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清平乐》热播:你和千里马的差距,可能差了一个欧阳修

(1)

人说,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

而怀才不遇,必定属于这八九之一。

空有满腹的才华,却如同蒙尘的珍珠,束之高阁的宝典,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

不过,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却很少有才子因此而烦恼。

《清平乐》讲述的是北宋仁宗时期国事家事天下事的故事,而后人对于那个时代最深刻的印象应该有两个。

电视剧《清平乐》热播:你和千里马的差距,可能差了一个欧阳修

一、清明上河图。

二、文学极度繁荣,文学家大批量的涌现。

而关于第二个,原因大家都分析了,社会环境是北宋的科举制度为寒门出贵子提供了可能性,人文环境是当时文人之间风气清明,没有文人相轻相鄙,反而是互相提携帮衬。

引荐、提拔新人成了一种全社会都推崇的风气。

正是这种自发积极发现人才的方式才使得金子到哪里都会被发现,才华不会被埋没。

最先成功的当属晏殊,是他发现了范仲淹和欧阳修。

电视剧《清平乐》热播:你和千里马的差距,可能差了一个欧阳修

而欧阳修则将老师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成全了后来太多的莘莘学子,也为北宋朝廷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栋梁之才。

后世人对欧阳修的诗词文章如数家珍,但却未必有人知道欧阳修是宋朝,不,是所有的朝代加一块,最成功的伯乐。

他所发掘的千里马名单包括且不限于:

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曾巩、曾布、昆仲、张载、程颢、吕大钧、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

是不是很让人惊讶,欧阳修是怎么做到的?

电视剧《清平乐》热播:你和千里马的差距,可能差了一个欧阳修

(1)好眼光不是人人都能有

举荐新人需要有超前的眼光,与人微处识人,是看一个人的预期。

所以很多新人都是在寂寂无名的时候被欧阳修从人群中扒拉出来的,而且事实证明,他的眼光,确实很好。

赫赫有名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里,有来自宋朝的六位选手。

除了欧阳修自己,其余都是欧阳修慧眼识珠后才一步步走红的。

电视剧《清平乐》热播:你和千里马的差距,可能差了一个欧阳修

曾巩后来跃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谁知道他也是高考落榜生。

第一次高考,18岁的小曾就落榜了,后来百度说,“屡试不第”。

正当他心情低落时,欧阳修Duang地出现了。

他看出小曾或许只是考试发挥失常,为了鼓励他,专门写了一篇文《送曾巩秀才序》送给他。

二十年后(科考真的太难了),也就是曾巩38岁的时候,终于考中了进士,然后真的成为了一代名臣。

苏洵、苏轼、苏辙,也有同样的故事。

年轻时的苏洵屡试不第,索性闭门修炼。

直到48岁的时候受到欧阳修的举荐,隔年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参加了嘉佑二年的科举考试,一家三口都中了进士,传为天下美谈。

苏家父子三人被欧阳修连根拔起的感觉,有点像拔萝卜,拔了一个唐宋八大家,又顺着带出了两个,这酷爽的成就感足以让欧阳修含笑九泉了。

身为伯乐,眼光独到是第一素质,而审美的形成,需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修为打底。

欧阳修本身就是才华横溢,所以这个才能,别人还真的羡慕不来。

电视剧《清平乐》热播:你和千里马的差距,可能差了一个欧阳修

(2)情怀之高,令人佩服

欧阳修选拔人才的标准只有两个,品德和才华。

只要你人品好,学问好,看到了必须举荐,有一个算一个,应收尽收。

而其他的方面,即使是人们都比较忌讳的“避嫌”“政敌”的问题,都可以不考虑。

“避嫌”是因为沾亲带故,容易给出亲情价,评价不够公允,而“政敌”是因为不能为亲者痛仇者快。

但在欧阳修这,基本上,不存在的。

首先,举贤不避亲。

前面提到过的曾巩,原是欧阳修的同乡,但欧阳修并不避讳这层关系,反而向仁宗竭力举荐,希望能重用曾巩。

竭力到什么程度呢,欧阳修甚至还写了军令状,以人格担保曾巩可堪大用。

接着,举贤不避仇。

司马光、王安石跟欧阳修的关系并不好,虽然王安石和司马光都受过欧阳修的提点,但因为政见不同,所以都结过梁子。

可是在欧阳修退休的时候,还是向朝廷举荐了司马光、王安石作为丞相的人选。

这不仅看出欧阳修本人心胸宽广、毫无私心,更为后世伯乐立下了不可超越的榜样。

那就是,真正的伯乐会放下自己的成见和私心,为人才让路,欧阳修也做到了。

(3)人才多多,放眼未来

欧阳修作为北宋乃是历史上的名人,所拥有的正式抬头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但欧阳修所举荐的人才,却并不仅限于官场和文学圈。

程颢(hao),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

黄庭坚,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算是欧阳修的徒孙辈,书法家。

张载,思想家,教育家,尤其是他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如雷贯耳,只能说一句绝了。

司马光,就那是那个司马缸砸光的司马光,是一位史学家。

电视剧《清平乐》热播:你和千里马的差距,可能差了一个欧阳修

不仅欧阳修提点过的人才多,而且在提拔数量上也多。

北宋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考试,也就是苏家三父子同时中举的嘉佑二年,欧阳修是主考官。

那场考试一共录取了388个进士,总人数是700多人,录取比例高达50%。

两人之间就有一个被选中,可见欧阳修作为伯乐的态度。

只要足够优秀,就有机会出头。

不信,你看,嘉佑二年的进士榜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样做可能还有一个好处,会促使更多人愿意去读书,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眼界,所以一个良性的人才生产链开始循环了。

一个好的伯乐也同时会是一个好的教育家,鼓励每个小马驹心中都有成为千里马的理想,这里面还藏着伯乐希望人才源源不断的期待。

电视剧《清平乐》热播:你和千里马的差距,可能差了一个欧阳修

(4)

欧阳修也曾有过高考不中的经历,从17岁考到21岁,两次落第。

23岁时再参加科举考试,虽然当时的主考官晏殊极为喜欢欧阳修的文章,但却并未中状元。

传闻是因为年少轻狂时写下的艳诗传到了太后耳朵里,为太后不喜,最后以14名的成绩录取为进士。

如果不是晏殊极力推荐,很有可能会再次落榜。

或许正是因为自身的经历,所以欧阳修一生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荐和选拔人才。

因为他意识到,一个前辈的背书对于初涉社会的新人来说,会产生多大的意义。

电视剧《清平乐》热播:你和千里马的差距,可能差了一个欧阳修

对于前辈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事,而对于新人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有时候一句话,一首诗,一封信就能决定一个人一生际遇。

而这正是一个伯乐最为珍贵的品质,悲悯。

心怀悲悯,自然不忍人才不能人尽其用,所以看到有才华的人才会第一时间告诉世人,我发现了一个宝贝。

欧阳修作为一个伯乐,无疑是无可挑剔的。

他眼光老辣,修为极高,爱才惜才,选拔方式光明磊落,不仅如此,还有意地培养人才。

有伯乐如此,还愁千里马不常有吗?

而大宋有晏殊、欧阳修这样的名臣大儒,文化事业上喜获丰收,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PS:有关史料图片都来自于百度,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