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玛多到大非川,被岁月模糊了的吐蕃荣耀与大唐伤口

清晨的玛多街上少有行人,天空一碧如洗,即便是强烈的阳光下。这里的风,依然带着远处雪山的凛凛寒气,掠过空旷的大草原,清冽而纯净。

从玛多到大非川,被岁月模糊了的吐蕃荣耀与大唐伤口

在藏语里,玛,指玛曲,也就是黄河,多,即源头。玛多就是黄河源头之意。它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县境,平均海拔四千五百米,被藏族人称为“天上的玛多”,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起伏不大,属典型的高原上的平原——高平原地区。由于生存条件恶劣,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真如天上般高远。

玛多又被称为“黄河第一县”,一进县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撰写着“天上玛多,黄河源头”字样的巨大雕塑,显示出这个小小县城独特的人文资源与地理标志。此外,玛多还是格萨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传,格萨尔12岁在境内赛马称王,并迎娶当地贵族嘉洛之女珠姆为妃,留下了诸多美妙的传说,县城里就建有地标性的格萨尔文化博览园。

从玛多到大非川,被岁月模糊了的吐蕃荣耀与大唐伤口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的扎曲、卡日曲,以及发源于星宿海的约古宗列曲,汇聚到高地玛多,在县城以西60公里处,形成了两个巨大的淡水湖,鄂陵湖与扎陵湖,河水再由两湖流出,从而有了黄河的最初形状。2018年5月,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鄂陵湖、扎陵湖、星星海自然保护分区被无限期关闭。勃勃兴起的玛多旅游业戛然而止,而共(共和)玉(玉树)高速的开通。似乎又让玛多再次回到它在历史上所担负的“唐蕃古道”之交通节点的功能上来。

成形在汉、成熟于唐的唐蕃古道与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古道。千百年来,它不仅是连接内地与藏区的交通走廊,更因1300年前大唐文成公主的走过而披上了厚厚的人文色彩。《新唐书》载:“(贞观)十五年,(松赞干布)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筑馆河源王之国。弄赞率兵次柏海(现鄂陵湖和扎陵湖)亲迎,见道宗,执婿礼恭甚,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

从玛多到大非川,被岁月模糊了的吐蕃荣耀与大唐伤口

离开玛多,我们沿共玉高速一路北上。这条高速大致修建在"唐蕃古道"原线上,据说现在还能多少领略到古道风貌的旅途,也只有玉树结古镇,清水河、巴颜喀拉山口、玛多、花石峡、温泉、到日月山这一段了。

奔驰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平坝上,一路上山势平缓,湖泊遍布,天蓝如洗似乎伸手可及,云影印在山脊上,明暗变化如幻灯片一般。不时掠过的精美佛塔,壮观的寺庙,漫山遍野的风马旗阵,如彩云般流动的色彩,为这大美风光添上了灵动的一笔。

从玛多到大非川,被岁月模糊了的吐蕃荣耀与大唐伤口

穿过鄂拉山隧道,经过草原第一镇河卡,不久,我们进入了地势平坦的切吉草原,这里已属共和县地界,开始有了半牧半农业的景象,一块块金灿灿的油菜花田不时跳入眼中。在七月的草原显得格外明艳动人。而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片安静祥和的大草原,据说历史上地方叫"大非川",以“三箭定天山,平九姓铁勒”,并在灭高句丽之战中立下不世战功的初唐名将薛仁贵在此折戟沉沙,大唐军队不败的神话在此终结。

对于这段历史,史料中不乏记载,但关于大非川战场遗址的核心位置却语焉不详,不过,史学家公认,从玛多到切吉草原这一段沿线,就是当年唐军与吐蕃军交战的古战场。玛多与大非川,可以说是大唐的伤心之地,但对后来称雄与青藏高原的吐蕃王国来说,无疑是一块带来荣耀的福地。

从玛多到大非川,被岁月模糊了的吐蕃荣耀与大唐伤口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的表面和平之后,是吐蕃王国从未停止的扩张之路。公元663年,吐蕃吞并生活在青海地区,依附于大唐的吐谷浑,实力大增,而且获得了进出西域的通道。670年四月,吐蕃大举入侵西域,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个羁縻州,又与于阗联手攻陷龟兹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唐被迫罢安西四镇,这也是安西都护府设立三十年来首次全面沦陷。

大唐朝廷震动,唐高宗以左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领军五万,进行反击。战争目的是出讨吐蕃,并护吐谷浑还国。”

次年,吐蕃以噶尔·赞聂多布为大相,由其弟名将噶尔·论钦陵统兵驻节吐谷浑,以加强对河源地区(今西宁一带)的控制,并寻机东进。论钦陵是吐蕃名相禄东赞之子,其父在唐书中被评价为:“明毅严重,讲兵训师,雅有节制,吐蕃之并诸羌,雄霸本土,多其谋也。”。667年禄东赞去世后,论钦陵把持了吐蕃的军政大权。其在用兵方面,堪称为一代名将。为应对唐军的报复性军事行动,论钦陵集中吐蕃军力,并消化,整合了吐谷浑部众,其率军号称40万,在青海一线以逸待劳。

从玛多到大非川,被岁月模糊了的吐蕃荣耀与大唐伤口

三年,薛仁贵率军经鄯州(今青海乐都)至青海湖南之大非川。薛仁贵深知吐蕃军兵多将广,且以逸待劳,唐军须速战速决,方能取胜:“乌海(今共和县苦海)地险而瘴,吾入死地,可谓危道,然速则有功,迟则败。今大非岭宽平,可置二栅,悉内辎重,留万人守之,吾倍道掩贼不整,灭之矣。”。因此命留郭待封率2万人守护辎重、粮草,并令其在大非岭上凭险置栅,构筑工事,使之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阵地。

从玛多到大非川,被岁月模糊了的吐蕃荣耀与大唐伤口

随后,薛仁贵率三万唐军精锐轻装奔袭,两军于河口(今青海玛多)遭遇。吐蕃军猝不及防,大败,伤亡甚众,史载““至河口,遇贼,破之,多所杀掠,获牛羊万计。进至乌海城,以待后援”。”薛仁贵乘胜进占乌海城。

大战之后,唐军粮食,草料,武器消耗必然严重,郭待封的辎重部队如果能迅速前进至乌海城,唐军依托乌海城可恢复元气,以待再战。但郭待封自恃名将郭孝恪之后,不服薛仁贵管制,擅自率后队继进,又未能及时与主帅会合。被论钦陵抓住战机,以20余万之众邀击其部,由于是行军途中,唐军难以固守,因此“粮仗尽没,待封保险”。薛仁贵被迫退保大非川。

从玛多到大非川,被岁月模糊了的吐蕃荣耀与大唐伤口

退守大非川的唐军借着先前设立的栅栏和剩余粮食辎重,与吐蕃军队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到了六月中旬,绿草幽幽,野花盛开,正是草原上一年最好的季节。显然,论钦陵不会给唐军恢复实力的机会,他不断集合吐蕃在青海的军力,实力达到了四十万众。八月,吐蕃军逼唐军决战。薛仁贵无险可据,更无粮草供应军需,多次与吐蕃军激战,然多败绩,损失惨重。这种战略相持已到九月,青藏高原短短的秋季即将过去,面临的将是严寒的到来,薛仁贵只得与钦陵谈判,最后“约合而还”(《资治通鉴》)。

至此,对唐蕃关系,特别是唐与周边民族关系极为重要的大非川之战落下帷幕。《新唐书》载:“仁贵退军大非川,吐蕃益兵四十万来战,王师大败。仁贵与吐蕃将论钦陵约和,乃得还。”。

从玛多到大非川,被岁月模糊了的吐蕃荣耀与大唐伤口

这是唐朝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吐蕃凭此战一跃成为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最强,此后,吐蕃军占据了青海西部。吐谷浑成为其别部。唐蕃间冲突频仍,连年用兵,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唐朝撤销四镇建制,安西都护府迁至西州(治高昌,今新疆吐鲁番)。

这场战争,对吐蕃的国运更为关键,但此战吐蕃也有不小损失。论钦陵已调动了一切可调动的人马,甚至包括西域的主力,后来于阗王伏阇雄凭借自身的力量,竟然逐出了吐蕃,复国成功,唐在于阗设毗沙都督府。可见,此战之后,吐蕃已不复入侵西域势头之盛。

但对大唐而言,此次失利远未动摇其国力之根本,唐蕃在青海地域的争夺依然处于胶着状态。

从玛多到大非川,被岁月模糊了的吐蕃荣耀与大唐伤口

675年,大唐重新控制西域安西四镇。7世纪末,唐蕃双方反复争夺安西四镇,吐蕃失败,论钦陵要求唐朝撤出安西,被拒绝。《资治通鉴》:“大破吐蕃,复取四镇。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发兵戍之。”。《旧唐书》:“论钦陵乃请去安西四镇兵,仍索分十姓之地,则天竟不许之。”。

唐玄宗时期,大唐在东边将战线推到青海湖以西,“以王忠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与吐蕃战于青海、积石,皆大捷。又讨吐谷浑于墨离军,虏其全部而归。”,“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击吐蕃,拔洪济、大漠门等城,悉收九曲”。“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击大勃律……大破之,受降而还。”。在西域战场,唐军亦是捷报频传:“(高)仙芝虏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而还... ...筑城于青海中龙驹岛,谓之应龙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

至此,唐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资治通鉴》载:“吐蕃赞普表称:“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中间张玄表等先兴兵寇钞,遂使二境交恶。甥深识尊卑,安敢失礼!正为边将交构,致获罪于舅,屡遣使者入朝,皆为边将所遏。今蒙远降使臣,来视公主,甥不胜喜荷。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

从玛多到大非川,被岁月模糊了的吐蕃荣耀与大唐伤口

今天,当我们登台远眺,绿色的草原广袤无垠,山峦起伏,层云飞卷,风吹如刀割一般。我们很难想象,在这个活动量稍大就会胸闷气喘的高原上,千年前无数的热血男儿,纵横驰骋,舍身忘死,拼杀,战斗。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伤痕累累的躯体?土地,家园,军人的荣誉,对帝国的忠诚?!

实际上,高海拔加上高纬度的青海,比高海拔、低纬度的西藏更缺氧,史学家有种说法:在高原作战,孤军深入的唐军最大的敌人不是吐蕃军队,而是严重的高原反应和艰难的后勤补给。也许,天时和地利的缺失,一开始就注定大唐在此的失败。

从玛多到大非川,被岁月模糊了的吐蕃荣耀与大唐伤口

时间的风沙已将旌旗漫卷,千军万马奔腾如海的古战场湮没,只剩下满眼的青色原野,几簇还没凋谢的野花。当我们行走在这里,问及过去的故事,当地人一脸茫然。结束了千年动荡与争斗的人们。他们白天放牧,耕作。晚上,篝火在草原升起,喝酒,唱歌,跳舞,火光明亮而温暖,愿那些久远的故事,能流传下去,但永远不再发生。

而我们仍将继续前行,前面是共和县,前面是碧波万顷,花海灿烂,生机无限的青海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