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憶事:兒時的那些寧夏乒乓球“明星”

那還是上小學的時候。

1959年,中國選手容國團在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決賽中擊敗匈牙利老將西多,取得冠軍,為新中國奪得在世界大賽中的首個金牌,也結束了削球選手一統乒乓球天下的歷史,進攻型打法自此站穩了腳跟成為該項運動的主流。

兩年之後,第26屆世錦賽在北京舉行,中國隊又在該屆比賽中獲得了男子團體冠軍,並且還一舉拿下了男子單打前三名(莊則棟,李富榮,徐寅生)和女子單打冠軍(邱鍾惠)。

自此,在以後的乒球世界裡我國選手屢屢折桂,雄霸天下達五十年之久,至今沒有其他國家能出其右,世界乒乓球技術也在中國的帶動下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些都是後話了。

銀川憶事:兒時的那些寧夏乒乓球“明星”

容國團

霍!這下子便興起了全國全民的乒乓球熱。

當時的國家隊員名字可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呀!莊則棟,李富榮,徐寅生,張燮林,周蘭蓀......,女隊的邱鍾惠,林惠卿,鄭敏芝,梁麗珍,李赫男(上海人念出來變成了“李嚇男”,也確實有許多男隊員打不過她)......等等。我和其他許多同齡人一樣,也加入了這個龐大的粉絲軍團。

莊則棟四打高橋浩呀,徐寅生對星野的十二板大力扣殺呀,有關乒乓球的各種美傳都是我們常掛在嘴邊津津樂道的話題。當然,也就愛屋及烏地學起了打乒乓球。

銀川市當時打乒乓球的人很多。大家熟悉的有李大同(應該是寧夏乒乓球界的祖師爺),李明(李大同的徒弟,後來青出於藍打成了寧夏的總瓢把子,戰功赫赫曾奪得西北五省冠軍),丁鈺(丁老師),景國禮(金鍋鍋),李維新(黃毛),羅越江(羅禿子),還有吳忠的馬列,賀蘭的趙孝,青銅峽的吳坤林等,女將中有銀川的段淑芳,吳忠的吳安等,這些都是當時在寧夏賽場上叱吒風雲的大佬級人物,我們很崇拜。

銀川憶事:兒時的那些寧夏乒乓球“明星”

打球的人很多很多,但那時乒乓球桌卻很少很少,大家經常苦於沒有場地而四處流竄奔波。

打聽到哪個單位有乒乓球案子,抬門撬鎖砸玻璃鑽窗戶這些雞鳴狗盜之舉都是我們這些街油子球油子的長項。

當然,要是點子背萬一被抓住那就大事不好了,輕則罵重則打,收拍子刁褲子也是常有的事。

即便如此,還是擋不住我們對國球的熱愛,前仆後繼不屈不撓。

遇上手氣順利無人干擾的時候,廢寢忘食逮空一打就是一天,直到天黑啥也看不見了才想起回家。

高手經常聚集過招的地方,則是銀川市文化館。位於今天解放西街中興巷口西邊,坐北朝南一個天井院,東西有廂房,迎面是正廳,進大門需要上幾個臺階,乒乓球檯子就露天擺在院子中間。

前述的李大同李明他們是這裡的常客,有時趕巧沒人的話,我們這些小巴郎子也能在這裡刁刁打打地玩上一會,院子的上方吊著一盞200W的大燈泡,可以自由自在地打到深夜。

常來這裡打球的除了那些“大咖”外,還有邱應龍呀,蔡光宇呀,石維寧呀,閆建平呀等等,也都是高手。他們一來我們也就十分自覺地退在一旁,傻傻地觀摩他們高超的球技。

要說這個文化館是銀川乒乓球運動的搖籃那可是一點也不為過,銀川市有名望的乒乓球選手無一不是從這裡走出來的,實實在在的藏龍臥虎之地。

高手們來這裡也就是打打耍耍玩玩樂樂,來的人太多輪不過來,他們就經常採用“掛號”的方式來優勝劣汰:每個新上場的人都要先和“醫生(也叫皇上)”

打三個掛號球,只有贏了這三分才有資格繼續打後面的十一分。誰要是推翻了皇上,那麼下一個上場的人再向這個“新皇上”掛號。

雖說是隨便玩玩,但這些銀川市頂尖高手們打起球來的激烈程度不亞於體育館內的正式比賽,來這裡圍觀的興趣中人趨之若鶩。

前面提到過的李明,乃文化館的“老霸”,只要他一來便穩居那個皇上的寶座,旁人只有掛號的份。

銀川憶事:兒時的那些寧夏乒乓球“明星”

有一次,國家女隊的老將孫梅英到了寧夏,聽聞此事後很感興趣,便和一名陪同人員也來到了文化館,靜靜看了一會站了起來,大概是想要做一番普及指導吧,誰知正在打球的人誰也不肯讓,問她“你在誰的後頭排著呢?先等著掛號!”,弄得孫梅英很無趣,笑了笑便轉頭走了,

後面有人告知剛才那是孫梅英時這兩個人才大驚失色但已悔之晚矣。

還說李明。1964年建國十五週年舉行的第二屆全運會上,李明作為寧夏參賽運動員曾見到過毛澤東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

賽後國家隊曾有意把他留下,但在後面的考察比賽上,讓他和一名國家隊員對壘,起初李明還略佔上風,那個隊員有些招架不住了,場外的國家級大佬李景光看到後遠遠地比劃了一下,那個隊員心領神會地使用起了下蹲式發球,一下子便轉危為安扭轉了敗局。

之後留下來讓他又發了幾個下蹲球,李明還是不太適應,遺憾地與國家隊擦肩而過,寧夏也就失去了有一個國家隊成員的機會。

銀川憶事:兒時的那些寧夏乒乓球“明星”

文革後期,寧夏體委也成立了乒乓球專業隊,丁鈺李明等人也就成為了專業隊的領隊和教練。

他們從全區各地選拔了一批小孩進行集中訓練,最後留下來的苗子男的有李兵、宋秉中、朱春安、靳慶生,鄭傑等,女的有周秀芳、趙維英、宋麗華、徐永紅、孔屏等,經過幾年訓練,這批小隊員逐漸地成為了寧夏乒乓球界第二代的精英人物。

他們代表我區轉戰國內參加各項大賽,多方交流切磋,不斷充實提高,寧夏的乒乓球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

再後來球隊解散他們分散到了社會各個單位,成為乒乓球運動發揚光大普及提高的中堅力量,一大批業餘愛好者雨後春筍般地湧現了出來。

寧夏乒乓球運動能有今天如火如荼方興未艾的局面,與他們的辛苦付出是分不開的。

當年的第一代乒乓球大佬以及追隨者們如今仍然沒有閒著,一直孜孜不倦地奮戰在賽場內外。他們大都到了古稀之年,還是在堅持堅守,不棄不離,或作教練,或當裁判,甚至不畏年高親自上場操刀,譬如李維新,王萍還有高正宏等人,各個大小比賽場合中仍能時不時地看到他(她)們的身影。可謂老驥伏櫪,壯心不已呀!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