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看看灑脫的摩梭族怎麼辦?

編者按: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是因為婚姻牽扯了太多的利益糾葛,太多的不自由,婚姻需要純粹,更需要自由。摩梭族的婚姻傳統習俗中男女雙方維繫感情的唯一路徑就是感情,一旦發生感情轉淡或發現性格不合,隨時可以切斷關係,這種高度自由的男女結合方式你可以說其較婚姻關係更為純粹,也可以說其真的很隨性。

在內地,如果新聞報道一個地方一個女的終其一生不婚,但孩子很多,這些孩子只知道其母是誰,而不知其父是誰?輿論會怎樣?

我想通常國人的想法是這樣的:這怎麼可以呢?先不說是否違背了法律,但最起碼違背了道德,一個女的怎麼能這麼不檢點,生活作風嚴重有問題,走在路上,人們也會對其指指點點,背後戳其脊樑骨。並且單親家庭對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不好的,這樣的父母太不負責任了·····

但在我國國內,有一個地方的民族卻不這會這麼認為,他們認為這樣很正常,並且他們也是這樣做的。他就是雲南少數民族摩梭族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看看灑脫的摩梭族怎麼辦?

花房

摩梭族是一支很令人感到“奇葩”的少數民族,人數很少,大約只有4萬人,之所以說其“奇葩”,是因為其本民族特有的婚姻制度—走婚制度:到了適婚年齡,懷春男女情投意合後,男的便可以到女家走婚,此法省去了房子、票子、車子,男女雙方維繫感情的唯一路徑就是感情,一旦發生感情轉淡或發現性格不合,隨時可以切斷關係,這種高度自由的男女結合方式你可以說其較婚姻關係更為純粹,也可以說其真的很隨性,看來其深知“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一至理名言。

“奇葩”之處—:舅權大於父權

在摩梭族中,父親的概念很模糊,他們雖然有時稱自己的生父為“阿烏”,但摩梭人最信任的人為自己的舅舅(稱呼為“阿烏”),因為舅舅是要撫養自己的姐妹與其他男子走婚生下的子女的。“阿烏”在後輩眼中地位崇高,亦形成獨有的“舅權”,就連生父要打子女,也要先得到子女的舅舅同意。因此被稱為“阿烏”是男性的榮譽,男性要通過“阿烏”身份來確認“男權”。此外亦避免讓母親、兄弟姊妹尷尬與不和。因為同一家族中的兄弟姊妹往往有不同生父,若對他們的稱呼不同,會削弱兄弟姊妹間的凝聚力,統稱“阿烏”即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強化人們對母系家族的認同與感情。

“奇葩”之處二:生母姨母不分

摩梭人出生後由整個母系家庭的長輩共同撫養,對生母和姨母只有稱謂上的不同,而沒有親疏之別,也常常統稱為“阿咪”,有些摩梭人甚至不知道誰才是親生母親。對家中不同“阿咪”所生的子女,也視為親兄弟姊妹,而不像漢人那樣稱為表兄弟姊妹。

“奇葩”之處三:“知父不親父”

摩梭人走訪的男女除非失和分離,一般子女透過家庭鄰里的暗示閒談會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孩子擺滿月酒、成年禮時,父親家庭的母姐會帶禮物出席。在過年、重大節日時,子女也會去父親家中拜訪。父親並不負責管教和供養子女,他們只需要管教和供養姊妹的子女,與外甥的關係比親子女親密。所以摩梭人是“知父不親父”。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看看灑脫的摩梭族怎麼辦?

織布的摩梭婦女

在這種制度中,男性稱女情人為“阿注”,女性稱男情人為“阿夏”。早期中國學者大多認為永寧摩梭普遍存在“群婚殘跡”,如母女共夫、父子共妻、姐妹共夫、兄弟共妻,事實上,摩梭人有親戚血緣關係的男女嚴禁走婚。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看看灑脫的摩梭族怎麼辦?

身著盛裝的摩梭婦女

無可否認這種制度帶有濃厚的母權色彩。但在這種制度中男女關係其實是較為平等的,絕對不會出現舔狗。因為與其他民族的婚姻關係相比,沒有牽繫極為複雜的經濟社會網絡。由於母系社會中由女性當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歸母家生養,生父會在滿月時公開舉辦宴席,承認彼此的血緣關係,避免發生同父亂倫。生父與子女雖不同住,但特定節日、儀式如新年、成人禮等仍有一定的禮儀,子女在新年和重要節日要拜訪生父,生父接受子女拜訪以及子女成人禮也要送禮物給子女。

參考文獻:宋恩常《雲南少數民族研究文集》

嚴汝嫻、宋兆麟《永寧納西族的母系制》

周華山:《無父無夫的國度:重女不輕男的母系摩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