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俠客行》李白-俠之大者未入選中學課本的經典大作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解讀:《俠客行》李白-俠之大者未入選中學課本的經典大作


解讀:這首《俠客行》 是借戰國時魏國的俠士侯嬴和朱亥助信陵君救趙的故事,歌頌俠者精神的。全詩聲調激揚,音韻鏗鏘,用流水行雲般的文字,塑造出一幕捨生忘我、意氣相投、慷慨高歌、英姿颯爽的俠客形象。古稱“燕趙多悲歌慷慨之士。”剌秦的荊軻,獨行仗劍刺殺韓相俠累的聶政;漢代大俠朱家,義士魯仲連,都曾經在燕趙一帶有過俠行義舉,故開篇用“趙客”稱“俠客”。

中國古代俠客文化就很發達,遊俠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階層。從《戰國策》開始,古代的文學家們就寫了很多刺客,司馬遷的《史記》中的《刺客列傳》,《漢書-遊俠列傳》都記載了刺客的一些故事。但俠客總歸是有爭議的,班固就抨擊司馬先生,怎麼能給壞人寫傳記呢?這也應該是如此優秀的詩歌卻未曾入選中學課本的原因吧?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熱血沸騰,後果嘛,你懂得。

解讀:《俠客行》李白-俠之大者未入選中學課本的經典大作


解讀:《俠客行》李白-俠之大者未入選中學課本的經典大作


《俠客行》一詩雖在禮讚俠客精神,但由於詩人就是崇尚俠之大者的,所以此詩也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詩人的豪情壯志在詩中表現無遺, 李白筆下的豪俠形象,多是不受封建秩序的束縛,敢於向封建權貴勢力挑戰,慷慨重義,直至犧牲自己的生命。

李白好劍任俠,傾慕慷慨悲歌、豪邁放浪的遊俠精神。詩中著意刻畫了“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俠客形象,藉以抒寫自己不願身老書閣,白首窮經,而要象戰國俠士那樣建立奇功,英名垂世,然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理想抱負。詩篇刻畫的俠客形象及所表現的“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的豪俠氣概,正是詩人自我形象及其俠肝義膽、狂放不羈的浪漫主義氣質的寫照。

解讀:《俠客行》李白-俠之大者未入選中學課本的經典大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