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時令小曲,現代人怎麼看?

明人沈德符在《時尚小令》裡記載,

比年以來,又有《打棗竿》、《掛枝兒》二曲,其腔調約略相似。則不問南北,不問男女,不問老幼良賤,

人人習之,亦人人喜聽之。以至刊佈成帙,舉世傳誦,沁入心腑。其譜不如從何來,真可駭嘆!

那麼,深受老百姓歡迎的小曲兒,到底寫的是些什麼呢?

明朝大才子馮夢龍收集了很多民間小令,編成了一本書,名字就是《掛枝兒》。

讀過之後,方知《掛枝兒》實乃那個時代的靡靡之音。裡面的表現出來的男歡女愛、相思閨怨,幾百年後仍能引起共鳴。

古人的時令小曲,現代人怎麼看?

不如我們就來看幾首《掛枝兒》,一窺大明王朝痴男怨女、升斗小民們的心境。

《摟抱》一詞這樣寫到——

俏冤家,想殺我今日(方)來到。喜孜孜,連衣兒摟抱著,(你)渾身上下都堆俏。摟一摟,愁都散。抱一抱,悶都消。便不得共枕同床也。我跟前站站兒也是好。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首小令把情人們約會的動作與心緒,寫得是活靈活現。

《花開》一詞這樣寫到——

約情人,約定在花開時分,(預把)牡丹臺芍藥欄整葺完成,等著那花發芽,(便是)奴交運。將近清明瞭,(一個)花蕊頭兒(也)不見生,(想去年花)此際將開也,(今年怎麼)這等遲得很。

需要說明一下的是,括號裡的字應該是馮夢龍加的。把意思補完整之後,是不是覺得這詞,很口語化,

就跟我們現在說話差不多?實際上,明朝人日常對話,跟我們沒多少差別。只是詞彙不同罷了。比如,他們有皇帝,而我們有電腦。

古人的時令小曲,現代人怎麼看?

《蜻蜓》一詞這樣寫到——


紅蜻蜓,飛在綠楊枝上。蜘蛛兒一見了,就使網張。痴心痴意將他望。蜘蛛,你休望我,這般圈套勸你少思量。費盡你的神思也,只是不上你的網。

怎樣,隨便看三首,就能感受到明朝人火熱的真情,直白到有些臉紅吧。原來,那個時代的人,也是如此熱情奔放啊!如果我們光看《明史 列女傳》,

光看裡面比歷朝歷代都多的烈女貞婦,還真會以為明朝是個只有小腳的朝代呢。

比起現在有些男男女女,人家追你,你也不說行,也不說不行,有意把人家拖著吊著,這妹子,簡直是對他人負責的正能量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