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貝多芬

小時候,我對貝多芬的大部分認知,來自於歷史上對他“光明正確”的評價,來自於他那副“苦大仇深”的肖像,或來自於《歡樂頌》裡“聖潔美麗”的女神,直到我遇到這部電影。

瘋狂的貝多芬

《這個殺手不太冷》


電影裡有個緝毒警察,卻幹著販毒的勾當,一言不合就殺人全家。動手前,他的第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瘋狂的貝多芬

暴風雨前的寧靜

帶著幾分好奇,我們來看看他“精彩”的表演:

看完這段,我覺得用瘋子已經不足以形容這人的癲狂程度。曾經我很不能理解這怎麼與“偉光正”的貝多芬扯上的關係。後來我才發現,貝多芬的音樂,才是“狂”的代名詞。

這種“狂”,不是比誰的聲音大,比誰的喇叭響,比誰譜的旋律更狂拽酷炫吊炸天。這種“狂”是在潺潺流淌的小溪中,砸下一塊巨石;是陽光明媚的午後,忽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說難聽點,叫一驚一乍;說好聽點,叫剛柔並濟。隨便找幾首奏鳴曲,都能在其中找到貝多芬對這種風格的詮釋。

《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

而說到貝多芬最為人熟知的《歡樂頌》,忘了中文版本那個溫吞風格的調調吧。這首曲子,改編自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合唱”的第四樂章,因歌詞出自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而得名。《第九交響曲》是貝多芬生前最後一部作品,也是貝多芬最飽含熱情的一部作品。在原版的交響樂中,貝多芬用音符描繪出了一副熱情洋溢,縱情享樂的狂歡景象,配上《歡樂頌》的歌詞後,彷彿就是一首對天國的讚美詩。


瘋狂的貝多芬

新世紀福音戰士

《第九交響曲》對後世創作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在著名的神棍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中,毀滅世界的“第四次衝擊”,便配以了“合唱”的片段。神聖的吟唱伴隨末世般的毀滅場景,場面十分震撼。

而更早之前,庫布里克就以一種更cult的方式將《第九交響曲》融合進了自己的電影《發條橙》。

瘋狂的貝多芬

發條橙

這部電影內涵豐富,解讀不一。有人認為其展現了絕對自由與絕對束縛對人性的扭曲,有人則認為其探討了暴力是不是人性的一部分。但無論如何,這部電影用極度誇張的手法,對各種暴力、陰暗的影像進行渲染,使其詭異而又藝術,形成巨大的視覺張力。

瘋狂的貝多芬

《發條橙》劇照

瘋狂的貝多芬

《發條橙》劇照

如此激烈的視覺衝擊,再配上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絕對歡樂的氛圍中,呈現出的是一種人類原始本能的罪惡與慾望。電影的最後,主人公Alex在巨大的心理反差中精神崩潰,隨之畫面切換為一對男女在眾人的矚目禮中,伴隨著《第九交響曲》結尾的高潮,熱烈地為愛鼓掌。那是一種在人類既有的條條框框中,對於熱情絕對的痴狂,真正的無拘無束。在這一刻,世界終於達到了完美的和諧。

這還是你曾經認識的那個貝多芬嗎?

當然,貝多芬絕不總是這樣地激烈,但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