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連 人文相親 經濟相融 遂潼攜手共進

山水相連 人文相親 經濟相融

遂潼攜手共進

遂寧、潼南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相鄰的兩個市、區,山水相連、人文相親。遂寧有8個鄉鎮與潼南的5個鄉鎮接壤,遂寧主城區到潼南主城區距離僅30餘公里。兩地均位於成渝發展主軸,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地理中心”。

追溯歷史,遂潼曾是一家。歷史同脈、文化同源、地理同域。遂潼立足先天的地理條件、唇齒相依的關係以及各自的優勢,促進交通互聯互通、產業配套協作、資源要素整合,有利於雙方更好、更快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山水相连 人文相亲 经济相融 遂潼携手共进

山水相連 攜手發展

涪江系嘉陵江一級支流,自西北流向東南,經綿陽三臺流經遂寧射洪,至遂寧三新出川,向東南流經重慶潼南。遂寧、潼南位於涪江之濱、長江上游,兩地群眾共飲一江水。作為縱貫遂寧的主要幹流,涪江航運曾有“漿櫓相依、檣桅如林”的繁榮,後來隨著梓江、郪江、瓊江先後渠化等因素影響,涪江航運逐漸萎縮。

近年來,遂寧與潼南合力推動涪江復航工程,以期早日重現涪江繁榮水運。隨著遂潼一體化發展的深入推進,遂潼兩地簽訂《關於共同推進潼南雙江航電樞鈕建設合作意向協議》,共同打造上接遂寧三星航電樞紐、下連潼南航電樞紐的涪江干流雙江航電樞紐工程。工程建成後,將進一步暢通涪江“黃金水道”,有利於推動川渝地區互聯互通,500—1000噸級船舶可以從四川綿陽直達重慶朝天門碼頭,重現涪江繁榮水運景象。

2019年9月25日,位於潼南區雙江鎮仙鵝村的川渝合作首批示範項目——涪江干流雙江航電樞紐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工程開發任務以航運為主,兼顧發電、河道生態修復等綜合效益。

“目前,工程正在進行道路施工。”4月22日,涪江雙江航電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黃興建告訴記者。據悉,該工程估算投資約20億元,主體工程預計今年10月動工,2023年建成投用。樞紐建成後,可渠化航道25公里,其中潼南境內15公里、遂寧境內10公里。

涪江復航項目被列入《四川省“十三五”交通綜合規劃》,涪江被納入全省“5+2”航道體系,遂寧港被納入“6+6”現代化港口體系。涪江復航按Ⅳ級航道標準建設,以老池港為主體,配套建設三星船閘和航道整治工程以及通港大道。涪江復航一期建設總投資估算約28億元。

“三星船閘和航道整治工程是遂寧涪江復航(一期)項目的控制性工程,其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基本編制完成。”市交運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涪江復航的重要工程,三星船閘和航道整治工程按Ⅳ級航道標準建設,單向通過能力68萬噸、遠期204萬噸,投資估算6億元;航道整治工程整治三星船閘下游10公里航道。

與此同時,遂寧與潼南簽訂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合作協議,並肩作戰,共同守護這一江清水。

人文相親 共同繁榮

遂潼兩地,路路相通。國道G246串聯起安居區磨溪鎮和潼南區雙江鎮。

“一腳踏兩省,雞鳴聞兩鎮”。磨溪鎮有條小河溝,中間段屬於丁坪村,兩頭屬於潼南區花巖鎮龍槐村。丁坪村被花巖鎮的村組呈“U”形包圍在中間,許多田地一半屬於花巖鎮,一半屬於磨溪鎮。連丁坪村的劉家院子也是如此,一半屬於花巖鎮,一半屬於磨溪鎮。

地緣相鄰,隨之而來的便是人文相親。

兩鎮的人通婚,是常有的事。今年44歲的彭鳳是磨溪鎮猛虎村的“外來媳婦”。1999年,經家裡親戚介紹,她從老家雙江鎮嫁到磨溪鎮。

磨溪人、花巖人、雙江人,大家生活習俗相同,婚姻嫁娶、親如一家,早已不分彼此。

密切的還有兩地頻繁的商貿往來。如今,商貿互通早已成為周邊村民的生活習慣:1、4、7趕花巖,2、5、8趕磨溪,3、6、9趕雙江。每逢逢場天,遂寧、潼南互相趕場的村民佔一半左右。

1991年,丁坪村村民陳智在磨溪鎮、花巖鎮分別開了一家農資售賣店。如今,兩家農資店覆蓋兩地60%-70%的養殖戶,成為互通有無的商貿典型。潼南妹子李海燕則選擇在遂發展,成立遂寧萬福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特色小磨香油享譽省內外。

從婚姻嫁娶到商貿往來,遂潼兩地早已形成實質上的“一體化發展”。4月23日,遂潼兩地首條跨省城際公交線路開行,讓兩地群眾往來更加方便。蓬溪縣蓬南鎮與潼南區古溪鎮也已簽訂跨省公交開行意向性協議。

“開通公交車,我去潼南賣菜更方便了。”在磨溪鎮老木埡村村民劉大娘看來,遂潼沒有“邊界”。兩地群眾互通有無,帶來的是共同繁榮。

隨著《關於推動遂潼文化和旅遊一體化發展協議》的簽訂和《遂潼文旅一體化發展2020年工作要點》的簽發,文化旅遊將讓遂潼兩地距離更近,而產業協同相融將讓兩地共同奔向高質量發展之路更暢。(全媒體記者 梁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