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水甘氏源流入鄰情況


鄰水甘氏源流入鄰情況


鄰水甘氏源流

入鄰概況

鄰水甘姓較近的祖宗為由江西遷出的甘世榮和甘清海,他們的後人輾轉多地後來到鄰水,構成了鄰水甘姓家族。

幼棣之子名世榮,字朝祝,號慶三,鄰水甘姓尊其為入川始祖,即鄰水甘姓入川一世祖。甘世榮娶巴氏為妣,生天秀、天亨二子。甘世榮逝世於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巴氏逝世於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二人合葬在長壽麒潛山。甘天秀,號普達,取胡氏,遷大竹白羊山,為大竹甘姓發派之祖。甘天亨,號普通,鄰水甘姓二世祖。甘天亨娶修氏為妣,隨父母仍居長壽區葛蘭鎮天台村麒潛山,甘天亨生承先、承金二子。甘天亨和修氏逝世後,合葬於長壽葛蘭鎮修家坳。甘承先,甘普通次子,鄰水甘姓三世祖。甘承先於明初由長壽麒潛山遷到鄰水縣復盛鄉甘家溝老君山下板壁G定居創業,娶趙氏、馬氏兩妣。趙氏生元、相、龍三子,馬氏生復慶、復壽二子。甘承先為大明處士,官至五品。甘承先逝世後,與趙氏合葬於鄰水縣復盛鄉老郡山下蓮花村甘家溝塘G後背。甘世榮的後代,已發派30代,不光散居在鄰水各地,還綿延各處,外遷重慶市涪陵、雲陽、奉節、石柱、豐都,四川西昌、萬源、城口、宣漢、鎮巴、瀘州、古藺,貴州、雲南、北京、廣東等地,亦有移居國外者。

甘清海,第七代後裔甘素鸞於清雍正四年(1726年)遷至鄰水縣趙家扁(今柑子鎮十一村一組甘堰塘)居住,有子甘永璋、甘永富。甘素塘逝世後,葬在趙家扁。甘永璋的後裔主要住在鄰水縣柑子鎮九村清水池一帶,甘永富的後裔主要分佈在鄰水縣柑子鎮十一村甘堰塘一帶,以及觀音橋鎮、冷家鄉、城北鎮青坪村、廣安桂興鎮電廠G等地。

1937年,甘清海的後代與甘世榮的後代合譜,甘清海的後代的“志”字合甘世榮的後代的“國”字。甘清海的後代的原字派不再使用,統一使用甘世榮的後代使用的字派。

鄰水甘姓,入鄰定居600餘年,現有人口46242人,居鄰水姓氏第六位。


宗族文化

郡望堂號。甘姓在長期的繁衍遷徙過程中形成的郡望有甘都郡(所在今河南洛陽市西南)、渤海郡(所在浮陽,今河北滄明,後移至南皮)、丹陽郡(所在宛陵,今安微宣城)、洹水郡(所在河北大各西)、長樂郡(所在河北冀州)、天水郡(西漢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涓西北,西晉移至上,今甘肅天水),形成的堂號素有甘都堂、渤海堂、五城堂、丹陽堂、十令堂、銀青堂、豐城堂、天水堂、金陵堂,鄰水甘姓屬渤海郡渤海堂。

族譜編修。清光緒年間,甘家斌撰修鄰水《甘氏家乘》,理清了鄰水甘氏源流。20世紀90年代,甘立福發起,在甘家斌所修家乘的基礎上,成功地修成《鄰水縣甘氏族譜》,既為鄰水外遷甘姓族人提供了尋根問祖可考的依據,又查到了鄰水甘姓中甘清海世系的依據,還徹底統一了鄰水甘姓字輩。2006年,渝川黔聯譜,查清了渝川黔甘姓脈絡,理順了各支系本源,為西南地區甘姓在全國聯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宗祠簡介。宗祠是一族的象徵,是祭祀祖先,執行祖訓和族人聚會的場所。清代,鄰水甘姓聚居較多的地區都建有“宗祠”。甘姓宗祠鄰水縣誌上記載的有:復盛鄉承先祠,族長甘東藩,族產田租一百餘石;石永鄉甘氏宗祠,族長甘在雪,族產田租十五石;八耳鄉甘氏宗祠,族長甘漢羅,族產田租六十石;豐禾鄉甘氏宗祠,族長甘思伯,族產田租五十石;人大鄉(人和大石為一個鄉)甘氏宗祠,族長甘致祥,族產田租三石;城關鎮甘氏宗祠,族長甘立元、甘理政;城北鄉桐子林甘氏宗祠,族產田租六十石;城北鄉姚家壩甘氏宗祠;九龍鄉甘氏宗祠,族長甘成、甘桂林。這些甘姓宗祠,隨著時代的變遷,都已被拆除或徵用,沒有一個存在。2014年,鄰水甘姓族人在甘明忠的積極倡導下,籌資30多萬元,於豐禾街上購買100平米房產,建立鄰水甘氏宗親聯誼會會所,內設神位、辦公室、資料檔案室,會長甘明忠,副會長甘華明、甘世昌、甘立軍、甘在文。

獎學制度。鄰水甘姓重視人才培養,不僅祠堂內設有族學培養人才,還建有獎勵制度,用族產獎勵培養人才。1935年至1936年間,甘姓以承先祠為校址,甘東藩為名譽校長,甘玉樓為校長,甘俊傑等為教師,開辦承先小學,免費吸收甘姓子弟上學約320人次,後將會產除祭祀外轉為助學金。1942年至1949年,為培養人才,成立甘氏承先祠管理理事會,將全縣族產統一歸併管理,主要用於全縣赤貧學生助學金、獎學金,發放辦法是:對全縣甘姓赤清貧子弟每年寒假或暑假集中考試一次,擇優錄取後資助一學年,次年另考,錄取者繼續發放,失錄者停發。凡被錄取的初中生,每年發給助學黃谷四大石,高中生六大石,大學生八大石。清貧考生成績優秀者,每學期發給獎學黃谷一至二大石。考試主持人甘東藩、甘希顏,主考甘壁人、甘靖人。先後享受助學金、獎學金的學生達300餘人次,為民族和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做出了應有貢獻。《四川日報》記者甘泉、四川省石油局工程師甘昭國、四川省勞動模範甘澤倫、鄰水人民法院法官甘北海、達縣地區稅務局正局級調研員甘元全等,均因家境貧寒享受過家族助學、獎學金。縣誌載:“復盛、豐禾之甘氏宗祠除祭掃外,偏重於資送族中子弟讀書,效果可觀,其他各姓亦多仿行。”

家族規定。鄰水甘姓族規,現在可查的有新老兩個,老的在光緒戊戌年新鐫的《甘氏家乘》上,共十七條;新的在1998年印製的《鄰水縣甘氏族譜》上,共十條。現將甘姓新的族規摘錄之:“一、遵紀守法。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方針、政策,遵紀守法,視為本分。二、孝順父母。養育之恩不可不報,父母之情不得忤逆。孝順當有後效,不孝必有後報。三、尊老愛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人者人恆敬之,人之常情不可違。四、敬兄愛弟。兄弟如手足,雖有賢愚,各盡友恭,必可感化。勿輕信讒言,勿因小利、微產而傷手足之情。五、治家以禮。父嚴母慈子孝,兄仁弟義,夫愛婦敬,妯娌和睦,教訓有方,生財有道。六、勤耕務讀。常懷讀與耕,惟勤能致富,苦讀亦臻榮。須知片瓦條椽皆非易得,寸田尺土勿變荒蕪。懶惰乃敗家之源,勤勞是立身之本,要富則由勤。苦讀方成才,書香傳子孫。七、培育後代。不誤子女學業,盡力培育後代,知書識禮明大義,扶貧獎學,資助深造。八、不可酗酒。先哲雲:病以酒致,神以酒傷,儀以酒失,事以酒忘,言以酒狂,怒以酒發,財以酒耗,禍以酒倡。少飲有益,酗酒必傷。與其既醉而後悔,孰若未醉而先防。九、禁止淫、賭、吸毒。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當先。淫則道德敗壞,淫必傷身耗財。嗜賭誤事,久賭傷神,常賭可傾家蕩產,遺害妻、子。吸毒殘身,致道德敗壞,系萬惡之源。禁止涉淫、嗜賭、吸毒。十、禮賢下士。養天地正氣、法古今英才。理應珍重賢才,效法賢才。須平易近人,勿仗勢欺人。”

昭穆世次。清道光年間,甘姓纂譜時,乾隆進士甘文林續撰合族,形成鄰水甘姓通用的八十字輩:於家培大業,在國立元功;孝友施之政,尊優錫以豐;錦江華翰發,鵬翮彩雲通;才與三蘇盛,望如五桂雄;聲名高北海,甲第捷南宮;玉律其音遠,全科必體崇;臺端天祿閣,瑤府樹賓鴻;懿訓昭來許,令慈務本中。鄰水甘姓八十字輩,立意高遠,寓意深刻,鄰水域外多地甘姓人都在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