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侠客行》李白-侠之大者未入选中学课本的经典大作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解读:《侠客行》李白-侠之大者未入选中学课本的经典大作


解读:这首《侠客行》 是借战国时魏国的侠士侯嬴和朱亥助信陵君救赵的故事,歌颂侠者精神的。全诗声调激扬,音韵铿锵,用流水行云般的文字,塑造出一幕舍生忘我、意气相投、慷慨高歌、英姿飒爽的侠客形象。古称“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剌秦的荆轲,独行仗剑刺杀韩相侠累的聂政;汉代大侠朱家,义士鲁仲连,都曾经在燕赵一带有过侠行义举,故开篇用“赵客”称“侠客”。

中国古代侠客文化就很发达,游侠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阶层。从《战国策》开始,古代的文学家们就写了很多刺客,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刺客列传》,《汉书-游侠列传》都记载了刺客的一些故事。但侠客总归是有争议的,班固就抨击司马先生,怎么能给坏人写传记呢?这也应该是如此优秀的诗歌却未曾入选中学课本的原因吧?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热血沸腾,后果嘛,你懂得。

解读:《侠客行》李白-侠之大者未入选中学课本的经典大作


解读:《侠客行》李白-侠之大者未入选中学课本的经典大作


《侠客行》一诗虽在礼赞侠客精神,但由于诗人就是崇尚侠之大者的,所以此诗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诗中表现无遗, 李白笔下的豪侠形象,多是不受封建秩序的束缚,敢于向封建权贵势力挑战,慷慨重义,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李白好剑任侠,倾慕慷慨悲歌、豪迈放浪的游侠精神。诗中着意刻画了“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形象,借以抒写自己不愿身老书阁,白首穷经,而要象战国侠士那样建立奇功,英名垂世,然后“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理想抱负。诗篇刻画的侠客形象及所表现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的豪侠气概,正是诗人自我形象及其侠肝义胆、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气质的写照。

解读:《侠客行》李白-侠之大者未入选中学课本的经典大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