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人》:這部作品為什麼評價如此高?本文從三個角度解讀


《臺北人》:這部作品為什麼評價如此高?本文從三個角度解讀

前言:在我個人的愛好中,有兩位作家是我心中絕對的天才。第一是張愛玲。張愛玲最負盛名的作品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可曾知道,寫出《金鎖記》、《紅玫瑰白玫瑰》、《傾城之戀》這些廣受好評的作品時,她才二十三、四歲,放在我們現在就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就走入了中國文學史。白先勇的天才雖然沒有張愛玲顯露得早,但是動筆《臺北人》這樣作品的時候,也才二十多歲,如此年紀卻有如此飽經滄桑的作品,這就是天才的素養之一,一種超越年齡的早慧。現在,我們就走進這部作品,去領略它的藝術魅力。

1.從內容上來看,作者用天才的觀察力和表現力寫出了某個群體中各個階層的共同悲傷

由於《臺北人》這部作品裡的多個故事具有明顯的通感性,所以我們就以第一個小篇《永遠的尹雪豔》為切口,來分析這部作品在內容創作上的特徵。尹雪豔在上海時是百樂門裡的歌女,由於長得非常漂亮,才藝出眾,追求者絡繹不絕。但是,她又被稱之為“煞星”。追求者王貴生因想積財娶她被冠上官商勾結被判死,娶了她的洪處長一年丟官,兩年破產,後來尹雪豔也離開了他。到了臺北之後,客觀光景雖然大不如從前,但她依然做的是娛樂行業,依然想複製之前的盛景。家裡每天都聚集的是來往打牌找樂的人。

在這些達官貴人中,她遇到了一個四十來歲的名校精英,名字叫徐壯圖,已婚,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是一家水泥廠的經理。作者並沒有正面描寫兩個人的情感糾葛,而是通過“緋聞”講述來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這段“緋聞”也充分證明了尹雪豔的“煞星”體質,徐壯圖在和尹雪豔傳上緋聞之後就因故身亡。在第一個短篇小說《永遠的尹雪豔》中,作者以“調侃”的口吻表達出了對尹雪豔的關懷,以表面的歡愉來襯托她的刻骨孤獨,而這樣的情感,統籌了整部小說的情感基調。

《臺北人》:這部作品為什麼評價如此高?本文從三個角度解讀

在《永遠的尹雪豔》之後還有十三篇短篇小說,分別是《一把青》、《歲除》、《金大班的最後一夜》……《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遊園驚夢》、《冬夜》、《國葬》等短篇。每一部短篇小說都是以塑造某一個人為目的,選擇的人物也很有講究,有知識分子,有商人,有上流社會的太太,有拼命想要擠進上流社會的歌女,有工人階級的幫傭等,是社會各個階層的典型人物,所有人物的共性都是從大陸到臺灣,之前有過輝煌的生活,但如今都已落敗。所以,這部小說也成功地表達出了“臺北人”裡各個階層的情感共鳴,那就是個人在夕非今比的世事變遷中的刻骨悲傷。

在藝術上有一個專業術語叫“共情性”。這個“共情性”指的是創作者對生命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總和。這樣的能力有的人天生就有,有的人需要人生閱歷的積累來獲得。從事藝術創造的人,天分高不高,共情能力是主要指標之一。張愛玲在她二十三歲就可以對人性有超越年齡的解讀,這是名副其實的天才。在《臺北人》這部作品中,未滿三十的白先勇成功地捕捉到了“臺北人”裡各個階層的刻骨悲歡,並且找出了其共同性,然後通過寫作準確地表達了出來。他在文藝上頗高的天賦,是這部作品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2.從藝術創作手法上來看,作者在傳統與現代之間遊走得遊刃有餘

在《臺北人》這部作品中,作者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藝術創作方法:

  • a.語言上的時代交錯
  • b.非線性敘事
  • c.對比的人物塑造法
  • d.抒情上的寧靜與熱情

“由尹雪豔領隊,逛西門町、看紹興戲,坐在三六九里吃桂花湯糰,往往把十幾年來不如意的事兒一股腦兒拋掉,好像尹雪豔周身都透著上海大千世界榮華的麝香一般,燻得這起往事滄桑的中年婦人都進入半醉的狀態,而不由自主都津津樂道起上海五香齋的蟹黃面來。這起太太們常常容易鬧情緒。”

《臺北人》:這部作品為什麼評價如此高?本文從三個角度解讀

以上文字截選自《臺北人》。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白先勇的語言和同時代作家的語言風格是類似的,除了體現了一個成熟創作者的表現力外,語言和張愛玲、魯迅等人一樣,都具有古語與白話雜糅生輝的特點

《臺北人》的敘事結構在我國的文學史上是比較特別的。綜觀其它作家的創作,都是以時間順序或者意識的流動為線索來創作文本的。而《臺北人》的完成是以空間敘事排列而成的,這種被後現代美學稱之為非線性敘事。非線性敘事和線性敘事就好像是電流中的並聯和串聯,從本質上來說都具有連續性。所以,《臺北人》這部作品如果嚴格來說,不是短篇小說集,也是一部長篇小說。畢竟只有一篇短篇不少,這部作品想表達的思想情感才算抵達。

上面我們說到了《臺北人》這部作品的十四個短篇都是有共同性的。它們的共性一方面體現在藝術創作上,一方面體現在人物的經歷上。在這十四個代表人物中,作者用的人物塑造手法都是對比法。在塑造單個短篇中的人物時,在線性敘述的基礎上,會插敘和倒敘,用以往的生活來對比如今的生活,以此來表達人物的刻骨悲歡。當然,這些人物都有共同的經歷,那就是都歷經過輝煌與衰落。

在《臺北人》這部作品中,最能體現作者藝術創作成就的就是這部作品在表情達意上的剋制性,這種特性我稱之為“寧靜的熱情”。作者是一個天賦極高的藝術創作者,對生命中的喜怒哀樂有犀利的洞察力,但是他在表達這類情感時,不是一瀉千里的,而是通過平靜的敘述,從側面去表現人物的悲歡,這樣寫的好處就是讓作品具有情感的張力,讓人回味無窮。

《臺北人》:這部作品為什麼評價如此高?本文從三個角度解讀

就比如《永遠的尹雪豔》裡,作者從未讓尹雪豔在作品中吐露過心聲,寫她都是通過外貌描寫,其他人的襯托,作者的寧靜敘述等來塑造的。這樣“旁敲側擊”還能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書中人物的刻骨情感,這就是創作者在抒情上的高明。

3.從表情達意本身來看,作者以感性的經歷為入口,昇華到探討理性的人生哲學和宇宙哲學

著名評論家夏志清說:“《臺北人》就是一部民國史”。

要想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我們必須結合作品產生的年代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經歷。白先勇的父親是白崇禧,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大家都知道我們新中國是1949年成立的,同年,也是白崇禧等國名黨相關人士戰敗退居臺灣之時。白先勇就是這個時候跟隨著自己的父親去到臺北的,同去的,大約有兩萬人,這兩萬個人之中,囊括了社會各個階層,有上海的歌女,有幫傭,有闊太太等等。作者通過寫實的抒情手法,提煉出了這些人從大陸到臺灣,也是由盛轉衰的共同的客觀處境,以及個人在這樣處境中的應對態度。

為什麼作者在寫《臺北人》這部作品的時候會把《永遠的尹雪豔》放在第一篇?原因就是尹雪豔這個人物形象在面對夕非今比的落敗時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和豁達是具有救贖意義的。為什麼她會有這樣的豁達?讀過《臺北人》的人都知道,《臺北人》中的其它主角,比如金兆麗,錢夫人等,從大陸到臺灣,都是首次經歷如此的大起大落。只有尹雪豔,她在大陸的時候都已經經歷過人生的高低起伏,這個前面已經講了,她婚姻很不順。所以,有了免疫力的她,在面對從大陸到臺灣這樣的世事變遷的時候,在其他人都為此痛苦無法釋懷時,她表現得很淡然。

《臺北人》:這部作品為什麼評價如此高?本文從三個角度解讀

作者在《臺北人》中並不只是想表達一群人的集體情感,他還通過尹雪豔這個人物形象給出了救贖的方法。大家不要忘了,上面我們已經說過作者白先勇和自己的父親也是戰敗退居到臺灣裡的一份子,他們都有無法釋懷的滄桑情結。對此,作者有了自己救贖感悟,那就是像尹雪豔一樣,對於那些自己無法把握的客觀變遷,不要陷在負面的情緒中出不來,尊重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在此基礎上進行最大限度的理想性創造。尹雪豔后來在臺北的府邸裡建造的那個娛樂家園,也就是尹雪豔在廢墟上的重建。

《臺北人》這部小說寫出了特殊歷史時期中特殊人群的集體情感。這類人都面臨著夕非今比的世事變遷,都面臨著新身份尋找的困境。從中,我們也可以窺探到作者的人生哲學和宇宙哲學,那就是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它不是長盛不衰的,它有高低起伏。我們人類不可避免的地會陷入到這樣的困境中。既然叫困境,有的時候人定勝天,有的時候人類只有順著時代的滾滾向前,儘自己的最大力量,來走出困境。

  • 在《亞洲週刊》評選出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裡,《臺北人》高居第七位,是在世作家中排名最高的。我想,這部作品之所以會如此成功,不僅在於作者擁有高超的藝術天分,成熟的創作技巧,還在於作品本身給我們傳達出的一種超越時代的積極意義,那就是面對宇宙和時代的大勢所趨,生命充滿了坎坷起伏,但這也是生命的意義之一,就像餘華在《活著》裡面說的一樣:“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活著以外的某種東西而活著”。而活著無論遇到什麼困境,我們都應像尹雪豔一樣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