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鈍感力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活得開心的,都是那些想的開的。

01 重要的鈍感力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由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所著的《鈍感力》。對於生性敏感的我來說,這是一本很有啟迪意義的書。

作者認為“在人際關係方面,最為重要的就是鈍感力,當受到領導批評,或者朋友之間意見不合,還有戀人或夫妻之間產生矛盾的時候,不要因為一些瑣碎小事鬱鬱寡歡,而應以積極開朗、從容淡定的態度對待生活。”

生活中,因為一兩句話沒說好,朋友之間反目,夫妻之間爭吵的情況屢見不鮮。從前的我,常常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耿耿於懷,甚至反覆琢磨。別人早就忘記自己說過什麼,我卻總是想起這件事,不斷地用回憶傷害自己。

如果大家沒那麼敏感,對別人不善的言論能一笑而過,那這個世界將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衝突。不過不在乎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很難。要想不跟人計較,需要忍耐,而忍字頭上一把刀。

我媽媽是一個鈍感力很強的人,別人即使對她態度不好,她也馬上能夠忘記,所以她是一個活得很開心的人,有時候我挺羨慕她的性格的。

人生需要鈍感力

不過人和人之間交往,我們可以不把別人傷人的話放在心上,但當別人冒犯我們的時候,還是得表明自己的態度。不然別人覺得你好欺負,就會得寸進尺。

02 諷刺當誇獎的鈍感力

“人總是這樣,被他人毫不猶豫的多誇幾次,慢慢的自己也會覺得是那麼回事了,也會朝那個方向去努力。這種聽了兩句表揚就飄飄然並信以為真的勁頭,的確也是一種才能。”

最近大熱的綜藝節目“妻子的浪漫旅行”中的包文婧,是一個炫夫狂魔。在她的眼中,她的丈夫包貝爾特別帥,特別有才華。

人生需要鈍感力

包文婧這種無條件地相信和肯定,給了包貝爾信心,讓他覺得不能辜負妻子,事業也越來越好。如果他心裡覺得妻子只是在安慰他,而不真正自信起來,肯定不會取得現在的成績。

其實自大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卑。因自卑的人常常連跨出第一步的勇氣都沒有。《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的作者李尚龍提到,只要你跨出了第一步,就會發現實現目標是多麼地容易

有時候我們把困難想象地很強大,在內心先把自己打敗了。不管別人會不會肯定我們,我們要學會肯定自己。

就像傅園慧,在她爸爸的教育下,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天才,她這種信心幫她戰勝了很多困難。

03 身體的鈍感是一種優勢

書中提到很有意思的一點,“衛生好並不是一件壞事,不過環境衛生搞得越好,雜菌區除的越乾淨,周圍就會變得一塵不染,與此同時身體的抵抗力也會因此減弱,稍微沾上一點細菌,人們就可能得病。”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很重視清潔衛生的國家。按照作者的觀點,可能正是由於日本太乾淨了,人們反而容易得病。

中國有一句俗語,叫做“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看來老祖宗傳下來的俗語,還是有道理的。

人生需要鈍感力

作者還提到三個人一起睡覺的例子,由於夜晚溫度降低,有一個人發燒了,另一個只是鼻子有點難受,還有一個一點事都沒有。身體的鈍感讓第三個人更加能夠適應環境,可見身體鈍感的好處。

從這本書中我才知道,生氣會傷身體的醫學原理。作者以前是當醫生的,所以他從神經的角度指出,“交感神經會隨著緊張、煩躁、不安等情緒的不斷加劇,會令人的血管變窄,血壓升高。”

如果我們總是生氣,負面的情緒會使血液循環不暢通,也會引起健康問題。鈍感力強的人不容易生氣,所以也比較容易健康長壽。

04 鈍感是一種不屈不饒的精神

作者在這本書中舉了才華出眾,卻最終沒落文壇的O先生的例子。O先生是一位擁有極強自尊心的新銳作家,在投稿出版社了無音訊後,他灰心喪氣,再沒有振作起來。

而本書的作者卻能夠自我安慰,最終成為日本著名作家。我覺得作者這裡說的鈍感其實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逆情商和百折不饒的精神。

人生需要鈍感力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聰明的人,但是大部分人並不是智商超群,而是靠著毅力取得了成功。

俞敏洪在他的同學裡其實算先天條件很差的,但是他能吃苦,能堅持,才有了今天的新東方。

只要自己不放棄,默默耕耘,時間會給你答案。

05 女性天生比男性強大

這本書提到,一般男性失血量達到身體的三分之一就會一命嗚呼,而女性在生產時即使出血量超過身體總血量的一半,也可以活下來。

造物主似乎故意把女性造得比男性更強大,因為女性要承擔孕育下一代的重責。

看到這裡,我莫名地有了一股力量,原來我們女性不是柔弱的象徵,而是強大的代名詞。

人生需要鈍感力

總之,作者認為“不為瑣事動搖的鈍感,才是人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基本才能人際關係的糾紛不放在心上,別人的諷刺也當作真心的誇獎,不過分敏感,就可以快樂長壽地生活下去。

人生需要鈍感力,如果天性敏感,就學著做一個鈍感力強的人吧。


作者簡介:愛自己成長之路,喜歡閱讀的英語老師。生命不止,學習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