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肖像系列》——莫迪裡阿尼 | 1919年 91.4cm x 73cm | 布面油畫 | 美國紐約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莫迪裡阿尼雖身處20世紀初

喧鬧的巴黎藝術圈

卻與當時各流派各團體

保持著疏離感

他是位具有詩人氣質的畫家

他出生在意大利利沃爾納

自幼體弱多病,學業不佳

跟隨畫家古列爾莫·米凱利學習繪畫

母親很關注他的成長

深知兒子的天職

從不與之作對

送他進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美術學院學畫,看博物館

1902年考入威尼斯美術學院

1906年到巴黎,與畢加索等人同在蒙馬爾特高地下的民區居住

並且向布朗庫西學習雕塑

1912-1917年間,形成了他的藝術特色

即運用優美、精練的線條勾畫對象的輪廓

然後塗布經過誇張、提煉的濃豔色彩

他接受東方繪畫的影響

吸取塞尚表現形態結構的方法

並且把形象通過誇張變形而特別拉長

他筆下的人物並不真實

經過加工之後,畫面呈現出一種有韻律的優美節奏

仔細看大部分肖像作品的眼睛大都無神,空洞

法國有一種說法:

“此時的模特是處在催眠之中。”

他的作品構圖活潑多變

色彩豐富而富有變化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 莫迪裡阿尼


作品裡總有一種頹廢和沉淪的美

還散發著一些東方韻味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他在世時籍籍無名

卻被同時代另一位畫壇大師

視為最強大的對手

你知道是誰嗎?


畢加索


他的肖像畫背景都很簡單

屏蔽了畫中人物

社會身份與生存環境的聯想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人物要麼閉著雙眼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要麼雖然睜開眼睛

但卻毫無神情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但肢體語言卻豐富多變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頭像有著共同的特徵

弧形眉,杏仁眼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小嘴巴,長脖子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長脖子汲取了文藝復興晚期的矯飾主義風格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 《長脖子的聖母瑪利亞》帕米賈尼諾

但色彩卻是文藝復興早期的蛋彩壁畫風格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 《春》波提切利

雖然身處新印象主義

立體主義潮流蓬勃發展的年代

在那個時期的畢加索開創了一個新的藝術潮流

幾乎人人都很喜歡他的作品

所以畢加索順風順水

生活過得比較富裕

但是莫迪卻是截然相反

他的作品已經遠遠超過了當時的主流思想

以至於沒有人喜歡他的畫

也就沒人願意買他的畫

他一貧如洗,窮困潦倒

天天沉醉在酒精的麻醉、毒品的侵蝕、女色的溫床之中

甚至他會用一張畫去與老闆娘換一頓飯

老闆娘都還不太情願。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 《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 修拉

但他卻不合時宜地堅持著

15世紀意大利藝術的傳統精神

莫迪一生只畫過兩張風景畫其他全部都是肖像畫

他鐘愛畫裸體畫

莫迪的肖像畫一目瞭然幾乎都是歪斜的頭

長長的脖頸

像削尖了的肩膀

身體結構比例不協調

而且是有眼無珠的肖像

莫迪曾說過他畫的眼睛是審視自己內心的眼睛

他也說過當他真正認識一個人的靈魂

他便會畫出那個人的眼睛

這個人就是他的妻子-珍妮

這是莫迪生命中最後一張畫,畫的名字叫《珍妮》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 《曼陀鈴》 布拉克


當時是作家茨威格筆下

“昨日的世界”走向沒落的時代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 《昨日的世界》

歐洲人心中理想主義的“美好年代”像一隻瓷瓶

被第一次世界大戰擊得粉碎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畫家筆下的那一雙雙空洞的眼神

或許正是那個時代最好的寫照

他出身名門,長相英俊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卻總是自暴自棄

過著放浪形骸的生活

酗酒、毒品和貧困摧毀了他

年僅三十六歲就離開了人世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更令人悲傷的是

隔天

他身懷九個月身孕的情人珍妮也跳樓自殺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生前,他的畫少人問津

但死後不久

連他用過的調色板都遭到了高價哄搶

2015年

中國藏家劉益謙以人民幣10.8億元

拍得他的作品《側臥的裸女》

創下當時世界藝術品拍賣第二高的紀錄

當天才沉淪頹廢時

莫迪的裸體畫作也折射出他自己的性格

當時的他作為一個外國人

在巴黎生活在人們的冷漠無情中

一個受壓抑的心靈將自己的感情在畫布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畫的裸體女人表情神秘

或者沉思內省

或者閉目而眠,又或者望著別處好像想要說什麼似的。

這些畫都表現出裸女形象的內心世界

讓人捉摸不透,耐人尋味

對於莫迪利亞尼的一生

人們歷來頗多爭議

法國詩人法朗西斯·卡柯的紀念文章頗有意義:

“他的一生有貧困與煩惱

記錄了因為與世格格不入而擺脫掉平淡無奇的願望

它具有一種想要出人頭地的特徵

並且表明了對懲罰的渴望和達到目的的願望

……就全部生活而言

就所有缺點和質量而言

就對不幸與特殊的體驗、優雅的激流、狂熱與猥褻而言

莫迪利亞尼在身後留下的是一個不能很快填滿的空白點。”

他的作品如《阿利斯肖像》(1915)

《閉目的裸女》(1917)

《讓娜·埃比泰爾納》(1917)等

都是十分優秀的作品


美朗藝術 | 美術大師課

致力藝術美學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