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賀歲檔,馮小剛越來越不像馮小剛了

在剛剛結束的海南國際電影節上,導演馮小剛帶著自己的新片《只有芸知道》在這裡舉行了媒體看片會。在看片會的現場,馮導發表了自己關於此作品的講話,他說,他62歲了,能做電影的時間不多了,所以在有限的時間裡,他就想拍些美好的東西給大家看。

馮導的自謙,讓現場的很多的媒體人都面面相覷,這還是記憶中的馮小剛嗎?

重返賀歲檔,馮小剛越來越不像馮小剛了

別怪媒體人愛挑事,記憶中的馮小剛就是那般的暴脾氣,一言不合就開懟,早已經讓“小鋼炮”成為了他的性格標籤。這些年,他懟過記者,罵曾經洩露他家庭住址的記者缺德,也罵過給他電影打差評的觀眾不懂電影。同樣,他也會因為自己的作品排片少,洋洋灑灑地發文數千去懟院線,還會路見不平地為自己在乎的事情和網友對抗到底。

所以,當他謙遜地給現場看片的媒體抒發自己廉頗將老,且看且珍惜的情懷時,那些曾經被馮小剛懟過的人試著原諒了這位耳順之年的老人。

馮小剛動情,早已經不是第一次。兩年前,他傾注大量心血的《芳華》在上映時遇到了波折,原本定於國慶檔與觀眾見面的它,因為一些行政審查原因被迫撤檔,當時帶著主創團隊還在宣傳途中的馮小剛得知這一消息時不禁淚流滿臉。

重返賀歲檔,馮小剛越來越不像馮小剛了

看著一向懟天懟地的馮小剛流下了眼淚,很多觀眾都給予了同情,畢竟誰都不想自己嘔心瀝血的作品就這樣處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不知道是不是馮小剛的真情感動了別人,陰差陽錯間,《芳華》趕上了賀歲檔的黃金窗口。

面對自己曾經一手創造出來的黃金檔期,遠離賀歲檔多年的馮小剛竟有點近場情怯。在電影定檔之時,他“一句久違了“,讓人看到了馮導的感性和柔軟。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芳華》憑藉著不錯的口碑,票房一路扶搖直上,在各路影片的圍追堵截中,成功地砍下了14.23億的票房,馮小剛也正式躋身10億級票房俱樂部。

重返賀歲檔,馮小剛越來越不像馮小剛了

年輕時直來直往,面對各種不爽,容易急火攻心,但見過大風大浪之後,收著自己的性格,平淡地和各種得失互動,本就是人之共性,馮導這樣其實也倒無足奇怪。不過,性格變化的背後,觀眾還是覺得馮小剛越來越不像馮小剛了。

就拿即將與觀眾見面的電影《只有芸知道》來說,從名字和發佈出來的海報來看,這應該又是一代人的青春的美好故事,和兩年前上映的電影《芳華》在風格上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對比《芳華》從拍攝初期的大張旗鼓地搭建拍攝影棚和海選演員,以及上映之前各種波折所形成的知名度,《只有芸知道》則是在靜悄悄中完成了全部的製作過程,在整個拍攝過程過都沒有看到任何的消息被媒體發佈。


重返賀歲檔,馮小剛越來越不像馮小剛了

此次在海南與媒體的看片會,幾乎才是這部新作第一次在媒體前完整出現,選擇就這樣裸著與觀眾見面,以及馮導謙卑的態度,你很難再將其與以往那個高調的“鋼炮兒“連在一起。

除了宣發低調外,馮導最讓人覺得意外的還是他最近10年的作品風格的變化。

時間回到1997年的歲末,其貌不揚的電影《甲方乙方》上映,快速拿下3600萬元的票房讓所有人都大感意外,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中國電影全年的總體票房也不過億元。憑藉著電影的極大影響力,馮小剛也走進了無數的影迷心中。

重返賀歲檔,馮小剛越來越不像馮小剛了

在那之後的10年時間裡,他相繼帶著《不見不散》《沒完沒了》《手機》《天下無賊》等電影亮相,每一次都成為了該檔期裡最受關注的電影。輕鬆幽默的臺詞,接地氣式的自我調侃,馮小剛自成一派的喜劇路子讓他收穫了大批的忠實觀眾的同時,人們也習慣性地將這個開啟中國商業電影時代的檔期稱作賀歲檔。

據數據統計,從影的幾十年裡,馮小剛曾經15次帶著作品闖蕩賀歲檔,8次拿下冠軍,是同時期內拿下冠軍數目最多的導演。那時和他同臺競爭的幾乎囊闊了中國頂尖的導演,陳凱歌、陳可辛、張藝謀等中國電影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重返賀歲檔,馮小剛越來越不像馮小剛了

但任何的東西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在中國電影觀眾年輕化的趨勢裡,馮小剛的喜劇路子也逐漸的乏味起來。2007年,彙集了章子怡、周迅、黃曉明等當時華語電影圈裡一線電影人的《夜宴》上映。大咖雲集的電影,馮小剛沒有等來上映後的一片叫好,反而收到了無數的質疑。先前習慣了觀眾吹捧的馮小剛也迎來了自己的當頭一棒,他要拋開馮氏戲劇,走深沉路線。

在後來的10年時間裡,馮小剛相繼拍下了《集結號》《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這些多以歷史事件為背景的電影,的確讓觀眾看到了馮小剛深沉的一面。但是,商業電影的快速發展,讓中國電影進入了“唯票房論“的時代。

重返賀歲檔,馮小剛越來越不像馮小剛了

馮小剛拋開原來路子拍出的這些電影的確收穫著不錯的口碑,但在中國的電影觀眾還沒有被娛樂性餵飽的時候,那些深沉的路子遠不及那些輕鬆的故事來得更討巧。不懂馮小剛深沉的年輕人,選擇了更通俗易懂的電影類型,馮氏的深沉顯得高處不勝寒。也就在此時,發生了多次馮導懟觀眾的新聞。

就在馮導還不知道如何將自己的情懷與觀眾對接之時,徐崢、趙薇、陳思誠等年輕一代的演員開始轉型做導演。陪著觀眾成長起來的他們,似乎更懂現代年輕觀眾的心,他們的作品,每個都帶著極強的個人色彩,不光迅速在市場上打開了局面,更可怕的是他們都收穫了老一代電影導演想要而沒有的票房神話。

重返賀歲檔,馮小剛越來越不像馮小剛了

面對觀眾和年輕人的衝擊,早已經見慣了大世面的馮小剛卻表現的不夠體面。他一方面罵著中國的電影觀眾不懂他的作品,一邊又因為《我不是潘金蓮》的電影排片少,和院線正式幹架,言辭激烈地讓很多的觀眾不解:早已經經歷了大風大浪,他依然不能對得失淡然。

2017年,電影《芳華》上映,這部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電影,不光讓馮導再度獲得了大眾的認可,歷經多次磨難終於上映,似乎也改變了馮導的心性。不過,關注此電影的觀眾都知道,為了拍好此電影,馮小剛拿出了撒手鐧。

那時,青春電影的紅利快要消耗殆盡,馮小剛也潮流般地將他們那代人的青春取名《芳華》搬上了大銀幕。馮小剛有多麼地重視這部影片,相信圍觀過當時電影新聞的人都知道,搭景選角,事無鉅細。如此用心的他,本應該受到觀眾的溫柔相待,但遺憾的是,《芳華》的上映卻一波三折。

重返賀歲檔,馮小剛越來越不像馮小剛了

最終,好事多磨的《芳華》,終於趕上了賀歲檔的末班車,讓馮小剛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此時的中國電影早已經進入了理性消費時代,觀眾的口碑發酵才是電影真正的票房保障,馮小剛的《芳華》正是這樣的產物。

而這樣的成功,也給了馮導新的信心,於是也就有了電影《只有芸知道》的問世。目前,我們不得而知馮導將以何種方式將他的美好帶給觀眾,但是看著他不斷地和時代,和新的電影觀眾和解,我們也最終接受了那個越來越不像馮小剛的“潤物細無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