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大臣晏殊的情感到底有多细腻

《清平乐》中前朝大臣们的戏看起来真的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它不只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宋仁宗统治的政治舞台,更细致描述了当时每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的品性。

随着剧情的推进,我看到了范仲淹的刚直,韩琦的磊落,但最让我内心为之一动的还是晏殊了。他聪明睿智却又脆弱敏感,有看懂时局的无奈,却从未放弃过努力。

《清平乐》中大臣晏殊的情感到底有多细腻

-1-

晏殊的首次出场就是成功劝阻了仁宗去看望生母,之后仁宗再也没有见到过生母李顺荣,这一次的错过成了仁宗一生的遗憾。

李元昊称帝,出兵陕西,仁宗执意要御驾亲征,群臣只能干着急,却没人能提出一个充足的理由反对,在最后一刻,晏殊站了出来,以官家没有子嗣阻拦了他。

《清平乐》中大臣晏殊的情感到底有多细腻

晏殊是仁宗的伴学,可以说是看着仁宗长大的,除了对他有先生和学生之间的教导情谊,更有一份相伴相知的真情在。作为人臣,他有义务督促官家的政治,然而从个人情感出发,他又不愿意给仁宗太多的束缚。所以在反对仁宗御驾亲征时,他最后一刻才无奈地站了出来。当群臣夸赞他时,他却因为不得已而伤害了仁宗难过。是啊,于别人来说这是可以记入史书的奇功,但对他来说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那一刻,他该有多么希望这个抗议不是他提出的啊!

他大醉,问富弼道,如果有一个人在你年轻时不让你见生母,中年时硬塞给你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来继承你的家产,你会不会永远也不想再见到他。晏殊明白,他为了尽人臣的责任,已经伤害到了仁宗,辜负了仁宗对自己的一片信任。但他依然做着自己该做的一切,在仁宗的臣和先生两个身份间小心权衡着。

《清平乐》中大臣晏殊的情感到底有多细腻

-2-

有人说晏殊难过只是感觉到失去了仁宗的信任,担心会影响仕途。

其实晏殊并不是一个贪恋官场的人,在仁宗尚未亲政时,他就敢于反对刘太后提拔自己的亲信,哪怕他知道自己反对完全无效,而且会被贬,也都义无反顾去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苏子美和晏殊说,自己曾经腹诽过老师,认为他处事太过圆滑,不够耿直。后来才明白老师的用意,是自己太过狭隘。

《清平乐》中大臣晏殊的情感到底有多细腻

是啊,要论耿直,晏殊远远比不过范仲淹,但正是因为他有一颗极具通透的心,能看懂人生,明白每一个人都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衡量,所以才会表现得更加平淡。

知道太后要贬他,故意打断侍从的门牙,给了太后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吕夷简卧病在床时,他劝范仲淹希望可以念及同在官场的旧情,去看望吕相。

他做不到万分耿直,但却极欣赏范仲淹的性格。所以每次范仲淹回京时,他都会早早地去码头等,去城门等。从他对范仲淹的感情中可以看出来,他所谓圆滑的外表下始终有一方清澈磊落的内心。

-3-

晏殊不止做到了忧国忧民,而且能够体谅每一个人的不容易。对未来有一片深切的期望,对现实却有更多的无奈。他的身上似乎总有着一丝忧郁的情感,这也印证在了他的词中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然而这样的忧郁之情并没有让他颓靡,他总能在合适的时候让自己释放一下,排解一下自己的抑郁。哪怕要被贬出京,前一天还非得拉着范仲淹去清风楼把该吃的好菜全部吃一遍,把该喝的好酒喝个畅快。

《清平乐》中大臣晏殊的情感到底有多细腻

正因为有能力自我调节情绪,所以晏殊又拥有着浪漫的生活,所以才有了《破阵子•春景》: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晏殊是一个胸怀家国大事,心有细腻情感的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这样一个情感丰富的人物,难免不让人内心为之深深触动。

电视剧会有大结局的一天,庆幸的是晏殊的诗词永远地流传了下来,留给了后人些许解读他的机会。

作者:小眼睛木偶,一位多情的美女子。喜欢追剧,喜欢人物剖析。关注我,一起剖析剧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