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你無法說服只想發洩情緒的“噴子”

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更永遠無法說服一個只想發洩情緒的“噴子”。他們對講理毫無興趣,與之講得再多,也只是對牛彈琴。

曹林:你無法說服只想發洩情緒的“噴子”

香港演員趙雅芝近日在微博發佈了途經北京天安門廣場時的一張照片,並說“每次路過天安門都會深深感受到自己作為一箇中國人的驕傲”。這種樸素的愛國表達,在引發眾多網友共鳴並獲得無數點讚的同時,竟也受到了一些網友的惡語辱罵。這種完全不講理的辱罵激怒了很多網友,這些網絡“噴子”也激發了媒體義憤填膺的譴責。

網上有一種病態甚至變態的極端取向,就是不問是非、只問站隊。一種極端是逢政府和官方必罵,另一種極端則是必挺——只要是反政府、反官方的聲音,無論是否尊重事實和是否符合邏輯,都能獲得“鬥士”的道義優勢,並得到部分人的歡呼;而只要是讚許政府、表達愛國、支持官方的聲音,無論發出聲音的是誰,無論是基於理性還是出於本能情感,都會被貼上腦殘的標籤,似乎越罵越代表著正義。

此次事件就發生在這種網絡背景下,一個藝人本能的愛國表達在這種極端語境中被當成了一次站隊。

對這種網絡“噴子”,再怎麼鄙視和譴責都不為過。不過我倒覺得,媒體的激烈反應太看得起這種行為,過分“抬舉”了這種極端聲音,其實原本完全可以不理會。忽略是最大的鄙視,理睬並批判倒是“抬舉”了它。

我看了那些跟帖,充斥著被匿名評論放大的情緒化語言,完全沒有自己的邏輯,純粹是為罵而罵。這些人的罵並不只是針對這件事,實際上他們可以稱之為網絡“公害”,見什麼都罵,見誰罵誰,通過罵來表現自己的存在感,通過罵來發洩某種陰暗的情緒——反正誰也不知道鍵盤背後到底是誰。他們可能甚至根本不知道說話的人是誰,也沒細看別人說了什麼,只是平常在網絡上罵習慣了,謾罵就是他們在網絡上的存在方式。

有必要屏蔽和忽略他們。跟這種人有什麼道理可講呢?他們本身就不是在講理,毫無邏輯、不問事實、沒有是非,只是通過純粹的謾罵來發洩一堆莫名的情緒,根本就沒有跟人對話講道理的準備。講理是需要選擇對象的,而這些謾罵者都是一群無頭像、無實名、無身份的匿名者,一堆情緒的發洩物,一鬨而來一鬨而去――對一群根本不知道是誰的人講道理,講給誰聽呢?

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更永遠無法說服一個只想發洩情緒的“噴子”。他們對講理毫無興趣,與之講得再多,也只是對牛彈琴。

在網上表達觀點,還是需要一些基本的常識、邏輯和自信,不能一看到“不同聲音”就把它當回事。不要驚訝,這就是網絡,網上什麼人都有,你再無法想像的極端聲音都有,再正確、再普通的常識都會受到攻擊。就像趙雅芝說的“每次路過天安門都會深深感受到自己作為一箇中國人的驕傲”,每個正常人都能體會這種情感並予以尊重,但你根本擋不住那些見啥罵啥的“噴子”。

冰桶挑戰流行時不就遇到了這種情況嗎?

桶小,罵你不認真;桶大,罵你冰太少。

只澆不捐,罵你作秀;只捐不澆,罵你沒誠意。

因為從國外傳入,罵你崇洋媚外;從國內發起,罵你山寨。

捐給ALS,罵你賣國賊;捐給瓷娃娃,罵你以前怎麼不捐。

捐少了,罵你賺那麼多,就捐這麼點;捐多了,罵你是炒作……

各種公共事件中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但千萬別把這種情況當成“輿情”,別一看到他們發聲就說“某事引起網絡爭議”,從而讓人懷疑這個社會的正常價值判斷。從趙雅芝這條微博呈現的輿情取向看,絕大多數人都有著基本的共識和正常的價值判斷,這就夠了。對於思維正常的人,不必講這番簡單的道理;而對於那些匿名、無形、一鬨而散的網絡“噴子”,講這些道理則一點用都沒有,沒人聽也聽不進去,反而被其影響了原本的情緒和設置的議題。極端的聲音畢竟只是極少數,沒必要把它們太當回事。

看待網絡爭議需要有“求同思維”,當絕大多數人表現出了集體的共鳴和支持後,我們應該從中尋找可貴的國家認同,尋找“最大公約數”,而不應該被極少數反常識的極端聲音影響到議題設置。對於這種聲音,理會就等於放大,不要通過“對罵”強化它們的存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