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有控制慾的父母怎麼辦——《囧媽》背後折射的代際溝通問題

在這趟莫斯科火車之旅的開端,男主徐伊萬的母親就提及自己的夢想和遺憾。母親說48年前她就是合唱隊的主唱,在莫斯科有一場代表中國大使館的演出,辛苦排練四個月就為了上臺三分鐘,卻因為她的遲到演出被取消了。這件事因此成了她一輩子的遺憾。

遇上有控制慾的父母怎麼辦——《囧媽》背後折射的代際溝通問題

伊萬母親不像很多習慣把期待或者未完成的遺憾寄託在孩子身上的父母,她沒有把參加國際演出變成伊萬的願望,這點值得肯定。然而一段對話暴露了她和兒子之間溝通存在的問題:

“名場面”再現

伊萬:“那你還敢坐火車,而且這是你的遺憾,又不是她們的遺憾。”

母親:“你媽這輩子就唱歌這點愛好,你怎麼就不能陪我去圓夢啊?你不到美國去會怎樣啊?”

伊萬:“我會有很大的經濟損失……你不去莫斯科會怎麼樣啊?“

母親:“會死。”

伊萬:“啊?”

母親:“會死不瞑目。

遇上有控制慾的父母怎麼辦——《囧媽》背後折射的代際溝通問題

這場過招中伊萬母親用了三個影響親子關係的必殺技:控制慾+自我中心+內疚操縱。


“控制慾”招式 (e.g.你怎麼就不能……/你應該……)

現實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承受著來自親人朋友的期待。他們通過或激烈、或溫和的言語試圖影響鞭策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諸如“你必須和她分手”“你不應該和這種朋友往來”“告訴你多少遍了要每天多運動”……

這些句式背後最主要的問題是忽略了個體的獨立性,換言之“噢,那該死的控制慾”。

遇上有控制慾的父母怎麼辦——《囧媽》背後折射的代際溝通問題

就像囧媽不讓伊萬吃最後一塊紅燒肉,說“我就是要控制你”,擔心伊萬和妻子夫妻生活不和諧,說“我給她打電話”。對他生活方方面面的控制讓伊萬不堪忍受,吐槽母親心中有個幻想的兒子,兒子該做什麼長成什麼樣都已經設定好了。她所做的一切就是在鍥而不捨地將真實的伊萬打造成她心中設定的樣子。

縱使很多時候父母朋友的出發點都是愛,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種生活的理想形態,他們又如何能夠得知:他們所期待我成為的樣子是我所期待的?

遇上有控制慾的父母怎麼辦——《囧媽》背後折射的代際溝通問題

有個朋友曾說過她的糾結:名校畢業後進入了互聯網行業,996的加班生活、需要不斷更迭只是儲備的行業性質讓她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充電學習。父母操心她沒有時間照顧感情生活,不停勸說她換行,找份穩定的工作比如事業單位或者當個老師。

父母在聊鄰里八卦時三不五時提及這家鄰居當老師福利待遇有多好、那家的兒子從事外貿行業很多年最近還是決定改行努力在考教師編制。有天父母再次在飯桌上強調一份安穩的工作對生活平衡的好處時,她忍不住開口:“可是,我想要的不是安穩呀。”

遇上有控制慾的父母怎麼辦——《囧媽》背後折射的代際溝通問題

她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精彩紛呈在她眼前展開的世界,渴望迎接商業世界中的機遇與挑戰,也知道隨著年齡增長可能會受社會角色轉換的影響、以及在現實生活中不斷碰壁跌倒,未來的她可能會在某個加班受挫的深夜,一瞬間閃過這樣的念頭:當年如果聽爸媽的話,日子可能會舒服些吧。但是,她一定不會後悔走在自己選的路上。

只有我們自己,能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你也恰好在和有控制慾的至親過招,可以試下這樣回招:

遇上有控制慾的父母怎麼辦——《囧媽》背後折射的代際溝通問題

在面對想要幫你做決定的父母愛人時,不妨坦誠地告訴他們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且給他們足夠的理由去信任自己——解釋清楚自己做出該決定是出於理性的考慮,而非一時情感衝動,並且對其結果也做好充分預期,即使結果不如人意,也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

“自我中心”招式:(e.g.你不……會怎樣?/我的事情比你的事情重要)

在《囧媽》中這句話的語境是退休後的母親有時間和錢去圓夢,但伊萬還處於為事業奮鬥忙碌的狀態,母親想要的6天火車陪伴伊萬給不了,但伊萬也給出瞭解決方案——忙完工作陪母親坐飛機去莫斯科。

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的確萬萬不能,這決定了大部分年輕人的精力都在工作上,忽略了家庭的平衡。如何取捨如何兼顧工作和家人是門學問,伊萬也做出了很好的示範。然而,囧媽的不依不饒缺少對兒子工作狀態的理解。

遇上有控制慾的父母怎麼辦——《囧媽》背後折射的代際溝通問題

毫無疑問,我們需要關注“自我”,但這並不等於任何事情都以自我為中心。長此以往,以自我為中心會影響關係的長期發展。

回擊招式:予以足夠的情緒價值。做好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予以及時的陪伴,如果你給夠了情緒價值但對方還是不滿足,那你可能得和對方坐下來深聊,看看問題出現在誰身上了。

“內疚操縱”招式:(e.g.死不瞑目)

在這三招中,最致命的就是這一招——利用你的內疚心理對你的行為進行操縱。

有心理學家指出這種對負疚情感的操縱之所以屢屢奏效的原因主要來自三點:

  1. 愛是一個人產生愧疚的早期根源,因此施受雙方的關係決定了這一招式的威力。
  2. 維持積極的自我形象,
    比如通過對比別人家的男友或者孩子、表達自己的豔羨,當事人希望維持自己的“好男友”“二十四孝好兒子”形象而在沒意識的情況下被影響。
  3. 社會標準和輿論壓力。比如“高薪工作”“剩女”等社會標籤恰好與親人的要求相匹配,無形中會產生壓力。
遇上有控制慾的父母怎麼辦——《囧媽》背後折射的代際溝通問題

那麼,這一招式應該如何抗衡呢?

最關鍵的是能夠識別這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信號,坦誠自己的想法,並且建立邊界感。

明確自己的邊界在哪裡,需要承擔哪些責任義務;同時重視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學會拒絕。

在一段關係中,當你能坦誠地面對自己,處理好和自己的關係,那麼如何去處理和親人愛人朋友的關係也就水到渠成了。

遇上有控制慾的父母怎麼辦——《囧媽》背後折射的代際溝通問題

親子關係或者兩性關係讓你痛苦不堪的時候,可以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你的親人尊重你的想法嗎?

你有和他們表達過自己的感受嗎?

你在你們的關係中有建立邊界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