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感:努力与决定

边界感:努力与决定

有人问一个重复性很高的问题:

“老师,我正在等待这次招标的结果,我很担心!万一落标怎么办?”

感受:老板与雇员

心想,拿这样的问题问我,不是给我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机会吗?不过,我的腰究竟疼不疼,还要看能不能把话说到那个位置,否则无论是不是站着,恐怕都没有下次说话机会了。

这是在一次会议中的提问,我并不认识提问的人,于是在回答之前做了简单的澄清:

“你是公司老板,还是团队成员?”

对方脸上显然有些困惑,还是回答了:

“我负责销售管理。”

“不是老板”,我想了一下,继续:

“我想你更应该关心万一这次中标了,你准备怎么干?我的意思是,管理者的关注点是让你比其他人干得更好,让团队更有竞争优势,这一点就足够你操心了。”

对方愣住了,似乎没有明白。其实我的回答很直白。只要你会做业绩,并且比其他人做得更好,永远不必担心没有产品可做。如果不能,即便中标了,也未必做得久。

有人担心这是对公司的不忠,甚至很不负责。错了,守住自己的角色这才是真正负责。一个销售管理者需要操心的,正是自己的销售管理水平。在我们这个行业,招标几乎是刚性的,无论你怎么解读,不会因此就拥有更多的特殊待遇。这么说的前提,销售团队当然是做了该做的事情,并及时有效地与相关方沟通,没有技术上的失误。

该努力的时候,就不要决定;该决定的时候,不用努力。什么意思呢?

发现:努力与决定

公司里有两件事:一是努力,一是决定。在努力的范畴,不做决定;在决定的范畴,不必努力。招标,恰恰是决定的范畴,因为招标的成功与否,与产品的性质和类别有关,不是努力可以解决的事情。

那为什么管理者要操心不在自己范畴的事情呢?没有理由。深究起来可能是一种习惯,而这习惯是怎么来的?对不确定的事情担心,这是人的本能。还有一方面的原因,说出来扎心,是在亮明态度。人在什么时候需要拼态度呢?多半是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时候。能力足够的时候,才不屑于亮明态度呢。

会场里突然出现另一个声音:

“老师,假如我们就是老板呢?”

老板!什么是老板?老板就是公司里谁都能走,他却不能走的那个人。如果产品落标了,那就只能承担:决定不做,或者找一个替代产品接着做。换句话说:落标,活该!这就是老板必须承担的后果。

老板就要做个明确的决定,如果不中标,需要决定为这个团队寻找什么替代的产品来保住这支团队?如果仓促之间没有备用方案,来不及反应,说明之前的预见不足,这件事就是因为当初的预见不足所付出的代价。那就决定赔付团队,让他们解散。如果公司只有这一个产品,那么关门就是明智的决定。这再合理不过了,整个公司的将来维系在一个产品上,风险本来就是很大么。这不是我要说得残酷,原本如此。

如果公司还有能力支撑,就要评估是不是能够支撑到新产品的引进,或者与其他公司有没有合作机会。无论上述哪一种做法,都是决定,这就不是团队的努力可以解决的事情。

区分:真的与假的

“我也没办法。”

如果一个管理者经常在团队说这样的话,说明什么?如果一个销售人经常对客户说这样的话,说明了什么?

这都说明一个问题,说明这件事在我的努力之外,是决定范畴的事情,而我做不了那个决定,不怪我。这很糟糕,糟糕的不是没有人做决定,而是糟糕的内部沟通。这说明内部的决定与努力之间是界限不清晰的。

让我们明确一下,消除模糊区域,是领导的职责;报告模糊的位置,是下属职责。报告了,却也消除不了,那是领导的不作为。

目标模糊,战略不明,这是谁的职责?当然是领导领导。有人继续问,哪一级的领导呢?哪一级都是,为下级澄清这个模糊地带,就是这个级别的职责,如果你也不清楚,继续向上澄清即可。

“老板给的指标,我也没办法”

“预算就这么多,你不够我也没办法”

“我说话很直的,没办法,改不了”

“招了很久,招不来人我也没办法”

“……”

这是需要做个区分的,到底是真的没办法,还是假的?

很多政策颁布,是既成事实,所以原来可以做的事情不再可行。这种事情,按理说找谁都没有办法,向上沟通又有什么用呢?当然有用,政策颁布不是问题,完不成任务才是问题不是吗?政策不可改变,但是任务可以。有人继续,那老板就是不改变任务怎么办呢?那是因为没有给老板与更高层领导协商的理由,比如既然如此,奖金政策需要改变吗?原来的人才计划需要更改吗?你会发现,他们需要评估这次政策影响的程度,范围以及趋势,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也是战略上的调整。高层为了保持战略定力,当然不会因为任何风吹草动立即调整,除非那是狂风暴雨的前奏。

有些模糊区域,是因为理解问题;有些模糊区域,是因为能力问题;有些模糊区域,需要作出决定。这要仔细分辨。

有人反映公司战略不清楚,我问:“你发现这个不清楚问题多久了?”对方说好几个月了。“那你的团队还在使用费用吗?还在正常报销吗?”对方给了肯定的回应,同时若有所思。

在公司战略不清楚的情况下,仍旧使用营销预算,那么使用预算的依据是什么?用多少浪费多少不是吗?

我们继续沟通,后来对方得出自己的结论:并非公司的战略不清,而是我不同意。实际上,每天还是按照自己能理解的,并且能接受的战略在工作。问题是:你理解的战略又是什么呢?如果每个团队按照自己的战略在工作,整个团队的确也是没有战略的。

区分清晰之后,如果应该做决定,就不要人家不努力;如果应该努力,就不要责怪对方不决定。

所有的无助,可能都是角色上的苟且。每当你感觉无助,或者尴尬,问问自己,此刻我的角色到底是什么?找准了角色,瞬间就能满血复活。

做自己的教练。

边界感:努力与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