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奶奶還是姥姥?讓孩子給親人排序,拉低的不只是情商

近期,收到閨蜜吐槽:我婆婆竟然教孩子不要姥姥姥爺,教著孩子只應該喜歡爺爺奶奶甚至連沒見過幾面的姑姑和姑父也必須排在喜歡之列。在奶奶的日復一日的薰陶下三歲的小孩竟然口出狂言:我不要姥姥姥爺,我長大賺錢只給爺爺奶奶花,我只去奶奶家,不要去姥姥家了!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讓孩子給親人排序,拉低的不只是情商

閨蜜跟我說的時候整個人還是很氣憤,手不停的在發抖。她說,當她聽到孩子這樣說時,感覺坐在腿上的孩子簡直就是一條白眼狼,恨的她一把把孩子推在地上,起身就找婆婆理論。沒想到婆婆兩手一攤:我沒這麼教過孩子,你有啥小題大做的!為了能讓婆婆給看孩子她也是能忍的都忍了,這次她沒有再忍,和婆婆大吵了一架,不歡而散。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讓孩子給親人排序,拉低的不只是情商


其實,生活中這類例子在老人身上很常見,大多家庭一個孩子,最多的也就是兩個孩子。四個老人圍著一個孩子,全部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怎麼喜歡都喜歡不夠的話,便出現了在孩子身上爭寵的現象。通過在孩子心中的存在感來體現自己的價值尋求心理上的滿足。或許在老人看來只是為了逗逗孩子,而年輕人若因此事計較就是木訥不給老人面子。但這類玩笑真的開不起,不僅拉低孩子情商,還有更多無形的傷害。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讓孩子給親人排序,拉低的不只是情商

生活中,這類殺傷力巨大的玩笑還有不少

  1. 爸爸和媽媽你更喜歡誰?這個問題和問孩子喜歡奶奶還是姥姥屬於一類問題但更犀利。無形中讓孩子把至親的親人排序,就像成年人最難回答的:我和你媽同時掉水裡先救誰是一樣的。孩子是單純的,當你拋出這個這個問題的時候,不懂拒絕的他們會首先把爸爸和媽媽放在對立的面上來思考。曾經有個小孩在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嚎啕大哭,怎麼哄都哄不好。後來才知道她哭是因為她因為如果她說更喜歡媽媽的話,爸爸就不要她了!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讓孩子給親人排序,拉低的不只是情商


2.爸爸和媽媽離婚的話你會跟著誰?作為成年人我們尚且追尋有安全感的環境,作為幼稚的孩子唯一能依賴的就是爸爸和媽媽,如果非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孩子心裡的安全感從何而來?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讓孩子給親人排序,拉低的不只是情商


3.爸爸媽媽有了二胎就不喜歡你不要你了。這個也是多少人用來逗小孩子,甚至不少爸媽也用此“威脅”老大要懂事要讓著弟弟妹妹,不然爸媽就不喜歡你了。記得小時候作為姐姐的我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是姐姐得讓著弟弟,直到現在我還覺得所有好的東西必須先給弟弟。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讓孩子給親人排序,拉低的不只是情商

這類問題對孩子的傷害有多深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當孩子面對這類問題時的心境,很明顯當你問出問題的時候心裡已經有了你想聽到的答案,一旦孩子的回答不如你所願你勢必會有更犀利的問題要問,假如你是奶奶家的人,當聽到孩子說喜歡姥姥時,你肯定會追問,為什麼喜歡姥姥,一直看你長大的人可是你奶奶!孩子此時肯定會覺得我這樣回答了就對不起奶奶,我惹奶奶難過了。以此類推,這類的問題會逼迫孩子承認自己不是個好孩子。或者,經歷過太多這類問題的孩子會察言觀色給出你想要的答案,也就成了大人口中的聰明孩子,在被問時會給出你想要的答案,討好型人格形成後帶給孩子的傷害可不是一點點。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讓孩子給親人排序,拉低的不只是情商

另一方面,當你提出這樣的問題,無疑就把雙方放在了對立面,輕則離間了關係重則引起家庭戰爭,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尤其當孩子懂事後,會因此覺得自己處理不好人際關係而感到自卑,成年後多不善於交流、怯於處理人際關係,情商堪憂。

怎樣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1、作為家長首先保證自己不為難孩子,包括自己的孩子也包括別人的。當孩子遭遇此類問題時及時岔開話題幫孩子解圍。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讓孩子給親人排序,拉低的不只是情商


2、大方對孩子說出你的愛。不少家長自身不愛表達,哪怕是對自己的孩子也覺得沒必要和孩子說我愛你。我認為,對孩子的愛要大聲說出來,讓孩子知道他被堅實的愛包圍。不缺愛的孩子更自信,善於溝通人緣好,情商高。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讓孩子給親人排序,拉低的不只是情商

3、尊重孩子,遠離討好型人格。當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時候,你有沒有強迫孩子分享,時候還不忘再教訓一遍:你不分享讓我很沒面子。下次要再這樣媽媽生氣了。一旦孩子因為害怕失去而去顧及別人的感受就會逐漸形成討好型人格,註定成為那個不會拒絕別人,畏畏縮縮,活的最累的那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