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點打勁源側之側(上)(汪永泉語錄三)

要通過勁源擲勁源。沒有找到勁源就發勁沒有用。

找到勁源在哪裡,就要了解發勁兒的地方。“聽”到對方的勁端,稍錯開一點(變點),沿對方的勁邊兒逆溯。錯開不能大,意念稍一轉就錯開了。錯開不是招,是術。熟練後,就憑一種感覺找勁源,這種感覺難練。

哪裡來力,就在哪裡發。但不能直頂,要化,繞過頂點向前,在對方體內變點,用側平勁兒發。這樣來的快,更直接。

一接手就變了點,避開對方的著力點,找到他不得使勁兒的點,我從這個點發勁,打勁源。這樣發,一點阻力也沒有。

發勁兒打重心側向,要變點打其側——中心。打中心也不能正面直打,要打其側(上死點或下死點)。虛點打一半。

變點是為了避開對方來力的勁端,打勁源。

旋轉著接手,變點,同時也變勁兒。

接手時,勁兒由實點轉到虛點,要乾淨利落。再從虛點打其勁源。

穿上(肩、肘、腕)後不怕頂,如果遇頂,可以換方向。

頂住怎麼辦,我手中的“球”旋轉,向上、下、側旋轉,錯開勁端,如同自行車向我撞來,我把他的把推轉向旁邊,改變它的方向。

遇力頂住,我的“氣球”脹、轉,給側,勁兒從脊發,走外圈,則對方頂不住。

遇頂怎麼辦,只要稍一轉,就錯開來力,就化開了。

化,可用手或腕或肘或肩或腰等部位化。

用手中球轉來化、發,快捷。

如果發時,感到對方的勁兒沒有放淨,還有頂力,就含一下,即用內勁撼動。

避開勁端打勁源。對動端不放,不躲,在頂點上變點,放勁源。變點,從點的側面繞到點的後面,沿勁邊走,達到勁源,再擊發“中”。

變點用“球”轉,不能丟掉接觸點。接手頂住後,由手或腕、肘、肩畫圓圈轉,找側,擦著對方的勁邊,找勁源。

對方發勁來,我接手,滾、錯、折、磨,就變了點。

接觸點不加勁。如對方在我小臂上著力,我不在這個點上爭,錯開一點兒,把勁兒輸送到點的後面,再出勁兒,手指指方向,意要出去的遠。

接手就變點,上、下、左、右、上左中、上右中、下左中、下右中。變點要靈敏、快捷。

聽“中”、問“中”、拿“中”,不能追“中”。追“中”則對方不給。要變點、錯位。點從指端滑到中指根,從中指根發勁,發碰勁。碰的著力點也要變點。滑動變點時,不要向後撤,不要抖腕子。

如何使接觸點成為“半點”?松背後,不松前面。用手中球轉。一接手,滲到對方的“中”,用意念在他的身內變勁兒,不要在接觸點上變勁兒。

不能想我自己的勁怎麼變,要聽對方的勁,在他身裡變。

問點與發點是兩個點。問點不發,發點不問。對二者要分清楚,不能混淆。但問與發是同時完成的。喊“一”就完成了。教學時要分喊“一、二、三”。

聽點、問點、發點之間的距離很近。用手法使他們的距離改變,丟掉接觸點,打他後邊的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