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便利店商品定位?做好这3点就能提高坪效及盈利能力

做零售的都知道选品的重要性,选品其实就是选消费者,这个和选址就是选流量都是一个逻辑。便利店面积不大,但追求高坪效和高利润的特性,决定着对商品定位的关注度较高。而商品品种和商品陈列是最直接的展现,这个内在的驱动力,远远不是门店高大尚的装修效果可比的。

如何做好便利店商品定位?做好这3点就能提高坪效及盈利能力

门店空间的有效利用

很多便利店从外面看很像全家、罗森等连锁品牌,LOGO和风格十分接近。等到进店却不是那么回事了。你会感觉原本就不大的便利店,要不很拥挤,要不很空旷,而这种拥挤和空旷,又不是货架的布局造成的。

显而易见,是商品单品数量以及商品陈列规划出现的问题。

1、单品数量不足影响业绩

商品数量不足,是很多便利店存在的问题。经常看到某些单品陈列面在3个以上,也就是没有足够的单品数进行陈列。便利店可以做3000支单品,但因为缺少商品只做了1500个。

商品少了一半意味着什么?是没有足够的商品提供给消费者,或者说,便利店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缺失。

便利店的客群虽然年轻化,但白领、上班族、生活补充、流动客群、学生都不少。太少的商品很难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这样门店的销售不会高。

在商品组织方面,便利店需要有更合理地规划。需要考虑如下几点,并依照顺序梳理:

门店动线布局、经营品类规划、经营品牌规划、经营单品选择、商品陈列落位、以及消费者及市场需求反馈,从而筛选商品。

便利店看重坪效,有限面积创造的价值越高,说明运营能力更好。当然,商品不是简单的摆放,还需要系统数据地联合分析,不断调整。无法满足消费需求的实体店无法存活。

如何做好便利店商品定位?做好这3点就能提高坪效及盈利能力

2、便利店不需要量贩式陈列

有些便利店在收银处、入口处出现量贩式地堆,摆放一种商品,形成了一个促销区域,显得十分突兀。这还不是重点,主要是便利店追求单品管理,要的是绝对坪效最大化,在便利店用个一平米的地方做单品量贩促销,是超市的玩法。

便利店是解决消费者便利性和即得性需求,给予顾客的是服务,顾客享受的是满足需求的体验。从获得服务的满足感。而价格并不是消费者在意的。

或许便利店通过系统销售数据,觉得某个商品卖得很好,从而做了促销地堆便于销售。不过对便利店业态来说,这反倒是一种伤害。

便利店寸土寸金,每一个商品和位置都是创造利润的点,促销地堆并不能带来实质的流量,便利店不是超市,超市追求商品价格的敏感度。

事实上,这种店堂和陈列空间的无效利用, 结果就是对便利店成本的无形拉高。

商品数量和陈列规划的能力,以及对此的正确认知,决定着便利店的业绩。

如何做好便利店商品定位?做好这3点就能提高坪效及盈利能力

商品需要精心组织

1、商品选择要基于业态特征

便利店可以满足应急性需求,应急性有小包装、便携性、方便使用的特点。即便社区消费者购物,也是做为生活补充所需,比如小包装调味品、酸奶烘焙、速冻水饺、便当早餐等。

包括米面粮油等,所有大包装商品只会在超市出现,而便利店是不需要的。这其中还包括捆绑的促销装商品。

从业态成本来看,便利店运营成本是高于超市的,包括房租、人工、设备设施所有摊销。超市可以做多品类大规模单品促销,单品量贩,从而实现高周转的利润累计,靠量抵消成本。

便利店根本做不到大量销售,便利店需要高坪效完成盈利,这个基础是商品选择和服务增值。从这点来看,便利店销售促销装,价格没有竞争力。即使价格有了竞争力,销量也做不起来。

便利店出现上述情况,一是经营者搞不清便利店和超市的分别,二是认知不清后的有钱就赚逻辑。这种经营模式,也是很多做便利店的,挣钱很少的原因之一,其实是不懂行。

如何做好便利店商品定位?做好这3点就能提高坪效及盈利能力

2、便利店缺货影响服务

对于单店便利店而言,商品进销存管理有一定难度。采购时都需要整箱进货,以最小包装陈列和销售,库存又是零散状态,再加上数千个单品管理,往往管理不善出现缺货。前面也提到过商品数量不足的危害。

连锁便利店缺货管理相对较好,由于具备物流配送中心可以集中采购、拆零配送、库存统一管理。尤其拆零配送可以一日多次对连锁店配货,甚至不需要整件配送,这样缺货的概率大大下降,是业绩的保障。

便利店缺货管理需要完善这几点:

  • 要有完善的进销存系统,实现对商品流通过程的全监控,掌握一切经营数据。
  • 商品资料建档准确,从供应商到商品信息,每一个要素都需要精准,才能确保数据及库存准确。
  • 运用数据做好经营分析,对畅销滞销品、周转率低下品等进行管理,同时管理缺货和资金使用。
  • 店面陈列细致完善,要依据销售数据管理陈列和库房。

运营好的便利店商品陈列都是单只排面,库存影响小,重点在于缺货管理。库房库存与陈列库存的合计是整体库存,影响周转率和业绩。

如何做好便利店商品定位?做好这3点就能提高坪效及盈利能力

减少与超市争夺客源

便利店周边有社区超市、大卖场并不鲜见。毕竟业态和定位不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眼馋超市的流量可以理解,但不可取。以便利店的规模、单品数和人员职能,是很难走量贩式经营的,根本无法支撑。

在商品选择上,很多品牌都是成系列的,这一系列可以在大卖场陈列销售,在便利店只能选一款。比如士力架,在便利店卖单只就可以了,在超市可以销售桶装的。可口可乐在便利店卖个1.5升的已经是极限,大超可以卖2.5升。

在便利店接近3000支单品的管理中,除了门店功能和品类规划,每一个品类,每一个品类下的品牌,每一个品牌下的单品,都是精选出来的,大多是都是一两个单品就够了,甚至有些都不需要经营,这还得是消费需求的。

对便利店来说,不要偏离定位和服务,给自己客群最好的体验。不与超市争夺客源做好自己才不会跑偏。

当然,便利店在国内是有一些新变化的。新物种的生鲜便利店、数字化便利店等新型便利店和传统的、7-11等原教旨便利店有很多不同,但它们的功能属性没变。

如何做好便利店商品定位?做好这3点就能提高坪效及盈利能力

总之,门店空间利用、商品的精选、客群的错位和深耕都是便利店基本的能力。在现今便利店风口时代,出现很多需要提升、创新的新模式和新思维,都是很好的,便利店经营也需要与时俱进。

我十分欣赏任正非在学习IBM时的理念,采用了“先固化、再僵化、再优化”的原则。对很多便利店经营者而言,首先是知道便利店是什么,之后才有基于此的创新,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既提升了认知,又能找到如何面对竞争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