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兩次合計23萬大軍進攻日本慘敗,原因卻是神風”作祟

元朝兩次合計23萬大軍進攻日本慘敗,原因卻是神風”作祟

二戰太平洋戰場後期,為了抵禦美軍的進攻,日本成立“神風”特工隊,採用自殺式襲擊的手段攻擊美國航母和戰艦,為何日本人會取“神風”這個名稱呢?她到底有著怎樣的象徵意義呢?這還要從600多年說起……

元朝兩次合計23萬大軍進攻日本慘敗,原因卻是神風”作祟

1271年元朝建立,經過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的南征北戰,元朝面積急劇增加,為了進一步擴張領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元朝在攻下高麗之後將目標轉向了隔海相望的日本。

第一次東征日本,發生於1274年。原因是日本不肯臣服於元朝。

元朝兩次合計23萬大軍進攻日本慘敗,原因卻是神風”作祟

於是,忽必烈決心用武力征服日本。1274年11月,元水軍從高麗合浦(韓國鎮海灣馬山浦)出發,駛向對馬島。出征的有大戰船三百多艘,輕型戰船艙三百多艘,小型運輸船三百多艘,蒙漢士兵二萬餘人,高麗士兵一萬多人。元軍在對馬島登陸,全殲了日本守軍,佔領了全島。然後,元軍繼續東行,攻佔了壹岐島。接著,元軍在肥前海岸(該地及下述各地點均位於今日本九州西海岸)擊敗了日軍的抵抗後,向博多灣登陸,佔領了今津地區。

元朝兩次合計23萬大軍進攻日本慘敗,原因卻是神風”作祟

由於該地區不利於大部隊展開,次日,元軍改在百道原和箱崎分別登陸。在百道原登陸的元軍進展順利,打破了日軍的阻擊,但有一部分元軍在赤坂高地被日軍擊敗。在箱崎登陸的元軍擊退了日軍佔領了海岸松林,夾擊在百道原的日軍,使其潰敗。經一天激戰,元軍勝多敗少。但元軍將領對日軍估計過高,害怕日軍在夜間襲擊,將部隊撤回船上休息。

元朝兩次合計23萬大軍進攻日本慘敗,原因卻是神風”作祟

當夜,海上狂風大作,波浪滔天,元軍戰船大都被刮翻,或觸礁沉沒,僅有200餘艘撤回,官兵傷亡1.3萬多人。元軍第一次東征日本失敗告終。

第二次東征日本,發生於1281年。

元朝兩次合計23萬大軍進攻日本慘敗,原因卻是神風”作祟

此次,元軍調集了重兵分兩路東征。東路軍戰船900艘,官兵4萬人,從高麗合浦出發。江南軍戰船3500艘,官兵10萬人,從慶元(今浙江寧波)出發。兩軍約定在壹岐島會師。6月,東路軍攻佔對馬,壹岐島,沒有按約定等待江南軍,便搶先攻擊博多灣。由於日軍已在海灘築起石壩,元軍難以上岸,因此改為進攻防守薄弱的老賀島。元軍同日軍為爭奪該島海灘,展開了激戰。

元朝兩次合計23萬大軍進攻日本慘敗,原因卻是神風”作祟

元軍不善於在海灘上作戰,被殺千人。血戰一個多月,元軍仍未能取勝,只得退往壹岐島。江南軍因種種原因推遲了行動時間。但最終仍與東路軍會師。元軍向日本主島繼續前進。一路上,多次遭到日本水軍阻擊。元軍在駛往鷹島途中,又與日本水軍激戰了一夜。此後元軍船隊在海上停留了幾天。海上又起颱風,元軍船毀人亡。元軍第二次東征日本又以失敗告終.。

元朝兩次合計23萬大軍進攻日本慘敗,原因卻是神風”作祟

這次戰爭颱風的影響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也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元軍是侵略者,而日軍是護國者,導致之間的軍隊士氣、民心不可等量;兩次進攻日本的元軍成分有問題,將領為蒙古將領,但是軍隊多為南宋降軍或高麗降軍等等,本身鬥志地下,元軍主力根本未動,讓這支軍隊進攻日本本來就是能打下來更好,也可以耗損掉這些南宋反抗者,打不下來也無傷大雅,要日本的用處並不大,同時也能損耗這隻部隊,當然也有很多的其他原因。

元朝兩次合計23萬大軍進攻日本慘敗,原因卻是神風”作祟

而日本人為了宣傳的需要,極大的誇大這兩場颱風的作用,為了籠絡民心,也就成了“神風”,而二戰中重新採用“神風”稱號,這時的日本人已經變成了侵略者,就算是神,想來也不會保護劊子手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