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教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

長久以來,提到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自然而然想到的是教孩子知識,開發孩子的智力,使孩子變得更聰明。直到有一天,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提出:“情商(EQ)比智商(IQ)更重要。一個人能否成功,智商只起到20%的作用,剩下的80%取決於情商。”這一刻,人們幡然醒悟,意識到許多“問題孩子”不是智商低,而是情商低。

所謂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它包括5個方面的內容:瞭解自己情緒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激勵自己情緒的能力、瞭解別人情緒的能力、與別人友好相處的能力。人的情商很早就萌發了,在嬰兒時期,孩子就會感受和學習,並伴隨著成長逐漸發展。

有個1歲半的小女孩,平時主要由外婆帶,她的媽媽雖然也帶,但年輕人畢竟好玩,在女兒身上花的時間和精力相對較少。女孩哭泣時,會要外婆安慰,餓了時,會找外婆要吃的,而不是找媽媽。家人都以為女孩與媽媽的感情比較淡,認為這個媽媽“可有可無”。

然而,這天女孩的媽媽要去外地出差,離別那天,女孩好像察覺到了什麼,整天都黏在媽媽身邊,並在媽媽踏出家門的那刻,哇哇大哭起來。這在以往是不曾有過的現象。接著,女孩抱住媽媽不放手,即便外婆過來抱她,她也選擇了拒絕。

通過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一個1歲半的孩子具有強烈的親情感知能力,他能感受周圍人的情緒變化,察覺周圍人的心理,尤其是她至親至愛的媽媽。孩子感受他人情緒的能力,是情商的重要內容之一。如果父母在孩子3歲左右,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情商教育,會使孩子的情商獲得到充分挖掘,使孩子將來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良好的情商教育,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樂觀的性格和誠懇的處事態度。心理學家在跟蹤調查後發現,凡是那些在成長關鍵期受過較為系統的情商教育的孩子,今後在學習、人際關係以及工作、婚姻中,都會有較為出色的表現,比未受過情商教育的孩子更好。因此,父母不可忽視孩子的情商教育。

對於3歲幼兒來說,父母可以先教他們辨識自己的情緒。

孩子雖小也有情緒,並且他們的情緒背後也有原因,這點與成人是一樣的。當大人發現孩子莫名其妙地生氣或興奮時,不妨停下來了解發生了什麼事,並運用一些方法引導他表達自己的情緒。

比如,當你去幼兒園接孩子時,發現他不開心,這時你可以蹲下來問孩子為什麼不開心,發生了什麼事情。假如孩子說:“小朋友打我”。你可以繼續問:“因為什麼事情打你呀?”當孩子講出事情,你可以繼續問:“同學打你,你很難過,對嗎?”就這樣一步步地引導孩子認識、表達情緒。

高情商的人都是善於察覺自己情緒的人,也就是他們會很快了解自己當下的情緒以及造成這種情緒的原因。而3歲左右的孩子卻不清楚,父母要通過引導讓他清楚——因為被人打了感到難過所以不開心。

教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狀態,好處有兩個:

第一,讓孩子明白接下來要處理的是。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別人的情緒,也就是說要來調試自己的情緒,做出合適的反應。

第二,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這次被人打了,心裡難受,下次如果打別人,別人也會有這樣的感受。有了這個情緒體會,有助於提升孩子的移情能力。

教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之後,父母還有必要教孩子管理負面情緒。

有些父母發現孩子存在負面情緒後,寄希望於它自然消失,於是採取置之不理、任其發展的態度。然而,這樣處理並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最佳的處理辦法是父母協助孩子澄清情緒,並通過溝通於表達,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宣洩。

在溝通中,父母可以讓孩子瞭解描敘情緒的字眼。研究發現,如果孩子能以適當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情緒,就可以幫助他恢復平靜。

接下來,和孩子商量解決之道:“小朋友打你,你人難過,你有打算怎麼處理呢?”通過提問,引發孩子思考,瞭解孩子面對負面情緒時的想法。如果孩子說:“我討厭他,我不和他玩了。”父母可以表達理解:“嗯,可以,你今天可以不和他玩,明天再和他玩。”如果孩子說:“他打我,我明天打他。”父母就要引導孩子這樣做不對,並告訴孩子其中的人際交往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