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書直播“帶貨” 扶企助農很“給力”


村支書直播“帶貨” 扶企助農很“給力”

本報記者龍 楠


“蓬街鎮靠近東海,土壤、氣候條件好,適合種植很多熱帶水果。我們的百香果品質、口味俱佳,富含多種人體需要的維生素和氨基酸。”

3月21日13時,路橋區蓬街鎮啟明村黨總支書記周海德在淘寶直播間裡,一邊用配備的工具剝開當地種植的百香果,給觀眾展示鮮嫩多汁的果肉,一邊介紹百香果的營養價值。當天直播觀看人數接近1萬人,屏幕下方,不斷湧入網友的點贊和留言……百香果的銷量也不斷上漲,當天就賣出了55箱。

疫情以來,為了緩解農產品銷售困難、企業商品訂單大幅減少等情況,全市多地黨員幹部聯合電商、短視頻平臺,化身“帶貨主播”,幫老鄉帶貨,周海德就是其中之一。與專業主播不同,他的身份更受關注,更顯誠意,信譽也更有保證。


農產品滯銷,村民、幹部俱心憂


王小青是蓬街鎮啟明村第一批種植百香果的農戶。

近幾年,許多葡萄品種面臨淘汰,棚子裡空出了不少葡萄架子。經過一番考察,他發現百香果種植方法和葡萄類似,棚架設施可以共用,能節省一大筆成本,再加上土壤、氣候適宜,王小青當即拍板引進種植百香果。

起初第一年,百香果走批發,銷售情況良好。今年春節,受到疫情影響,各地封路,王小青的百香果無人問津。疫情緩和後,他也試過拎著幾籃去路邊擺攤,偶爾能賣出個四五斤。直到今年3月,倉庫裡還囤著幾千斤百香果。

“百香果比別的熱帶水果儲存得久一點,但也只能放一個月左右。”時間就是果子的“生命”,天氣漸熱,百香果放久了一來口感欠佳,二來也容易腐壞。為這事,王小青一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3月中旬,啟明村黨總支書記周海德接到通知,區裡為扶企助農,將開展“百名書記帶百貨”網絡直播活動。基本沒接觸過網絡直播的周海德心裡想,帶村裡滯銷的百香果去試試!哪怕“死馬當作活馬醫”也好,萬一能找到銷路呢?

為了直播,周海德提前一個星期準備。為了讓直播看起來更有趣味,他還設置了一個現場“開箱”環節,讓觀眾更加直接地看到百香果的質量。

3月21日,首次試水直播帶貨的周海德在屏幕上看起來談笑自如,實際上十分鐘的直播結束後,他背過身去偷偷擦掉了額頭上的汗水。

“第一次對著鏡頭直播,心裡確實挺緊張。”周海德坦言,今天來當“主播”的目的是為村裡農戶增收,每賣出一斤百香果,對果農來說都是最好的幫助,自己必須穩住。


幹部代言,產品價格、質量有保障


短短十來分鐘的直播,蓬街百香果的名聲就“打”了出去。直播後,陸續有個人、單位等直接聯繫啟明村農戶,以團購的形式進行購買。一個星期不到,剩下450箱左右的百香果全部賣光了。和專業主播相比,這份成績並不出眾,不過,鄉里鄉親們都很滿意。

“網上直播,能夠賣出農產品?不僅是農戶,我自己一開始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周海德說,此前大多時候,啟明村的農戶們都是自己在馬路邊擺攤,一天也賣不出多少。

“一箱百香果一共24個,疫情之前要賣45元到50元,現在直播間的觀眾們,購買只要35元包郵,算起來一個不到2元。”為了推廣品牌,讓消費者先嚐嘗味道,周海德與農戶商量就賣成本價,利潤很低。

相較於初次“觸網”、低價讓利的周海德,蓬街鎮尚家村黨總支書記蔣波是十足的“網絡達人”,平日裡也愛在“口紅一哥”李佳琦的直播間裡購物,深諳直播“套路”。

在直播間裡,她誠心誠意:“楊禮池小番茄是原生態種植,不打農藥,不催熟,隨手摘來就可以吃,味道好得很。”這種自信源於她對當地小番茄的瞭解,在直播銷售之前,蔣波會對農產品質量分批次進行把關,確保無汙染、無公害指數達標。

近幾年來,電商發展迅速,但產品質量、退貨困難等問題頻出不斷。有的主播嘴上說得天花亂墜,消費者實際到手的產品卻不盡如人意。蔣波知道,除了價格,觀眾們更關心“吃進嘴裡的”到底是不是“好貨”。

“我也是第一次買他家的東西,想著是村書記代言,應該不會有假。”下單購買了一箱百香果的王女士說,自己因好奇而來,想看看平日裡嚴肅行事的幹部會怎樣直播,試試他們推薦的產品到底好不好吃。


推廣品牌,促進農產品銷售轉型


今年3月,在網絡各大平臺上掀起了“幹部直播”帶貨熱潮,一時之間引起社會熱議。但不少網友表示,要拒絕玩玩“噱頭”追追“風”,讓直播真正轉化為村民實實在在的收入。

“幹部直播為當地產品代言,對消費者來說,自然是可信度更高。反過來,直播也倒逼幹部對農產品的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監管,起到雙向促進的作用。”蓬街鎮組織委員李加琪說。

“我們蓬街當地的農業品牌知名度比較高,但是農戶們大多采用傳統的銷售模式——‘你來買,我來賣’,銷售範圍侷限在本地。”蓬街鎮副鎮長李天金說,直播賣貨速度讓村民們直接感受到品牌、新營銷方式對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性,對他們長遠的轉型發展有所幫助。

電商銷售需要“接地氣”,跟緊潮流,太死板就得不到網民的認可。首次直播,大多數幹部都是主要介紹農產品的營養價值、種植優勢,區分度不高,和留言互動也不夠。

“接下來,蓬街鎮將與團區委、區婦聯合作,召集農業主和相關年輕幹部,進行網上營銷培訓。”李加琪介紹,一方面,通過培訓提升幹部懂網用網能力,瞭解網絡售賣的規律;另一方面,組織農戶加強學習,合力找到消費增長點。

針對資源分散、品牌推廣力度不夠等問題,蓬街鎮投資建成約1500平方米的農副產品展示銷售中心,其中除了楊禮池小番茄、富硒大米等本地農產品展銷區,還設有農副產品電商平臺、培育基地等多個區塊,幫助村民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由分散經營向集約化發展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