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肯吃學習的苦?

“生活的苦可以被疲勞麻痺,被娛樂轉移,無論如何只要還生存著,行屍走肉也可以得過且過,最終習以為常,可以稱之為鈍化。學習的苦在於,你始終要保持敏銳的觸感,保持清醒的認知和豐沛的感情,這不妨叫銳化。”


網上曾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意吃學習的苦?”而上面這段話,是點贊量最高的一段話,細細品來,確實是這個道理!

1

我們這一代人,高中時候都知道這樣一句話:高中拼一些,等到了大學,就輕鬆了!我也相信肯定不止我一個人曾這樣認為。


你身邊也肯定有不少這樣的例子:高中時候很刻苦用功,等到了大學,報復性的放縱自己,玩三四年網絡遊戲下來,稀裡糊塗的進入了社會,結果遭受了社會狠狠的一巴掌,這時候才發現自己一無是處。

為什麼你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肯吃學習的苦?


虛擬世界裡的遊戲雖然精彩,但是現實生活中的競爭卻真實得可怕。不想學習,認為學習太過於辛苦,但生活遲早會讓你明白:不充實自己的人生會更苦!

2

大家可能都學過這樣一篇課文,叫《傷仲永》,課文講述了一個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天才,出口成章,在十里八鄉都格外出名,於是,他的父親整天帶著他去四處拜訪名人,獲得金錢與名聲,漸漸的,仲永已經忘記了學習,數年後,有人再次見到仲永,卻發現他早已“泯然眾人矣!”

為什麼你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肯吃學習的苦?


學習是一件持久的事情,沒有誰敢說自己站在學問的巔峰,而縱觀古今中外,越是在學術上出類拔萃的人,越是謙虛,越愛學習。

為什麼你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肯吃學習的苦?


因為越是不斷拓寬知識的邊界面,越是覺得自己知識儲備量的貧瘠與荒涼。也正是在這樣日積月累中,人與人的差距被迅速拉開。


實際上職場也一樣,每個人在工作的幾十年都有可能會換好幾份工作,但總要人往高處走,那你憑什麼往高處走呢?這才是檢驗你的能力與儲備的時候。


為什麼你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肯吃學習的苦?

學習其實並不苦,苦的是早已被生活消磨掉了好奇心和敢於對未來抱有期望的勇氣。


為什麼你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肯吃學習的苦?


沒有誰願意吃真正的生活裡的苦,對於那些想讓生活變得更輕鬆的人來說,學習才是最容易走又最有用的那條路。


在上一代人眼裡時間與勞力可能是最不值錢的東西,而時間過了二十年,這一代人顛覆了這個觀點,時間與勞動可能是最有價值的東西。


不要覺得自己還年輕,有勁兒,出去打工出賣時間與勞動賺取報酬。要知道:命運所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為了討生活而吃的苦,往往就是你當年不學習與驕傲自滿的代價。

為什麼你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肯吃學習的苦?


生活其實並不苦,苦的是那個不知苦也不知如何避免吃苦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