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曾幫助中國打贏抗日戰爭,它在抗戰中,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

眾所周知,熊貓是我國獨有的珍稀動物,主要生活在中國西部的崇山峻嶺之中。其憨態可掬的形象和黑白相間的獨特花色,俘獲了不少粉絲,被譽為中國的“國寶”。

正是由於熊貓珍貴無比,因此在我國的外交史上,曾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就了我國獨特的“熊貓外交”特色。

熊貓曾幫助中國打贏抗日戰爭,它在抗戰中,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


(國寶熊貓)

早在公元685年,武則天就開啟了“熊貓外交”的先例。她曾送給日本天皇兩隻活體熊貓和數十張熊貓皮。

但熊貓被西方人所熟知,則要晚很多年。直到1869年,法國傳教士戴維將在中國獲取的一隻熊貓標本,送給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才讓這種神奇的動物進入西方人的視野。

自此後,可愛的熊貓就讓西方人陷入瘋狂。也掀起了各國爭先恐後進入中國西部,捕獵大熊貓的狂潮。

1914年,德國人衛古爾特在西康捕獲5頭熊貓。但這些熊貓,都在未出境時就悲慘死去,衛古爾特只帶回德國一隻標本。

1928年,美國人羅斯福也來到四川,雖未曾捕獲活體熊貓,但殘忍地射殺了一隻。

1936年,美國時裝設計師露絲·哈克尼斯將一隻雄性大熊貓帶到美國,送給芝加哥動物園,此舉開創了活體熊貓出國的先例,也是美國首次迎來大熊貓。

抗戰爆發後,熊貓繼續扮演著外交大使的角色。特別是在抗戰最為艱苦的時期,熊貓曾作為“親善大使”,為爭取美國的援助和支持,起到了關鍵作用,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實施這一“熊貓外交”的人,正是宋美齡和宋靄齡兩姐妹。

熊貓曾幫助中國打贏抗日戰爭,它在抗戰中,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


(宋美齡和宋靄齡)

1941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進入到了第四個年頭,也到了最為困難的時刻。就在此時,美國聯合救濟中國難民協會對中國施以援手。他們從這年的3月起,發起了募捐500萬美元的活動。該活動計劃持續5個月,但僅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裡,該協會就已收到超過1000萬元的捐款。

同時,美國作家和人權活動家賽珍珠,也通過中國災難救濟會募捐,收到了大量愛心人士的慷慨捐贈。

隨後,兩個協會就開始源源不斷地給中國提供醫療器械、藥品、食品以及現金等,幫助中國軍民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負責中國難民救濟工作的宋美齡、宋靄齡兩姐妹,感恩於美國的幫助,決定回饋該協會一份重要的禮物。但在選擇何種禮物時,兩人犯難了,這種禮物既要體現其獨特性,又要能代表中國人民的誠意,而且不能太貴重。

正當兩人為禮物苦悶之時,突然聽到了一則消息。在紐約的一個動物園裡,早年運到美國僅有的一隻大熊貓患病去世了,美國人扼腕嘆息,併為此專門在報紙上發文悼念。

熊貓曾幫助中國打贏抗日戰爭,它在抗戰中,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


(宋美齡和美國大使)

宋美齡靈機一動,何不再送美國一隻大熊貓呢?

於是,兩人積極行動起來,一方面通過外交途徑告知美國這個好消息,一方面抓緊尋找大熊貓。

國民政府為此專門組織力量,深入熊貓經常出沒的汶川縣。經過數個月的艱苦搜索,終於在草坡鄉捕獲了一雄一雌兩隻大熊貓。

美國人得知消息後異常興奮,特地派出動物專家蒂文來到重慶,代表美國接受這無比珍貴的禮物。

11月9日,隆重的熊貓捐贈儀式在廣播大廈正式舉行,宋美齡姐妹和美國駐華大使親自出席。中央廣播電臺、國際廣播電臺、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聯合對捐贈儀式進行了現場直播。

第二天,重慶的《中央日報》《大公報》《申報》等,也爭相報道了這一事件。第二年1月,美國《時代》雜誌也刊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消息。

在重慶短暫停留後,蒂文於11月14日,攜帶兩隻熊貓搭乘飛機啟程回國,當晚抵達香港。在機場接受採訪時,蒂文曾動情地說:“此次來華接收熊貓,內心無比感激。中國的抗戰前途,實甚光明燦爛。”

兩天後,蒂文離開香港飛抵菲律賓馬尼拉,搭乘“柯立芝總統號”輪船赴美。經過40多天的海上顛簸,一對大熊貓橫渡太平洋,終於在12月底抵達紐約。

值得玩味的是,正當兩隻大熊貓日夜兼程趕赴美國的途中,“珍珠港事件”爆發,兩隻熊貓也幸運地躲開了戰火,給美國人帶去了中國人民真誠的友誼。相比於日本人的炮彈,中國政府的這次“熊貓外交”贏得了美國的信任和尊重,強化了抗戰時期的中美互信。

由此,熊貓依靠著其憨態可掬的面容和渾圓的體態,受到美國人的熱捧,也開創了中美熊貓外交的先河,鞏固了中美關係。讓當時的中國與美國並肩作戰,有力地打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

(參考資料:《抗戰時期的“熊貓外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