有困難的老年人,或是身體有些殘疾的人,向我們求助。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總有一些腿腳還不錯的老人,跟在我們後面,用最溫柔的聲音給我們打招呼:

“好心的年輕人,知道你們品德好,心地善良,行行好,給點錢吧,你們一定會有個好前程!”

其實,這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裡面的高明就在於:

作為年輕人的我們,突然對自己的“自我評價”上升了一個臺階,一時半會是下不來了,於是,趁著還沒下來,趕緊掏錢表現表現!

這樣的老人,往往會因為給年輕人,戴了一頂恰到好處的“高帽”,很明顯,會比那些只伸手不說話的人,獲得的幫助多得多!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往往會在自己不知曉的情況下,跟著別人的評價,就調整了自己心中的那面鏡子的角度!

於是,就真的做到了,別人評價裡的自己的樣子……

我們怎能活在別人的評價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05

心裡不願意做的事情,做起來特別累!

有些時候,我們常常會因為同事,或者是不太熟悉的朋友,他們的一些請求,勉強我們自己,去做自己真心不想做的事情。

這些事情,明明都知道,是可做可不做的事,對方也是本可以自己做的,但,還是順手推給了好說話的我們。

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幫忙,明明我們已經精疲力盡了,還是硬著頭皮也沒法拒絕。

可,你知道嗎?這個幫忙的過程,會比平時做同樣的事情,消耗的精力多出一倍,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的心,騙不了自己,不願意做,做起來,就會特別累!

這時,我們就需要提醒自己,是不是一直把“鏡中的我”,當成了別人嘴裡的“最完美的評價”?

我們總想著在別人心中,是最好的,所以,忽略了自己的真實感受……

因此,多角度看“鏡中我效應”,需要我們知道真實的自己是什麼,而不是把別人的評價,拿來評價自己。

好的評價,我們就當是鼓勵,但,切記,要量力而行,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不好的評價,我們就當是建議,有價值的建議,我們固然採納,沒有價值的建議,我們一笑而過!

但,切記,不要影響了我們對自己的“自我認知”!

好的,永遠都是好的,不會因為某個人的大嘴巴,變成了我們不喜歡的自己!

做個好一點的自己,舒服就好……

我們怎能活在別人的評價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今日話題:

親愛的朋友,你是否曾經因為別人的評價,當成了對自我的認知呢?

“鏡中的我”是否讓你納悶了好長一段時間?

真誠歡迎您在評論區留下您寶貴的小經歷、小故事,小魚期待與您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